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初步评析
(北京东城区教科研中心 王富友)
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考区单独命题外)实施了会考后的高考科目组试验方案(俗称3+2方案)。就 历史学科而言,第一次以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为考查范围(和初中教材脱勾),人教社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也 是第一次纳入考试范围,1995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关于学科能力要求也作了重要修订,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综观95年试题,它确是依据95年《考试说明》编制的。命题中坚持了在考查知识的 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坚持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坚持了既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习 潜能强的优秀考生,又要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稳定的原则。95年试题在吸取前两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 ,本着“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作法,在发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方面,在坚持注重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合 理控制试题难度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一、试卷的结构
95年试卷的题型结构和知识内容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都作了必要的“微调”。
题型结构。95年试卷采用的题型与94年试卷相同,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与主观性试题(材料解析、 问答)仍保持约各占50%的分数。但客观性试题中减少了填空题的分数比重(由94年的15分占总分的10%,减少 为95年的10分约占总分的7%),增加选择题的分数比重(由94年的60分占总分的40%,增加为95年的66分占总分 的44%)。作出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适应当前日益加强的能力考查的需要,因为有关命题专家认为“填空 题,它除了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以外,很难发掘其它功能,如果说是为了取得覆盖率,而这项功能其它题 型也可以替代。”[1]
表1:试卷的题型结构与知识分布
(附图 {图})
表2:1995年与1994年新高考历史试卷结构之比较
(附图 {图})
知识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95年试卷与94年试卷相同,均为38分,占总分的25%。但由于95年不考世界古 代史(94年为16分,占总分约10%),其所占分数分别移向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见表3)。这样中外 历史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由94年中国史90分占总分的60%,世界史60分占总分的40%,变为95年中国史98分占 65%,世界史52分占35%。从知识领域分布看,1994年试卷中,政治、经济、文化为70:15:15,开始改变了文化 史畸轻的状况。但95年对经济、文化的考查有所削弱。
表3:1995年与1994年新高考历史试卷知识分布之比较
(附图 {图})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994年“历史试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考查历史思维 能力的试题在试卷所占分数比重已达2/3左右。“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已经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据主导和绝对优 势的地位。”[2]1995年历史试卷依然坚持了这一注重能力考查的大方向,并在发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在坚 持思维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力求控制合理的难度,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和探索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在发掘选择题的能力考查功能上取得了显著的新突破
这首先表现在考查思维能力的试题在选择题型中也已占据了主导和绝对优势的地位。据初步统计在单项选 择的20个小题中,有14个小题(第1,4,5,6,7,9,11,12,14,15,16,17,18,20题)考查了历史思维能力,占单选题 的70%;在多项选择的12个小题中,除第23题以外,有11个小题考查了历史思维能力,占多选题的92%。(94年 多选题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比重为80%)。
第二,历史材料大量向选择题型渗入。第1,22,23,30,32题的题干都引用历史材料来设置新情境,从而使选 择题考查信息处理能力的功能大为增强。
例1(第1题)《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分析: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商鞅变法的知识(内容及影响)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由于题干中引用材 料就创置出一种新情境,并进而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设计出新问题,切实考查了应试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其 解题思路是: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世袭爵禄的特权,规定按军功授爵,自然引起宗室贵戚怨恨。答案为D。
例2(第30题)法国里昂工人在起义时提出:“在里昂将成立委员会和人民基层会议”,“我们只有一个口 号:‘人人自由平等!’”“英国宪章运动的请愿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 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些要求表明
A.当时工人的愿望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B.当时工人的愿望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C.无产阶级已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已提上日程
分析:该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 考生熟知的课本知识。因此,考生会选C项为答案。材料中工人提出的“自由”、“平等”、“普选权”尚未超 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所以B项也是答案。19世纪上半期,欧洲资本主义尚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推 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历史条件还远未成熟,因此D项要排除。相比之下,A项的干扰性较强,因而加大了试题的难 度。
第三,合理淡化记忆性知识的考查,着力考查理解、分析、比较、评价、信息处理等多种能力,从而加大 了选择题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力度。
例1(第14题)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分析:该题要求考生确认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原因必须从革 命前法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革命前统治法国的是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七月王朝”;而19世纪上半期 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政治权力;“七月王朝”的腐败引起人民不满,革命前的经济 危机使人民生活恶化,使矛盾激化、革命条件成熟。从上述分析中应判定B、C两项是导致革命的直接原因,从 宏观上观察当时法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即可判定A项是答案。由于中学教材中未直接讲到“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论断,而这一论断只有考生以教材知识为依托,经过独立思考和思维加工后才能得 出。这样,就切实考查了历史思维能力,也加大了试题难度
例2(第31题)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有
A.两者都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
B.前者缺乏 《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初步评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240.html
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考区单独命题外)实施了会考后的高考科目组试验方案(俗称3+2方案)。就 历史学科而言,第一次以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为考查范围(和初中教材脱勾),人教社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也 是第一次纳入考试范围,1995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关于学科能力要求也作了重要修订,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综观95年试题,它确是依据95年《考试说明》编制的。命题中坚持了在考查知识的 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坚持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坚持了既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习 潜能强的优秀考生,又要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稳定的原则。95年试题在吸取前两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 ,本着“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作法,在发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方面,在坚持注重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合 理控制试题难度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一、试卷的结构
95年试卷的题型结构和知识内容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都作了必要的“微调”。
题型结构。95年试卷采用的题型与94年试卷相同,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与主观性试题(材料解析、 问答)仍保持约各占50%的分数。但客观性试题中减少了填空题的分数比重(由94年的15分占总分的10%,减少 为95年的10分约占总分的7%),增加选择题的分数比重(由94年的60分占总分的40%,增加为95年的66分占总分 的44%)。作出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适应当前日益加强的能力考查的需要,因为有关命题专家认为“填空 题,它除了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以外,很难发掘其它功能,如果说是为了取得覆盖率,而这项功能其它题 型也可以替代。”[1]
表1:试卷的题型结构与知识分布
(附图 {图})
表2:1995年与1994年新高考历史试卷结构之比较
(附图 {图})
知识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95年试卷与94年试卷相同,均为38分,占总分的25%。但由于95年不考世界古 代史(94年为16分,占总分约10%),其所占分数分别移向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见表3)。这样中外 历史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由94年中国史90分占总分的60%,世界史60分占总分的40%,变为95年中国史98分占 65%,世界史52分占35%。从知识领域分布看,1994年试卷中,政治、经济、文化为70:15:15,开始改变了文化 史畸轻的状况。但95年对经济、文化的考查有所削弱。
表3:1995年与1994年新高考历史试卷知识分布之比较
(附图 {图})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994年“历史试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考查历史思维 能力的试题在试卷所占分数比重已达2/3左右。“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已经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据主导和绝对优 势的地位。”[2]1995年历史试卷依然坚持了这一注重能力考查的大方向,并在发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在坚 持思维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力求控制合理的难度,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和探索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在发掘选择题的能力考查功能上取得了显著的新突破
这首先表现在考查思维能力的试题在选择题型中也已占据了主导和绝对优势的地位。据初步统计在单项选 择的20个小题中,有14个小题(第1,4,5,6,7,9,11,12,14,15,16,17,18,20题)考查了历史思维能力,占单选题 的70%;在多项选择的12个小题中,除第23题以外,有11个小题考查了历史思维能力,占多选题的92%。(94年 多选题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比重为80%)。
第二,历史材料大量向选择题型渗入。第1,22,23,30,32题的题干都引用历史材料来设置新情境,从而使选 择题考查信息处理能力的功能大为增强。
例1(第1题)《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分析: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商鞅变法的知识(内容及影响)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由于题干中引用材 料就创置出一种新情境,并进而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设计出新问题,切实考查了应试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其 解题思路是: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世袭爵禄的特权,规定按军功授爵,自然引起宗室贵戚怨恨。答案为D。
例2(第30题)法国里昂工人在起义时提出:“在里昂将成立委员会和人民基层会议”,“我们只有一个口 号:‘人人自由平等!’”“英国宪章运动的请愿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 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些要求表明
A.当时工人的愿望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B.当时工人的愿望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C.无产阶级已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已提上日程
分析:该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 考生熟知的课本知识。因此,考生会选C项为答案。材料中工人提出的“自由”、“平等”、“普选权”尚未超 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所以B项也是答案。19世纪上半期,欧洲资本主义尚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推 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历史条件还远未成熟,因此D项要排除。相比之下,A项的干扰性较强,因而加大了试题的难 度。
第三,合理淡化记忆性知识的考查,着力考查理解、分析、比较、评价、信息处理等多种能力,从而加大 了选择题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力度。
例1(第14题)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分析:该题要求考生确认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原因必须从革 命前法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革命前统治法国的是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七月王朝”;而19世纪上半期 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政治权力;“七月王朝”的腐败引起人民不满,革命前的经济 危机使人民生活恶化,使矛盾激化、革命条件成熟。从上述分析中应判定B、C两项是导致革命的直接原因,从 宏观上观察当时法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即可判定A项是答案。由于中学教材中未直接讲到“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论断,而这一论断只有考生以教材知识为依托,经过独立思考和思维加工后才能得 出。这样,就切实考查了历史思维能力,也加大了试题难度
例2(第31题)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有
A.两者都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
B.前者缺乏 《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初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