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进入八十 年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 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人教 社JEFC新教材的编者们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涉及文化介绍的课文和日常生活的会话题材比统编旧教材分 别增加了10.2个百分点和36.2个百分点。这表明:通过日常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层面。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 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下面结合JEFC新教材,介绍几种文化习得方法。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 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 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JEFC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 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 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JEFC新教材第一册的LessonⅠ为例,其中学生向老师问候说:“Good mor ning,teacher!”(教师,您早!/ 早上好!)。在英美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说:“Good morning” ,有时告别时也可以用;而在汉语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时左右说“您早”,告别时不能说“您早”。在汉语 中可以把“老师”当作一种称呼,可是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在上此课时, 我们有必 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Mr,Mrs××; 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这就 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的比较。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 go!”(我们走吧! )美国人说:“ Shall we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 go!” 有命令之意,很不礼 貌。因此,我们在讲授第二册 Unit 6 “Shall we go to thepark?”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Shall we …” 和“Let's …” 作为两种不同建议的表达方法在使用上的区别。JEFC新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 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 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面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但在比较中应让学生注意正确对待异国文化,既 要防止对异国文化过高评价,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义。
二、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 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JEFC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 name,old , dog,pork,beef,look out ,breadfast,takeaway food, sports,Christma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对这些具 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 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 ”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 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breakfast的词汇意义是“早餐”, 但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产生不同的联想。对西方人来说其内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对许多中国人 来说都意味着稀饭、馒头、油条之类。此外,breakfast本身是由“break ”和“ fast”构成的。在英语中“ break ”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之为“早餐 ”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 ,使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英语的目的。
三、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由于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JEFC新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帮 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 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例如,在讲授第二册的Unit 20 Whatdo English people eat?时,我们就可以将西 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 一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时间为金钱,所以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 在他们看来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所以象课本中出现的“hambur ger,sandwich,chips,fried chicken ”等 take -food就应运而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又如:Unit 24
What doyou have to do ?的Lesson95,请看其中的一段:
Mrs Brown went to her doctor.
"Doctor, I'm not feeling well,"she said…
The doctor looked over Mrs Brown very carefully. At lastshe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282.html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 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 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JEFC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 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 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JEFC新教材第一册的LessonⅠ为例,其中学生向老师问候说:“Good mor ning,teacher!”(教师,您早!/ 早上好!)。在英美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说:“Good morning” ,有时告别时也可以用;而在汉语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时左右说“您早”,告别时不能说“您早”。在汉语 中可以把“老师”当作一种称呼,可是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在上此课时, 我们有必 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Mr,Mrs××; 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这就 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的比较。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 go!”(我们走吧! )美国人说:“ Shall we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 go!” 有命令之意,很不礼 貌。因此,我们在讲授第二册 Unit 6 “Shall we go to thepark?”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Shall we …” 和“Let's …” 作为两种不同建议的表达方法在使用上的区别。JEFC新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 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 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面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但在比较中应让学生注意正确对待异国文化,既 要防止对异国文化过高评价,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义。
二、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 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JEFC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 name,old , dog,pork,beef,look out ,breadfast,takeaway food, sports,Christma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对这些具 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 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 ”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 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breakfast的词汇意义是“早餐”, 但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产生不同的联想。对西方人来说其内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对许多中国人 来说都意味着稀饭、馒头、油条之类。此外,breakfast本身是由“break ”和“ fast”构成的。在英语中“ break ”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之为“早餐 ”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 ,使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英语的目的。
三、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由于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JEFC新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帮 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 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例如,在讲授第二册的Unit 20 Whatdo English people eat?时,我们就可以将西 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 一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时间为金钱,所以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 在他们看来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所以象课本中出现的“hambur ger,sandwich,chips,fried chicken ”等 take -food就应运而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又如:Unit 24
What doyou have to do ?的Lesson95,请看其中的一段:
Mrs Brown went to her doctor.
"Doctor, I'm not feeling well,"she said…
The doctor looked over Mrs Brown very carefully. At lastshe
said,"There's nothing much w rong with you, but I'mafraid you're eating too much!"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