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认识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可企及性,做到实实在在。从史实出发,联系有密切关系的现实,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求正忌偏。求正忌偏,换句话说,就是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对历史的评价决不能“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不仅本身就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这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适用、有效,甚至对小学生也管用,但是面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恐怕就不适用、效果不大。老师主观上想进行德育渗透,由于不够全面不够公正,学生不服,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因而客观上无法达到渗透效果。

应该承认,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几代人劳动的成果,对历史的评述一般而言是比较公正、比较客观、比较全面的。但是,它毕竟是人编的,由于篇幅的限制或是其他原因考虑,在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选择上总是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的,因而与客观史实的丰富性、全面性相比多多少少总是有些差别。一般地说,史实是真的,评述也是对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不一定都是全面的,而这不全面,如不给予适当的补充,在教学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不可低估。从大的方面来说,比如中国古代史教材,介绍古代中国先进方面的多,强调对世界人类贡献的多,而客观反映中国落后方面的少,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贡献少。因而不少学生往往沾沾自喜于中国的古代文明,而对明清以来中国日渐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原因、教训则认识不深刻。中国近代史教材,强调列强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是对的,必须的,但是客观地反映这种侵略也带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则不多。因而,一些学生对东南沿海列强势力较强的地方一般都较发达的现象不解,错误地认为在中国,哪里是“殖民地”那里就发达,列强侵华不是有罪而是有功。中国现代史教材,介绍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成就较多,而真正冷静、客观、全面分析曲折、挫折较少;纵向比较,将今日中国与往日中国比较较多,而横向比较,将今日中国与今日世界先进国家比较较少,当国门一开,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凸现时,有的学生则怀疑四项基本原则、崇洋媚外。求此而得彼,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至少不能说没有这种现象。其间固然因素很多,但也不能否认这是历史教学的一大遗憾。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些历史人物的介绍、评述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片面性。如近代史上的曾国藩,他一方面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方面他继承中国士大夫传统美德,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一方面勾结洋人,“借师助剿”,丧权辱国,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教材对此就缺乏全面的评述。又比如对慈禧太后,对她发动政变夺取最高统治权,实行独裁专制,家事重于国事生活奢侈腐化,宁与友邦结欢心无耻卖国、杀六君子废新法顽固不化等介绍较多,而对她支持洋务运动,客观上开中国近代工业之先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领土主权,则不着笔墨。讲罪行则直书那拉氏专权误国,讲功绩则归之于清政府、左宗棠,顾左右而言它。明显地抑其善而扬其恶。这显然不公道。

历史教学,当然不是刻意去引导学生对教材吹毛求疵,但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相关资料,使分析实事求是,评价恰如其分,这却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历史评述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从而使渗透德育更有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认识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28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