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 师:有什么不同?
生:通过治病来传教。
生:用太平道。
师:实际上太平道是——
生:我想出来了,起义是利用宗教形式为掩护进行准备工作的。
师:很好。(然后简要归纳一下)
在这个教例中,第一个学生匆忙回答,只看到表象的不同;第二个学生思考较细致,教师再由此提问,帮 助学生澄清认识,得出这几次起义貌异而质同的结论。然后再启发学生寻找不同之处:(1)发现原因,找到特点 。(2)指明根据,强调十六个字,让学生再加强记忆和理解。(3)教师再发问,发现第3个特点,至此达到教学目 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答,教师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由教师说教式的灌输,由表及里,逐 一地整理,归纳,条理清晰,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同时学会了一些归纳方法。诸如 此类的内容还是很多的,教师多加留意,经过多次类似反复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抽象概括 概括是人们探索周围世界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思维过程,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历史学习中不 可或缺的素质。可是初一的多数学生不论是阅读、听讲或看电视,往往只抓一点或几点,从一个方面来评论事 物。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反应是各式各样的,但还不能从整体来思考、回答,多半只能抓住个别 枝节发表感想,而对较抽象或复杂的材料,就常常有瞎猜乱碰的情况,历史课中更为常见。这是由于他们的抽 象概括能力还较低的缘故。教学中,教师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在学习汉武帝大一统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措施,而对盐、铁官营体会不深。教师就从盐、铁在古代的重要性说起,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政府要把这 两项权力收归中央?”
生:汉代生产越来越多采用铁制工具,而且人不吃盐不行,盐、铁都是生活必需品,需要量很大,获利多 。
生:商人掌握很多盐、铁却不卖,导致价高,使得国家收入少。
生:专门经营盐、铁的商人经济力量雄厚,可以卖土地田宅,组织军队,像一个小诸侯国,长久下去,会 威胁国家。
生:价钱太贵,老百姓吃不起盐,买不起铁制工具,不满情绪增长,引起暴动,影响政府统治。
生:实行盐垄断,对军队的士兵影响最大,吃不到盐,没力气,身体素质差,战斗力下降。
生:冶铁集中到商人手中,兵器和生产工具都少,对作战和农业生产不利。
生:经营盐、铁需要很多人,聚集在一处,又拥有经济、军事实力,有可能发展为豪强势力,与中央政府 对峙。
师:大家说得很好。盐、铁私营对政府有这么多不利影响,所以要收归中央。那么盐、铁官营有什么作用 呢?
生:不仅经济上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更重要的是能抑制商人势力,削弱豪强力量,稳定汉朝的统治。
以上内容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盐、铁在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回答,达到认识 盐、铁官营必要性的目的。学生则跳离教材,从多种角度对内容材料提炼加工,以他们已有的知识为依托,合 理地想像、思考、分析,最后做出推论。它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记忆结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是由学生 共同讨论完成的过程,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同时概括能力也得到了训练,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 到了发展。学生具备这种素质,对各科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辩证思维 初中的学习活动日益需要学生具有新的思维形式,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以运 动、变化、发展的思想处理具体问题,即辩证思维。从总体上说,初一学生能初步掌握它,但由于他们缺乏对 事物本质深入、辩证的了解,所以辩证思维水平不高;同时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思维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辩 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起了限制作用。所以他们虽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规律的各种形式, 但只是良好的开始。有统计资料表明初一学生辩证思维正确率为37.94%[11],如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评价历 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像秦始皇、曹操、唐玄宗、武则天、隋朝修大运河等),学生能初步掌握,形成正确的认 识,并逐渐形成一分为二、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尚 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适时地在这方面进行训练。我所教的北京师大附中初一数学班的学生很有数学天赋,数学 方面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普遍较高,对数字特别敏感。小学时已学过分数概念,都能算出1/15>1/30。但在学习汉 初休养生息政策,讲到高祖定租税为十五税一,景帝减为三十税一时,马上有学生举手:“我认为三十税一不 比十五税一少”。全班学生愕然,他接着说:“汉景帝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基数大,三十税 一也比较多。”
师:大家怎么认识呢?
生:我认为三十税一还是比十五税一少。如果收获30斤,高祖时交2斤,景帝时交1斤,相对来说,农民的 负担还是减轻了。这样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前一个学生跳出了固有概念,能联系到汉初的经济发展,进而从农民税粮绝对数增加的角度置疑设问。应 该承认,这个学生的论据并不充分,汉代的粮食产量不可能增加得如此迅速(有史料证明)。但不可否认,这 个问题的提出需要有较敏捷的反应和求异思维,很有独创性,表明他初步具备了发展、联系看问题的能力。老 师并不立即作答,而让全体同学思考。另一名学生从农民税粮相对减轻的角度分析,使全班同学豁然开朗,对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是一个极小的例子,但从中不难看出学生思考中闪耀着辩证思维的火花 。只要有正确的教育影响,初一学生是会逐渐对理论性问题,对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材料感兴趣的。久 而久之,一旦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了发展,就会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从而把握客观事实本质和内在规 律性的联系。这将对青少年时期的思维发展乃至一个人的终生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
根据以上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师生相互间的问答是课堂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的必要途径。高质量的问 题是教学方法得以切实贯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要瞻前顾后,又要左右逢源,使学 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也有向“最近发展区”延伸的可能。提问要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需要。这种 需要越强,思维积极性就越高;相反,将会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初一学生喜爱听故事、争强好胜,逐渐对需要 动脑筋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教师编写相应的教学方案,唤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根据要求 学生掌握事实材料、组织分析材料或综合评价材料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此外,问题容 量要大,教师多问些“你们怎么认为?”“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等,面向全体学生,以求调动更多的同学参 与积极思考。还有,答案应容纳较大的思维空间,而不要仅仅回答“是”或“不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 控制得当,有较高的驾驭教学的水平,及时调整“前进”方向,不致与教学目的有太大的偏离。
(二)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鼓励学生自信。
自信是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我们的中学生往往自信不足,缺乏进取的勇气,教师 也常常轻率地否定学生的不同意见,压抑学生个性。长此下去,学生思维依赖性很大,求异思维得不到良好发 展,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帮助学生,他们往往认为问题是自己亲自发现 解决的,因此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以后遇到问题时就有勇气独立思考,形成良性循环。有调查材料表明 :世界著名人士的成长全是由于后来的教导和关注而发展了他们的能力的[12]。可见,教师的信任、关心、鼓 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nbs 《初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307.html
生:通过治病来传教。
生:用太平道。
师:实际上太平道是——
生:我想出来了,起义是利用宗教形式为掩护进行准备工作的。
师:很好。(然后简要归纳一下)
在这个教例中,第一个学生匆忙回答,只看到表象的不同;第二个学生思考较细致,教师再由此提问,帮 助学生澄清认识,得出这几次起义貌异而质同的结论。然后再启发学生寻找不同之处:(1)发现原因,找到特点 。(2)指明根据,强调十六个字,让学生再加强记忆和理解。(3)教师再发问,发现第3个特点,至此达到教学目 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答,教师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由教师说教式的灌输,由表及里,逐 一地整理,归纳,条理清晰,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同时学会了一些归纳方法。诸如 此类的内容还是很多的,教师多加留意,经过多次类似反复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抽象概括 概括是人们探索周围世界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思维过程,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历史学习中不 可或缺的素质。可是初一的多数学生不论是阅读、听讲或看电视,往往只抓一点或几点,从一个方面来评论事 物。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反应是各式各样的,但还不能从整体来思考、回答,多半只能抓住个别 枝节发表感想,而对较抽象或复杂的材料,就常常有瞎猜乱碰的情况,历史课中更为常见。这是由于他们的抽 象概括能力还较低的缘故。教学中,教师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在学习汉武帝大一统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措施,而对盐、铁官营体会不深。教师就从盐、铁在古代的重要性说起,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政府要把这 两项权力收归中央?”
生:汉代生产越来越多采用铁制工具,而且人不吃盐不行,盐、铁都是生活必需品,需要量很大,获利多 。
生:商人掌握很多盐、铁却不卖,导致价高,使得国家收入少。
生:专门经营盐、铁的商人经济力量雄厚,可以卖土地田宅,组织军队,像一个小诸侯国,长久下去,会 威胁国家。
生:价钱太贵,老百姓吃不起盐,买不起铁制工具,不满情绪增长,引起暴动,影响政府统治。
生:实行盐垄断,对军队的士兵影响最大,吃不到盐,没力气,身体素质差,战斗力下降。
生:冶铁集中到商人手中,兵器和生产工具都少,对作战和农业生产不利。
生:经营盐、铁需要很多人,聚集在一处,又拥有经济、军事实力,有可能发展为豪强势力,与中央政府 对峙。
师:大家说得很好。盐、铁私营对政府有这么多不利影响,所以要收归中央。那么盐、铁官营有什么作用 呢?
生:不仅经济上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更重要的是能抑制商人势力,削弱豪强力量,稳定汉朝的统治。
以上内容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盐、铁在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回答,达到认识 盐、铁官营必要性的目的。学生则跳离教材,从多种角度对内容材料提炼加工,以他们已有的知识为依托,合 理地想像、思考、分析,最后做出推论。它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记忆结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是由学生 共同讨论完成的过程,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同时概括能力也得到了训练,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 到了发展。学生具备这种素质,对各科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辩证思维 初中的学习活动日益需要学生具有新的思维形式,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以运 动、变化、发展的思想处理具体问题,即辩证思维。从总体上说,初一学生能初步掌握它,但由于他们缺乏对 事物本质深入、辩证的了解,所以辩证思维水平不高;同时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思维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辩 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起了限制作用。所以他们虽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规律的各种形式, 但只是良好的开始。有统计资料表明初一学生辩证思维正确率为37.94%[11],如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评价历 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像秦始皇、曹操、唐玄宗、武则天、隋朝修大运河等),学生能初步掌握,形成正确的认 识,并逐渐形成一分为二、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尚 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适时地在这方面进行训练。我所教的北京师大附中初一数学班的学生很有数学天赋,数学 方面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普遍较高,对数字特别敏感。小学时已学过分数概念,都能算出1/15>1/30。但在学习汉 初休养生息政策,讲到高祖定租税为十五税一,景帝减为三十税一时,马上有学生举手:“我认为三十税一不 比十五税一少”。全班学生愕然,他接着说:“汉景帝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基数大,三十税 一也比较多。”
师:大家怎么认识呢?
生:我认为三十税一还是比十五税一少。如果收获30斤,高祖时交2斤,景帝时交1斤,相对来说,农民的 负担还是减轻了。这样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前一个学生跳出了固有概念,能联系到汉初的经济发展,进而从农民税粮绝对数增加的角度置疑设问。应 该承认,这个学生的论据并不充分,汉代的粮食产量不可能增加得如此迅速(有史料证明)。但不可否认,这 个问题的提出需要有较敏捷的反应和求异思维,很有独创性,表明他初步具备了发展、联系看问题的能力。老 师并不立即作答,而让全体同学思考。另一名学生从农民税粮相对减轻的角度分析,使全班同学豁然开朗,对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是一个极小的例子,但从中不难看出学生思考中闪耀着辩证思维的火花 。只要有正确的教育影响,初一学生是会逐渐对理论性问题,对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材料感兴趣的。久 而久之,一旦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了发展,就会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从而把握客观事实本质和内在规 律性的联系。这将对青少年时期的思维发展乃至一个人的终生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
根据以上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师生相互间的问答是课堂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的必要途径。高质量的问 题是教学方法得以切实贯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要瞻前顾后,又要左右逢源,使学 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也有向“最近发展区”延伸的可能。提问要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需要。这种 需要越强,思维积极性就越高;相反,将会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初一学生喜爱听故事、争强好胜,逐渐对需要 动脑筋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教师编写相应的教学方案,唤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根据要求 学生掌握事实材料、组织分析材料或综合评价材料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此外,问题容 量要大,教师多问些“你们怎么认为?”“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等,面向全体学生,以求调动更多的同学参 与积极思考。还有,答案应容纳较大的思维空间,而不要仅仅回答“是”或“不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 控制得当,有较高的驾驭教学的水平,及时调整“前进”方向,不致与教学目的有太大的偏离。
(二)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鼓励学生自信。
自信是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我们的中学生往往自信不足,缺乏进取的勇气,教师 也常常轻率地否定学生的不同意见,压抑学生个性。长此下去,学生思维依赖性很大,求异思维得不到良好发 展,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帮助学生,他们往往认为问题是自己亲自发现 解决的,因此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以后遇到问题时就有勇气独立思考,形成良性循环。有调查材料表明 :世界著名人士的成长全是由于后来的教导和关注而发展了他们的能力的[12]。可见,教师的信任、关心、鼓 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nbs 《初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