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正文

从乡村建设理论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


,把人生向上之意放在里面。乡学、村学又称“乡农学校”,是一个政教结合体。由乡长、乡农学校、乡公所、乡民会议组成。乡长是乡中德高望重的人物,其作用是监督教训,联络、调解教员(知识分子)与乡民的关系。乡农学校是核心组织,由教员组成,设计乡村发展的具体方案并领导实施。教员提出方案后,大家都同意才算团体的意见。这就要求乡民的自觉领悟了,否则无法体现“人治的多数政治”。照梁漱溟的看法,乡民只要用心思去理解就必能体会领导者的良苦用心。同时,教员又不能强制乡民服从自己,应以教育、说服的方法循循善诱,从而引导他人生向上。乡公所是办事机关。乡民会议是协调领袖意见和乡民意见的场合。乡民应积极参加,体现人生向上的要求。乡民与教员若产生了矛盾应让乡长进行协调,不应当面顶撞。这正是伦理情谊的要求。
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构想是一个政治原则和伦理原则的混合体,充满了儒家的理想色彩。它的核心:以“人治的多数政治”为内容的新礼俗实为“圣王论”的翻版。在新礼俗里,道统和政统纠葛在一起,政治组织中充满了伦理教化的色彩——教员和乡长似乎是现代“圣王”,对于乡民的“人生向上”的要求又属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大学》)。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以外,“圣王”的理想几乎从未实现过。按照杜维明的观点,用道德理想转化政治以达到“圣王”是中国儒家的最高理想,“而实际上的表现,则是政治化的儒家,即不是用道德理想转化政治,而是在通过其他途径取得政治权力后,用政治来干预、歪曲学术,使‘道统’变为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47)既然儒家的这种理想在中国历史上从未产生过实际影响,那么又有什么理由相信它能在乡村建设中实现呢?既然儒家的人生态度从未开出过“科学民主”的精神,又有什么理由相信它在乡村建设中能保证形成民主政治制度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儒家(包括梁漱溟在内)所推崇的“内圣外王”的理想是一个假逻辑!“内圣”属伦理学的范畴,面对价值世界,处理价值判断;“外王”属于政治学范畴,面对现实世界,处理事实判断。前者回答应然问题,后者回答实然问题。两者分属两个领域,互不交融。而“人治的多数政治”、“政教合一”的模式正是伦理学与政治学混同的产物。它虽经过了民主政治组织形式的包装,内里却仍是一个伦理模式而非政体模式。梁漱溟所要唤起的乡民的主体意识是一种道德自觉而非政治主体的觉醒。
梁漱溟试图通过乡村建设复兴儒家传统的实践失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失败恰恰由于自身的社会使命感太强。这样的心态在道德上十分值得尊敬,但往往导致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不能深入探究中西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复杂性。他所处的“现代化”与“传统价值”的两难选择其实是一个幻象。儒家价值和西方科学民主并不在一个层面。梁漱溟沿用了儒家以道统代替政统的思维,所以陷于困境。但,梁漱溟所提出的,现代社会如何接纳传统价值的命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这不是一个如何选择与舍弃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在现实结构中怎样架构传统优秀精神价值,即,怎样重新定位传统价值呢?走儒家“圣王”的老路肯定是不行了,现代化和传统的二元对立也应打破——“现代”应有足够的深度容纳“传统”的惠顾。

注释
(1)《梁漱溟问答录》汪东林,湖南出版社1991年p15-16
(2)《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美]列文森 著 郑大华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p12
(3)《梁漱溟全集》第二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p149 以下所引该书均为该社版本
(4)《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08
(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50
(6)《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朱汉国,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p7 转引《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郭德宏,青岛出版社1993年p42
(7)《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2
(8)《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61
(9)《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55
(10)《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68
(11)《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69
(12)《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0
(13)《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3
(14)《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5
(1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6
(16)《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8
(17)同上
(18)《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305
(19)《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278
(20)《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132
(21)详见《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130
(22)《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232
(23)《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228
(24)《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264-265
(2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13
(26)同上
(27)《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491
(28)《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1
(29)《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2
(30)《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6
(31)《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7
(32)梁漱溟的儒家价值观可概括为:理想的人生应该遵循人心的本质而进行。“人心的客观本质在于它秉承了宇宙大生命那种无目的和向上奋进不已的天性,面对自然和人生具有一种反乎本能、超越理智(即功利)的无私感情亦即向上之心。” 《试论梁漱溟的政治哲学》藏志军,《东岳论丛》1991年第1期p94
(33)《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8
(34)《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34
(3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14
(36)《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459
(37)《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312
(38)《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40
(39)《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494
(40)《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488
(41)《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76
(42)《梁漱溟全集》第一卷p659
(43)《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309
(44)《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91
(4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90
(46)《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99
(47)《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p54

参考书目
《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梁漱溟问答录》汪东林,湖南出版社1991年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美]列文森 著 郑大华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
《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朱汉国,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郑大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儒佛道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张荣明 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熊吕茂,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试论梁漱溟的政治哲学》藏志军,《东岳论丛》1991年第1期
《现代化与儒家人生——梁漱溟文化哲学的困境》高力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
《梁漱溟的现代化思想初探》李善峰,《东岳论丛》1996年第4期
《梁漱溟对二十世纪的真正意义》李善峰,《东岳论丛》1990年第4期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基础之剖析》余科杰,《史学月刊》1995年第3期
《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探索》郑大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


从乡村建设理论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41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教学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