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nbsp; ●2004年创卫进入攻坚阶段后,从区委、区政府及有关专业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创卫指挥部,由常务副区长任总指挥,坚持每周一次例会制度,推动创卫工作不断向纵深开展。
●区属各单位、驻区大企业和驻区部队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创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
按照“财政拨、社会筹、市场运作”的思路,近几年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大规模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变化。
●建设方便快捷的道路网络。今年新建维修道路30条,城市交通形成了“三纵三横”为主干线,内部畅达、外部环绕的路网格局,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47平方米。
●建设合理完备的配套设施。2001年开始投入53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2003年采取BOT方式建设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同年运用集合式信托投资方式募集资金9000万元进行城区雨、污排管网建设,现都投入使用。
●建设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累计投入3亿多元,新建绿地300余万平方米,植大树100余万株;投入8000万元建设占地1000亩,绿化面积46%的示范生活小区。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8.72平方米,分别比全市高27.3个百分点和33.43平方米。
●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将大港医院与天津石化医院合并,自2002年开始投资1.2亿元,新建大港医院,将原天津石化医院改为社区医院,使全区的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在每个小区设立医疗服务站,做到小病不出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努力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以城区创卫带动农村创卫,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在农村建设3个中心镇和24个中心居住区,到今年已竣工100万平方米楼房,将有80%的农民住进公寓式、别墅式住宅小区,使农村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4、加强综合治理,努力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区委、区政府总结工作经验,根据我区的特殊区情,提出“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
●加大对污染源治理。严格执行环保规划,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狠抓驻区大企业污染源治理;对200多个污染项目实施整治,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大港电厂等一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现已成为花园式厂区。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率100%,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5%以上。
●加强环境保护。以空气质量、噪声治理、水质治理为重点,对城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并网,加强“三堆”和粉煤灰运输的监督管理,对大吨位锅炉实行除尘脱殖双重治理,加强城区湖泊、河渠水质的治理,进一步巩固了我区各项环保指标的领先地位。
●建立了4.4万公顷的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城区建设占地1500亩的城市森林,成为阻隔污染的绿色屏障。我区连续多年大气环境质量始终稳定在国家二级水平,其它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功能区标准。
5、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巩固创卫成果的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城市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式,确保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协调发展。
●理顺管理体制。在天津市率先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建立健全区、街、居委会三级市容环境管理网络,全面实施综合执法,市容环境管理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
●坚持疏堵结合。统一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100余个,其中新建市场22个,新增经营摊位5300个,使占路商贩全部退路进厅。积极启动“农改超”和商业进社区工程,在提高商业设施档次的同时,确保了城市环境卫生整洁。
●加快环卫设施建设。严厉查处运输洒漏造成的道路污染,净化城区道路环境;对原有机扫车辆进行改造,并购进先进的机扫车辆,道路机扫率达到50%以上;新建13个垃圾收集间,对12个旧居民小区2084个垃圾道进行封堵,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和垃圾袋装化,对生活垃圾实行密集收集、运输。采取政府投资和吸引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维修27座公厕、新建10座公厕。
6、加大整改力度,集中解决创卫工作薄弱环节
大港的创卫工作得到了全国爱卫办、市爱卫办及专家组的精心指导和热心帮助,对于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整改,极大地促进了创卫达标工作。
●加快旧小区改造。2003年以来,整修旧小区19片,投入1.9亿元,整修面积114.8万平方米,绿化37.02万平方米;硬化77.7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89间,有3.1万户9.12万居民受益。
●搞好环境清整。开展“万名市民环境大清整”,先后组织7次全区性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次;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70多支,在“文明护绿、保护环境 《*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777.html
●区属各单位、驻区大企业和驻区部队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创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
按照“财政拨、社会筹、市场运作”的思路,近几年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大规模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变化。
●建设方便快捷的道路网络。今年新建维修道路30条,城市交通形成了“三纵三横”为主干线,内部畅达、外部环绕的路网格局,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47平方米。
●建设合理完备的配套设施。2001年开始投入53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2003年采取BOT方式建设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同年运用集合式信托投资方式募集资金9000万元进行城区雨、污排管网建设,现都投入使用。
●建设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累计投入3亿多元,新建绿地300余万平方米,植大树100余万株;投入8000万元建设占地1000亩,绿化面积46%的示范生活小区。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8.72平方米,分别比全市高27.3个百分点和33.43平方米。
●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将大港医院与天津石化医院合并,自2002年开始投资1.2亿元,新建大港医院,将原天津石化医院改为社区医院,使全区的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在每个小区设立医疗服务站,做到小病不出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努力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以城区创卫带动农村创卫,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在农村建设3个中心镇和24个中心居住区,到今年已竣工100万平方米楼房,将有80%的农民住进公寓式、别墅式住宅小区,使农村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4、加强综合治理,努力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区委、区政府总结工作经验,根据我区的特殊区情,提出“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
●加大对污染源治理。严格执行环保规划,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狠抓驻区大企业污染源治理;对200多个污染项目实施整治,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大港电厂等一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现已成为花园式厂区。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率100%,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5%以上。
●加强环境保护。以空气质量、噪声治理、水质治理为重点,对城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并网,加强“三堆”和粉煤灰运输的监督管理,对大吨位锅炉实行除尘脱殖双重治理,加强城区湖泊、河渠水质的治理,进一步巩固了我区各项环保指标的领先地位。
●建立了4.4万公顷的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城区建设占地1500亩的城市森林,成为阻隔污染的绿色屏障。我区连续多年大气环境质量始终稳定在国家二级水平,其它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功能区标准。
5、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巩固创卫成果的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城市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式,确保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协调发展。
●理顺管理体制。在天津市率先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建立健全区、街、居委会三级市容环境管理网络,全面实施综合执法,市容环境管理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
●坚持疏堵结合。统一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100余个,其中新建市场22个,新增经营摊位5300个,使占路商贩全部退路进厅。积极启动“农改超”和商业进社区工程,在提高商业设施档次的同时,确保了城市环境卫生整洁。
●加快环卫设施建设。严厉查处运输洒漏造成的道路污染,净化城区道路环境;对原有机扫车辆进行改造,并购进先进的机扫车辆,道路机扫率达到50%以上;新建13个垃圾收集间,对12个旧居民小区2084个垃圾道进行封堵,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和垃圾袋装化,对生活垃圾实行密集收集、运输。采取政府投资和吸引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维修27座公厕、新建10座公厕。
6、加大整改力度,集中解决创卫工作薄弱环节
大港的创卫工作得到了全国爱卫办、市爱卫办及专家组的精心指导和热心帮助,对于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整改,极大地促进了创卫达标工作。
●加快旧小区改造。2003年以来,整修旧小区19片,投入1.9亿元,整修面积114.8万平方米,绿化37.02万平方米;硬化77.7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89间,有3.1万户9.12万居民受益。
●搞好环境清整。开展“万名市民环境大清整”,先后组织7次全区性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次;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70多支,在“文明护绿、保护环境 《*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