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奶牛事件惊曝进口黑幕
辽宁省乳业协会奶源专家组组长李正萱认为,近年我国大量从新西兰引进荷斯坦牛,引进速度过快使得荷斯坦奶牛品质一批不如一批。“为了让初次怀孕的母牛顺产,新西兰当地用鹃珊牛、安格斯牛等杂种公牛交配,头胎牛的种用价值不高。阜新县的这批牛就是这个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对七省、自治区的调查表明,乳房炎、消化系统疾病、蹄病、营养代谢病、产科疾病是影响进口牛产奶的主要疾病,尤其是头胎乳房炎发病率高达10%以上。
质监检疫部门也对非理性的进口奶牛热深表忧虑。江苏检验检疫局专家认为,新、澳地区可供出口的奶牛资源毕竟有限,总供应量约在12万头,而我国企业一进就是几千头,有的甚至几万头,很难保证引进遗传性能好的奶牛。还有的进口奶牛甚至患有传染性疾病,给我国的动物安全带来威胁,去年江苏检验检疫局就检出不合格奶牛100多头。
“近年我国进口种奶牛数量迅速增加,这有利于缓解供求矛盾,加快我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优质高产奶牛的供养能力;引进过热也出现了降低种牛质量标准的问题,”农业部畜牧司副司长张喜武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坦言,“我们发现有的地方进口奶牛的质量越来越差,而且有个别单位进口以后进行倒卖。”
在半月谈记者的详细询问下,这位专家型的副司长具体展开说:“比如,我们要求进口青年育成牛,年龄在18个月左右。而现在进口奶牛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还不到一岁,配种也比较早。再加上长途海运,一路上饲养管理又跟不上,造成到岸以后牛的体质下降,很长时间恢复不过来,直接影响它的生长发育,对其产奶性能的发挥也有很大影响。最近几年,进口牛相当一部分产奶量不高。当然,这和国内的饲养管理水平也有一定关系。”
中国种畜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从事种畜禽及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的专业外贸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开展在谈到加强行业自律时严肃指出:种畜原来是国家垄断商品和国家一类专供产品,入世后进出口权放开了,好多原来不是这个行业的人转入这个行业,其中一部分中小进口公司凭自己的资质、经验、实力,很难到国外寻找到有质量、信誉保证的大供牛商,于是就把进牛质量标准降低,搞短期行为,有的国内中间商甚至跟海外供牛商串通搞假系谱。
“我们公司到国外选牛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逐头摸查,有时100头牛里面才能挑出10头来,装船前还要再筛选一次。而一些不负责任的中小公司不去逐头挑选,滥竽充数,最后装船时也没人来。”张开展透露,有一次,外商把一批病牛偷偷装上船,骗过代理商,运到我国口岸检查时才被发现。
监管存在软肋,难把进口质量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调查认为,我国奶牛进口实行省市初审、农业部批准、进口公司代理、质检总局检疫的程序,主要问题是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尤其对奶牛进口后跟踪管理不足。
该所专家建议,严格进口资质审核,将接受专家的质量监督作为审批条件之一;理顺进口中间环节,对进口代理公司进行必要的整顿清理,降低中介费用,防止以次充好牟取厚利。
张喜武副司长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不少有外贸进出口权的公司都可以从事种畜进口,有民营的,有股份制的。它们分别投资建了不少隔离场。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用于隔离检疫进口大家畜的隔离场必须是国家质检总局所属的正规隔离场,临时隔离场是不允许的。原来正规、固定的隔离场大约三四个,而最近几年,国家质检总局批的临时性隔离场比较多。
当记者问起我国目前有多少口岸允许进口活畜登陆时,张喜武副司长指出:在美国,涉及活畜和畜产品进口的口岸是相当有限的,其他口岸不能进。而现在,国外奶牛却可以通过我国很多港口登陆进来,这样就造成监管不过来,万一有疫病,容易扩散。况且,检疫部门主要管疫病,对质量管不了,而质检部门主要把商品质量关,对活畜禽这块不大介入。
亟待依法规范和加强奶牛进口管理
进口种牛质量问题正在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农业部畜牧司司长沈镇昭接受半月谈专访时诚恳表示,我国将强化执行多项措施,从三个方面依法规范和加强包括种奶牛在内的种畜禽进口管理。
一是严格种奶牛进口审批管理,要求申请单位必须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提供《诚信代理承诺书》、《申请单位承诺书》和《种畜禽买卖合同》。
二是实行专家把关制度,委托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引进奶牛质量标准进行技术审查,审查不合格的,不予批准。
三是加强引进奶牛的监管,引进种奶牛应当用于良种培育和改良,避免盲目低水平重复引进,坚决依法打击利用进口商品畜禽充当种畜禽高价倒卖的行为;对进口奶牛实行质量跟踪评价制度,并向社会公布评估报告。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