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最新动向
美国师范教育现在主要由综合大学来完成,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普通文理知识及专业的学习;另外,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的养成。这方面的情况,我国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美国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中又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点,这对我国的教师培养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一、高度重视师范生教育实习活动,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重视师范学生的实际从教能力,是美国教师教育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最近又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一般地,美国师资培训课程中大约有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用于教学实践上。美国务州都规定教育实习活动,通常在教育课程结束的最后阶段,具体时间因州而异,教育实践活动平均为11学分,占总学分的11%。如全国优秀师范教育委员会(NCETE)和霍姆斯小组(Holmes Group)都建议为新教师进行至少1学年(约15周)的实习训练。实习期间,实习教师必须和正式教师一样,每周在校工作5天,每天8个小时,完全参与学校生活,并至少有两周全面负责其所任班级全部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同时规定实习教师每周回母校1次,用2~3小时的时间,组织实习讨论会,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本周的实习,讨论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有些州要求,“师范生在从事教学之前,在某一学科完成20个学时的教学工作,50个州中有24个州对未来教师在执教之前必须完成特定的教学工作做出了规定。
美国的师范学生,平时也经常走进课程,与学生共同相处,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可以很快进入教师的角色,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适应期。如贝勒大学教育学院规定每门教育类课堂都必须有一整天的教学实践课时,这样学生接触学生的机会就增多了。这不仅让学生学到理论上的东西,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院的汤勒博士指出:“我坚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孩子和中小学生,将来更能适应教师职业。”德州教师证书委员会介绍:“美国所有师范教育院校,都与有关的中小学、教育机构合作,重视新设置的课程。这些措施,使教师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大学走向中小学,强化实践特色。”
最后一点需指出的是,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需经过三个阶段,其中的第一个阶段,师范学生进入国家认可的四年制师资培训方案,包括观察、课堂实习和为期10周的实地学习。在毕业之前,师范生必须参加正式的、州举行的涉及学科知识和教学专业知识的考试。然后,毕业生将在专业发展学校完成一年的合作性教学和学习。第二阶段通过州考试,获得州资格证书。第三阶段,具有二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后,合格教师可以接受国家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的考核。成功通过考试的才可以获得国家教师证书。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是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只有这样,师范生以及在职教师的实践性培训内容才能得以保证和强化。
二、以老带新,增设新教师入职辅导项目
美国学者富勒(Fuller F.)及其助手在20世纪60~70年代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根据教师关注的问题的变化,他们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职前阶段、关注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效果及校内外影响因素的阶段和关注学生及自己个人影响的阶段。后人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教师从业后的不同阶段及其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通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中的复杂性会感到不知所措,产生由专业理想与教学现实之间的距离而引起的失落感以及师生关系的摇摆不定、教学任务安排紊乱等现象。另一方面,他们也发现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学生、课堂、教案和年度教学计划,并且为同事所接纳,从而产生对工作的热情,这种热情抵消了前者的不愉快。
美国学者布什(R·N·Bush)也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对支配他以后40多年的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继续教下去。一些研究也证明,教师个人事业成长最快的阶段为从教后最初的5~6年,同时还发现,30%的新教师在上岗5年之内离开教师工作,并且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5倍之多(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7),但是在对新教师入门辅导工作做得好的地区,教师离职人数大为减少。
由此可见,对新教师进行入门辅导是很有必要的,为此,现在许多州开始鼓励甚至要求各地实施新教师的“入门辅导”项目,有组织地指导新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如俄亥俄(Ohio)州1998年试点实施两年制的“入门辅导”项目,要求学校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辅导教师,定出计划对新教师进行系统的辅导。在这两年期间,新教师必须接受一名外地专家的两次听课考核和教案审核,通过课堂教学能力的评定,才可获得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这项试点已于2001年初上报州立法院审批,然后推广到全州。现在,美国的很多的州的中学都对新教师设置了“入门辅导”项目。
三、应对基础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近几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创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在教师培训中,把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放在了一个比较主要的地位。
1.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的研究,注重学员的参与性学习。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理·舒曼教授曾把教师的职业归纳为6个共同的特点:(1)追求重要的社会目的,将道德与技能、理论与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履行服务于社会的义务;(2)增强学术性理解,需要一定的理论研究体系的支持;(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与判断;(5)从经验中学习特别必要;(6)对教师职业要有质量监控机构。因此,加强教师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培训中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很多教师培训机构都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并且注重学员的参与性学习,更好地培养学员的创造能力。
旧金山West Ed实验室是全美九大教育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案例研究。据该实验室的朱迪·舒尔曼主任介绍说,这里的教案都是教师写的,实验室里的专家同他们一同研究。教师写案例,能对自己的教学发挥作用,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业务,而对研究案例的新教师来讲,能得到很多启迪,避免走弯路。在案例教学的讨论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在教师培训时,所上课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进行“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学员写一份案例研究,供大家讨论。如该研究中心有一节有关教育评估与政策的课程。由于美国没有整齐划一的评估标准,不仅国家有标准,各个州也有自己的标准,学校还各自制订了标准。学校的考试内容往往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给教师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阐述了相关理论问题之后,播放了一段课堂录像片,其主要内容是中学项目设计和开卷考试的评分过程。学员们对录像案例积极发表各种评议意见,教师进行归纳和引导,然后学员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可见,美国在教师培训中特别鼓励学员参与研究性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培养教师的批判思维能力,注重引导他们学会思考。
为了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教师本人必须就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和能力的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教师的培训做起,因为“接受过批判思维培训的教师,同样也会加强学生的批评思维的培养,并积极想办法弥补学生的欠缺之处”。有一位教授在大学教授教育学,他在教师培训课程中,进行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多年前,他让一个朋友冒他的名去上一节课,方法是照本宣科,他故意让朋友把课讲得乱七八糟,不合逻辑,但学生还是认真地记录,居然没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这位坐在学生中的教授举手说:“这些内容都在课本里,为什么要我们记呢?”,冒充的老师说:“等一会儿就知道了!”5分钟后,这位教授又举手说:“我听不懂!”冒充的教师解释一遍,学生还是拼命地记笔记。10分钟后这位老师再次举起手:“还是听不懂!”这时冒充的老师说“我只能这样了,要么你来讲吧!”然后,这位真正的老师才走上讲台开始正式上课。据说这种办法已经试用了多年,其目的是引导接受培训的学员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批判性思考,克服学生上课时一味听讲、不假思索地记笔记的习惯。
四、适应形式的需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1.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近况及存在的问题。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作为一项国策,提出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Ⅱ)。自克林顿总统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在联邦教育部门大力推动下,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00年9月全美教育统计中心(NCES)以“教师21世纪的武器,当今教师应用计算机技术状况”为题的调查中指出,1999年,美国中小学学生平均每6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平均每10人拥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1994年,美国中小学只有3%的教室能与互联网联接,如今这一比例已经达到63%。另外,据NCES调查,1999年,99%的中小学教师称他们学校配有计算机,84%的教师说他们每个教师至少有一台计算机,82%的教师家中有计算机,63%的人能在家上网。1999年,有1/3的中小学教师表示,他们可以自如地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题教学,或收集信息、开发课程和辅导学生。
《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最新动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953.html
一、高度重视师范生教育实习活动,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重视师范学生的实际从教能力,是美国教师教育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最近又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一般地,美国师资培训课程中大约有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用于教学实践上。美国务州都规定教育实习活动,通常在教育课程结束的最后阶段,具体时间因州而异,教育实践活动平均为11学分,占总学分的11%。如全国优秀师范教育委员会(NCETE)和霍姆斯小组(Holmes Group)都建议为新教师进行至少1学年(约15周)的实习训练。实习期间,实习教师必须和正式教师一样,每周在校工作5天,每天8个小时,完全参与学校生活,并至少有两周全面负责其所任班级全部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同时规定实习教师每周回母校1次,用2~3小时的时间,组织实习讨论会,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本周的实习,讨论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有些州要求,“师范生在从事教学之前,在某一学科完成20个学时的教学工作,50个州中有24个州对未来教师在执教之前必须完成特定的教学工作做出了规定。
美国的师范学生,平时也经常走进课程,与学生共同相处,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可以很快进入教师的角色,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适应期。如贝勒大学教育学院规定每门教育类课堂都必须有一整天的教学实践课时,这样学生接触学生的机会就增多了。这不仅让学生学到理论上的东西,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院的汤勒博士指出:“我坚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孩子和中小学生,将来更能适应教师职业。”德州教师证书委员会介绍:“美国所有师范教育院校,都与有关的中小学、教育机构合作,重视新设置的课程。这些措施,使教师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大学走向中小学,强化实践特色。”
最后一点需指出的是,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需经过三个阶段,其中的第一个阶段,师范学生进入国家认可的四年制师资培训方案,包括观察、课堂实习和为期10周的实地学习。在毕业之前,师范生必须参加正式的、州举行的涉及学科知识和教学专业知识的考试。然后,毕业生将在专业发展学校完成一年的合作性教学和学习。第二阶段通过州考试,获得州资格证书。第三阶段,具有二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后,合格教师可以接受国家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的考核。成功通过考试的才可以获得国家教师证书。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是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只有这样,师范生以及在职教师的实践性培训内容才能得以保证和强化。
二、以老带新,增设新教师入职辅导项目
美国学者富勒(Fuller F.)及其助手在20世纪60~70年代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根据教师关注的问题的变化,他们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职前阶段、关注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效果及校内外影响因素的阶段和关注学生及自己个人影响的阶段。后人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教师从业后的不同阶段及其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通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中的复杂性会感到不知所措,产生由专业理想与教学现实之间的距离而引起的失落感以及师生关系的摇摆不定、教学任务安排紊乱等现象。另一方面,他们也发现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学生、课堂、教案和年度教学计划,并且为同事所接纳,从而产生对工作的热情,这种热情抵消了前者的不愉快。
美国学者布什(R·N·Bush)也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对支配他以后40多年的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继续教下去。一些研究也证明,教师个人事业成长最快的阶段为从教后最初的5~6年,同时还发现,30%的新教师在上岗5年之内离开教师工作,并且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5倍之多(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7),但是在对新教师入门辅导工作做得好的地区,教师离职人数大为减少。
由此可见,对新教师进行入门辅导是很有必要的,为此,现在许多州开始鼓励甚至要求各地实施新教师的“入门辅导”项目,有组织地指导新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如俄亥俄(Ohio)州1998年试点实施两年制的“入门辅导”项目,要求学校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辅导教师,定出计划对新教师进行系统的辅导。在这两年期间,新教师必须接受一名外地专家的两次听课考核和教案审核,通过课堂教学能力的评定,才可获得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这项试点已于2001年初上报州立法院审批,然后推广到全州。现在,美国的很多的州的中学都对新教师设置了“入门辅导”项目。
三、应对基础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近几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创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在教师培训中,把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放在了一个比较主要的地位。
1.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的研究,注重学员的参与性学习。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理·舒曼教授曾把教师的职业归纳为6个共同的特点:(1)追求重要的社会目的,将道德与技能、理论与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履行服务于社会的义务;(2)增强学术性理解,需要一定的理论研究体系的支持;(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与判断;(5)从经验中学习特别必要;(6)对教师职业要有质量监控机构。因此,加强教师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培训中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很多教师培训机构都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并且注重学员的参与性学习,更好地培养学员的创造能力。
旧金山West Ed实验室是全美九大教育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案例研究。据该实验室的朱迪·舒尔曼主任介绍说,这里的教案都是教师写的,实验室里的专家同他们一同研究。教师写案例,能对自己的教学发挥作用,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业务,而对研究案例的新教师来讲,能得到很多启迪,避免走弯路。在案例教学的讨论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在教师培训时,所上课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进行“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学员写一份案例研究,供大家讨论。如该研究中心有一节有关教育评估与政策的课程。由于美国没有整齐划一的评估标准,不仅国家有标准,各个州也有自己的标准,学校还各自制订了标准。学校的考试内容往往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给教师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阐述了相关理论问题之后,播放了一段课堂录像片,其主要内容是中学项目设计和开卷考试的评分过程。学员们对录像案例积极发表各种评议意见,教师进行归纳和引导,然后学员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可见,美国在教师培训中特别鼓励学员参与研究性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培养教师的批判思维能力,注重引导他们学会思考。
为了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教师本人必须就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和能力的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教师的培训做起,因为“接受过批判思维培训的教师,同样也会加强学生的批评思维的培养,并积极想办法弥补学生的欠缺之处”。有一位教授在大学教授教育学,他在教师培训课程中,进行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多年前,他让一个朋友冒他的名去上一节课,方法是照本宣科,他故意让朋友把课讲得乱七八糟,不合逻辑,但学生还是认真地记录,居然没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这位坐在学生中的教授举手说:“这些内容都在课本里,为什么要我们记呢?”,冒充的老师说:“等一会儿就知道了!”5分钟后,这位教授又举手说:“我听不懂!”冒充的教师解释一遍,学生还是拼命地记笔记。10分钟后这位老师再次举起手:“还是听不懂!”这时冒充的老师说“我只能这样了,要么你来讲吧!”然后,这位真正的老师才走上讲台开始正式上课。据说这种办法已经试用了多年,其目的是引导接受培训的学员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批判性思考,克服学生上课时一味听讲、不假思索地记笔记的习惯。
四、适应形式的需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1.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近况及存在的问题。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作为一项国策,提出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Ⅱ)。自克林顿总统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在联邦教育部门大力推动下,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00年9月全美教育统计中心(NCES)以“教师21世纪的武器,当今教师应用计算机技术状况”为题的调查中指出,1999年,美国中小学学生平均每6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平均每10人拥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1994年,美国中小学只有3%的教室能与互联网联接,如今这一比例已经达到63%。另外,据NCES调查,1999年,99%的中小学教师称他们学校配有计算机,84%的教师说他们每个教师至少有一台计算机,82%的教师家中有计算机,63%的人能在家上网。1999年,有1/3的中小学教师表示,他们可以自如地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题教学,或收集信息、开发课程和辅导学生。
《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最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