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对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横联系。历史是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 纭多变、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间彼此都不是孤立的,具有一定的某种必然的联系。如 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出历 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联,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势。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整体。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把中国或世界上的某一 国家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考查。研究中外关系的发展史,特别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 革命、改革、对外政策,及其双边或多边关系;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日趋 激烈,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只有从世界历史的整体来考察,才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从近些年来历史科的高考实践来看,“大跨度、高概括”的纵横向联系的高考试题,还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种趋势今后仍将存在。
    普遍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客观本性。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应用“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这一原 理来指导教学实践。
    专题串讲形成系统。试举下题为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不同历 史阶段采取了哪些政策?其结果如何?”教材中对每个时期党的土地政策做了横断面的分述。土地革命时期, 党制定出“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 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政策,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保证了土地革命的 胜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为争取一切可能的抗日力量,适应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承认地主的地权,不消灭封建剥削。这项政策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发展了农业生产,又有利地团结各阶层一致抗战,为赢得抗战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党颁布了 《土地法大纲》及后来的《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 度,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从政治上 经济上巩固了解放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和支援战争。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农民成为国家和 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国情及各个时期不同的革命任务和对象,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 ,领导亿万农民逐步铲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在教学中,引导学 生作上述纵向贯通的总结,形成专题系统,就从总体上把握了这一问题的全貌。另外,如中国古代的赋税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问题等等。
    对比分析找出规律。有些历史现象本身并无直接关系,但通过比较、归纳,可以得出新的认识,取得规律 性的认识(请注意,不是所有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可以作简单的类比)。如“联系史实对比分析 中国古代‘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的相似之处。试说明它对于我们当今的四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文 景之治”与“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生产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富裕的繁盛时期。西汉与唐王朝都是在农民 大起义推翻前代王朝后建立的封建王朝。封建统治者注意吸取秦、隋二世而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 实行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生产力;担倡节俭,减轻刑罚,保持社会稳定;广揽人材,重视知识 分子,招贤纳谏等重要措施,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发展时期。上述这些对于我们今 天进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是注重历史理论和历史概念。刘péng@①在《历史学科的教育与测量》一文中,对重视历史理论和 历史概念的运用及考查,做了十分透彻的论述。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历史理论的教学,不是做纯 哲学、政治的理论阐述,诸如什么是生产力及其要素,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等。首先,在 于用唯物史观的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例如,结合史实评价秦始皇这个历 史人物。教学中在列数有关秦始皇的活动和事实后,就要运用“奴隶们创造历史,还是英雄们创造历史”,“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不能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必然规律的支配,只能起着加速 或延缓历史进程的作用等观点,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那么如何评价秦始皇?即 他是封建地主阶段的杰出代表,积极进行统一战争,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创 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他推行的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筑长城,北御匈奴,南征百 越,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他统治残暴,焚书坑儒,赋役繁重,刑罚严酷, 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导致了秦朝的衰亡。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运用辩证法及历史唯物论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分析,引导学生 把握住历史现象形成的因素、发生的原因、事件的性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历史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 历史现象的最本质的联系。如对党的遵义会议就可以从政治、军事、思想、领导集体及个人作用等多角度总结 历史经验,阐述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再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归纳讲授一些历史概念,诸如“氏族公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半封 建半殖民地”、“洋务运动”、“社会主义阵营”、“冷战”、“雅尔塔体系”等等,弥补当前我们所用的教 材没有对历史概念做出系统完整的解释的缺憾,同时提高教学的理论深度,进一步增强学生记忆历史基础知识 和历史思维的能力。
    五是贯穿鲜明而深邃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 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 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 神和光辉业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必须始终贯穿的鲜明而深邃的主题。
    在教学活动中贯穿这一鲜明主题,不能仅满足于制作图表,史实讲述得形象生动,观看电影电视,参观历 史遗迹及风景胜地等这些具体活动培养的朴素的情感,而要把这种朴素的情感升华到理性高度,即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做,在历史教学中包含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社会 发展规律的教育,就起点高,理论深刻,政治思想性强,情感内涵浓烈。
    从高考的视角来看,历史学科的考试,要给情感因素的测量评价以适当的地位。但它又不同于政治学科及 其他学科,而是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寓意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蕴含在历史学科的试题之中。
    如: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功绩,这三次会议解决的问 题给了我们什么启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这三次会议,都克服和纠正了党的“左”右倾错误,制定了正确的 指导方针或政治路线,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历史的经验表明,中国的 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如果党的领导为“左”右倾错 误所统治,革命和建设同样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此题政治性强,突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教育深刻,使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更加坚定党的领导的信念。
    又如,在讲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发 展的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一切科学真理一样,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它的颠 朴不破的真理性,但是它并没有穷尽一切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没有解决人类认识的一切问题。马克思主义 是一个科学、开放的体系,必将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化,经历着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 程。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都有论述。诚如1994年高考问答题的第43题。
    再如,教学中串讲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摆脱贫穷落后,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

对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97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