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


    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
     皖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课题组
     一、论题的提出
     “船”在中国古代称“舟”,故《辞海》“舟部”有“刳木为舟”、“作舟以行水”的解释。船主、船夫又称“舟子”、“舟人”,故《辞海》也有“舟子,舟人,主济渡者”之说。古代之“舟”,我们由此可知主要指“渡船”,可载人、载物以“渡水”,后来用于交通、运输、捕捞、作战等,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作为商业活动一种必需的运载工具和开发技术,“船”从古代至今已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它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生产创造活动和产物,甚至可以说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进化而同步发展起来的。
     据1996年版《宣城县志》记载:“宣城的水运主要靠水阳江、青弋江和南漪湖三条主航道。水阳江全长217公里,由南而北流经境内90公里,素为本县历史上的主要水运干线。青弋江全长233公里,流经本县境内25公里,解放前曾是本县西部的水运支线。南漪湖位于宣城东北、郎溪县之南,湖跨两县之境,有7条支流汇入,属水阳江流域水系。解放以前,水阳江航期年均超过10个月,年货运量不超过8万吨,船舶小,周转率很低。1949年底,在宣城军分区协助下成立县船舶运输公司,共有船只113艘1510吨位,下设4个分队,担任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1956年成立宣城县航运公司,时有木帆船514艘4829吨位。1962年始置机动船。1977年全公司运输量达到33.54万吨,周转量2150.84万吨/公里,年营运总收入101.74万元。1985年公司下辖城关、新河、水阳3个分公司,1个黄砂站,1个直属船队,共有职工1046人。拖轮达到11艘1460马力,拖驳达到101艘6029吨位(其中水泥驳43艘,钢驳42艘,木驳16艘),机驳8艘2440吨位,挂机船253艘5439吨位,固定资产总额697.42万元,其中营运船舶资产额677.62万元,占97%。1987年年运输量23.40万吨,周转量9179万吨/公里,年营运收入257万元。”
     “水上运输管理方面。民国时期是由帮会和封建把头势力把持,垄断资源,行会安排。解放以后,初是剿匪反霸,宁靖水域,确保水运安全。1951年,始有县航运站实行货源、调度、运价“三统一”管理。1958年起属于公有集体制独家经营。1966~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水上运输秩序混乱。1980年起,个体4~6马力小型挂浆机船,以及乡镇水运队,从事社会运输渐增,水上运输市场繁忙,航运管理部门遂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并配合公安、工商、税务、水产、保险等部门,取缔打击破坏水上运输市场安全的违法运输,保障合法经营。”
     另据记载;“解放前本县水运工具主要是名为开稍子、宣塔子、跳驳子、巴斗子、乌江子、麻雀子以及驳船、网船类木帆船。这些船均靠人力摇橹、划桨和背纤行驶。(故有‘顺风扯帆’、‘逆流背纤’、‘顺水徜徉’之说)民国26年(1937)宣城港口约有各种木帆船50艘,最小1吨,最大35吨。双桥港口约有60艘,最小5吨,最大45吨。民国29年(1940),全县有木帆船425艘。1949年底,全县宣城、双桥、孙埠、水东、油榨、新河、水阳、西河、湾址9个港口共有木帆船417艘,合计4995吨位。至于1965年增加到532艘6474吨位。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挂浆机逐渐普及。1987年,县交通部门有木帆货船68艘,合计5809吨位,个体水运户有木帆船541艘,合计129380吨位。”
     我们从上述记载可知,宣城水运船舶的发展,与水阳江水道历史变迁密切相关。而水阳水运业的兴起,则带动了全镇造船产业的飞速发展,并进而反哺了农业的厚育和第三产业商贸服务金融信息等相关行业的兴旺。为此深入探讨其发展轨迹、形成规律及其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镇情的分析
     金宝圩水阳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金龟之地”最北端“龟首”地区,是皖南第二大圩口,又是我市首圩,拥有10万亩粮田,5万亩水面,38个农业村、1个渔业村、4个街道社区居委会、8.75万人口,辖区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圩堤总长度120华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作为沿江商阜和历史重镇,一直被历代郡、州、府衙所重视,并视为其稳定一方统治的基础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尤其水运造船业,全镇船舶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二十吨小木板船、小水泥船基础上,经历了“艰难起步——稳步崛起——快速发展”三个阶段,通过20年的滚动发展,目前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达到500吨以上、1.2万吨以下的各类运输船只800余艘,总运载吨位达到60万吨,水运产业固定资产超过3个亿,船主年营运收入2.6亿元,纯利润1.8亿元,年均向国家和沿江省市缴税3000余万元,大副、二副、造船等各类行杂人员突破5000人,年人均劳务收入1万余元,跃居全省前列。
     从当前情况看,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有五个有利条件和三个制约因素。
     五个有利条件是:
     1、地理位置优越,居水阳江中下游主河道。是青弋江水流汇入水阳江流域后北接长江黄金水道的前哨,也是和南京、芜湖、马鞍山三个大中历史名城相邻接壤的区域,在南京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处于有利位置,在宣城市和宣州区居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水阳镇上游南漪湖出口处及新河庄以下水域约60公里河道,江面较为宽阔,河道汛期河宽100~200米,水深达到4~10米,可通航200吨级满载驳船;正常水期,河

《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0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研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