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沪台两地初中中国古代史课本之比较


边境的少数 民族政权看作是“外国”,这不利于今天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也不符合历史实际。由于把历史上少数民 族政权看作是“外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物在台本的中国史中就不会有较多的反映。台本对古代少数民族的 历史介绍极为简要,课本中仅出现匈奴族的刘渊、氐族的苻坚、鲜卑族的拓拔和孝文帝元宏等几个帝王的名称 ;台本虽提及文成公主嫁至吐蕃,但却不出现松赞干布的名字。而沪本对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给予了充分的重 视,课文介绍了不少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如呼韩邪单于、石勒、菩萨、洗夫人、骨力裴罗、松赞干布、尺带珠 丹、大祚荣、皮罗阁、凤迦异、八思巴、耶律楚材、俺答汗、三娘子等人的事迹。对于以上历史人物,沪本课 文充分肯定了他们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加强与汉族友好关系方面的贡献。而这些在台本中是没有的。
    在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方面,台本侧重渲染中国封建王朝对邻国的扩张。例如说“秦派兵南征”,将“越 南北部并入版图”;汉武帝“派水陆两军进讨”,“东定朝鲜,并入版图”;“曹魏曾向东经营,屡次讨伐高 句丽,攻占其都城”;“唐高宗征服朝鲜半岛”,“刘仁轨大败日本军队”,“中国皇帝成为当时东亚的国际 盟主”等。而沪本对一些对外关系上的敏感问题,则尽量回避。
    时间、人物、地点、过程是构成历史事件的四个要素。沪台两地的课本对空间概念都较为重视,两地课本 中的地图都在30幅以上,台本地图在插图中所占比重略高于沪本。但对于时间概念,台本则重视不够。沪本为 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在课文大字部分尽量减少不必记忆的年代,初中中国古代史的两册课本大字部分共出现 97个年代;在大事年表中又规定了学生应该记住的57个重要年代。台本除了在“导论”列有标明各朝代起迄20 多个年代的“朝代演进过程图”外,在课文中极少出现年代。例如第二册从隋初到清中期,课文中只出现了四 个年代,其中两个还属于次要年代。这四个年代是:⑴贞观三年(西元629年)唐军出征东突厥;⑵天宝十年( 西元751年)高仙芝为大食所败;⑶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⑷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北宋 灭亡。在初中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是否需要学生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代,哪些年代应该写入历史课本,看来 是海峡两岸历史教育工作者可以共同探讨的问题。
    历史课本要写得正确、具体、生动,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本是 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如果课本贪多求全,内容过细,势必增大容量,增加学生的负担;反之课本内容过于简略 或枯燥、呆板,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历史课就很难上得具体生动。沪本虽然字数较多,容量较大,但采用了大 小字结合的编写方法,并没有过多地增加学生负担。台本编写似嫌过于简略,可读性不够,不利于学生自学。 我们试以西周、三国鼎立、王安石变法三节课为例,比较沪合课本之容量。
    沪台教材容量比较表
    西周 三国鼎立 王安石变法 沪本 大字 1010 1352 1260
    小字 1320 1120 600 台本 1100字 970字 1200字
    台本容量一般一课时为1000—1200字左右,与沪本大字部分相当。沪本小字部分不作必学要求,只是供学 生阅读或教学时选择使用,也不作考查要求,因此并没有过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这是沪本的一大特色。台本 由于受到字数容量的限制,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内容就只能割爱或略写。如商鞅变法,台本仅四行160字,而沪本 为710字(其中小字部分430字),内容丰富得多。再如关于唐太宗善于讷谏,魏征多次上谏,台本仅23字;沪 本通过三个故事从三个角度来说明太宗善于讷谏,多达600余字。沪本由于容量较大,对有些教学内容还介绍了 不同的观点。例如盘庚迁殷的原因,在小字部分补充了5种不同的观点;春秋五霸,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说法,这 在容量较少的台本中就无法做到。台本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内容有时也遗漏删略。如第二章“中国文明的开始” 中只讲述传说中的黄帝而不提炎帝〔2〕,这就使学生很难形成“炎黄子孙”的概念。又如在隋唐部分没有介绍 对后世职官制度产生很大影响的“三省六部制”;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祖国重要文化遗产,台本 课文中均未提及。我们认为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史最基本的知识,作为一个初中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大陆的考古发掘,1949年以后发展很快。沪本则尽量采用考古的新成果。如九十年代在三门峡西周晚期虢 国墓地发现了铜柄铁剑,说明在西周晚期我国已有了人工冶铁的实物;又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和 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双面人形像在课本或插图中均有反映。而台本除了有一幅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插图外,课文 对1949年以后大陆发现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文物,均无反映。如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战国编钟、长沙马王堆 汉墓等台本均未采用。我们认为,大陆的考古新发现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台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采用, 不必刻意回避,否则历史课本会显得陈旧滞后。
    一般历史课文介绍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我们认为古代人们的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及其演变,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历史上社会生活的沿续和发展,了解 社会生活史,对于了解现实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是我国古老文明 的象征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沪本增加了有关社会生活史的内容,在较大的历史阶段都编有 一节或一章介绍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春秋战国一章中的第四节为“科学、文学和社会生活”;隋唐时期的文 化一章中第二节为“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宋元、明清时期都设有专章介绍该时期社会生活。将古代社会生 活作为历史的一部分编入课本,是沪本的又一特色。相比之下,台本有关社会生活史的内容则比较少。
    历史课本附有一定数量与课文相配合的插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提高教 学质量。当前各国、各地新编的中学课本都十分重视插图的设计、选择和印刷。沪台两地的历史课本在插图上 各具特色。从数量上看,沪本多于台本。沪本初中中国古代史两册共有插图263幅,其中彩色42幅,以人物、地 图、文物为主,平均每节课文配有插图4.1幅。台本两册共有插图187幅,数量虽少于沪本,但全部都为彩色, 且不像沪本那样将彩色插图集中于扉页,而是分印于各个章节之中。台本插图所占篇幅大于沪本,多整页、半 页之插图;沪本插图大多只占1/6—1/4之篇幅,小且不清晰。台本除插图全为彩色外,课本中“章名”、“提 纲”、“研究与讨论”均用彩色衬底,显得层次分明、内容突出。此外,台本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水平,均优于 沪本。台本中的插图凡系后人构思而画的均称之为“想像图”,例如“北京人生活想像图”、“黄帝像(想像 图)”、“李白与杜甫相遇想像图”、“郑和下西洋的船舰想像图”等。这样命名是正确的,反映了实事求是 的态度。
    沪台教材插图比较表(一) 单位:幅
    总数 整页 半页 1/4页 1/6页 沪本 263 1 28 80 154 台本 187 27 77 83 /
    沪台教材插图比较表(二) 单位:幅
    总数 人 物 地 图 文 物 其 他 沪本 236 59 22.4% 30 11.4% 115 43.7% 59 22.4% 台本 187 49 26.2% 35 18.7% 85 45.5% 18 9.6%
    一般中学历史课本每节课文后面都安排有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复习、思考,这对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能力是必要的。沪本课文后的练习题,采用“想一想、试一试”的形式,其中有选择题和判断题,有史料的辨 析、课文内容的整理,有指导学生查辞典、讲故事、开展历史问题的讨论等等。这些练习题都与有关的教学内 容紧密结合,但却不是都能从课文中找出直接的现成答案。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有 不少练习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颇有趣味性。例如课本在秦汉文化的“科学技术”一节课文后面,有一道练 习题是:提供1962年大陆发行的两张纪念蔡伦的邮票,并说明其中一张是错票,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 来识别哪一张是错票?又如在“东晋与南朝”一节课文后面,有一道练习题是:请学生阅读一段有关梁武帝萧 衍的故事,然后回答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引起争论。这类练习题的设计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是沪本的又一特色。而台本每节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则采用“研究与讨论”的形式,多为两道问 答题,形式比较呆板,但有的内容却有自己的特色。例如第二章第一节“石器时代”课文后第二道练习题是: “新石器时代以哪两种文化为代表?这两种文化的遗物在台湾也曾发现,有什么意义?”这道问题很有启发性 ,对促使

沪台两地初中中国古代史课本之比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02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