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让生活快乐起来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让生活快乐起来
《论语》迄今为止我没有很好的读过,之前我对《论语》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上学到的“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了解的只是凤毛麟角,可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通过听于丹教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论语》中的新语句,通过拜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我对《论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不是大彻大悟,却也触动了心灵。
【书中片段一】: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我的感悟】:
我觉得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遗憾时,不应该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怨天忧人,殊不知这样只能加重内心的痛苦而已,其实只有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接受现实,摆脱过去才是最明智的做法。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用的地方,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也让别人快乐起来。《论语心得》中有一则关于一个日本茶师的故事,是讲茶师以一种从容、笃定的气势战胜了一个武艺高强的浪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付,这时只要你能走出阴影,保持一颗从容镇静的心,你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所以毫无武功的茶师凭借内心的定力能够战胜嚣张的日本浪人。
【书中片段二】:
宋人的笔记中记载过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象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象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好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这个故事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
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
【我的感悟】:
这里作者引用了大才子苏轼与高僧佛印交往的故事。以前曾经读过这个故事,这次在这里再读,不禁联想到教育界流行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即提倡教师用激励、夸奖的办法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可是结果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奏效,于是大家开始怀疑赏识的力量。我想这并不是赏识的错,而在于我们表达这种赏识时的心中所想。当你嘴上说:“你是最棒的!”心里却认定这个学生将来没什么大出息,这种赏识便没有任何力量。这不是我们的学生有了多大的不同,也不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妥,而是我们心中的那份悲观的情结阻碍了我们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使赏识失去了力量!“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当我们能够赏识别人的好时,我们的心中也就多了一份美好。
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让生活快乐起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100.html
《论语》迄今为止我没有很好的读过,之前我对《论语》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上学到的“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了解的只是凤毛麟角,可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通过听于丹教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论语》中的新语句,通过拜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我对《论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不是大彻大悟,却也触动了心灵。
【书中片段一】: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我的感悟】:
我觉得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遗憾时,不应该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怨天忧人,殊不知这样只能加重内心的痛苦而已,其实只有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接受现实,摆脱过去才是最明智的做法。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用的地方,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也让别人快乐起来。《论语心得》中有一则关于一个日本茶师的故事,是讲茶师以一种从容、笃定的气势战胜了一个武艺高强的浪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付,这时只要你能走出阴影,保持一颗从容镇静的心,你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所以毫无武功的茶师凭借内心的定力能够战胜嚣张的日本浪人。
【书中片段二】:
宋人的笔记中记载过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象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象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好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这个故事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
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
【我的感悟】:
这里作者引用了大才子苏轼与高僧佛印交往的故事。以前曾经读过这个故事,这次在这里再读,不禁联想到教育界流行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即提倡教师用激励、夸奖的办法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可是结果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奏效,于是大家开始怀疑赏识的力量。我想这并不是赏识的错,而在于我们表达这种赏识时的心中所想。当你嘴上说:“你是最棒的!”心里却认定这个学生将来没什么大出息,这种赏识便没有任何力量。这不是我们的学生有了多大的不同,也不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妥,而是我们心中的那份悲观的情结阻碍了我们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使赏识失去了力量!“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当我们能够赏识别人的好时,我们的心中也就多了一份美好。
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让生活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