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南江县立足实际,狠抓核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核桃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核桃产业化发展现状
南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现有核桃宜林地60余万亩,90以上属土地肥沃的核桃丰产区。已培植500-2000亩规模不等的核桃丰产示范园(片)45个,年产量10万公斤以上的核桃乡5个,年产量万斤以上的核桃社31个,年产量超千斤的核桃大户2000多户。目前,核桃总规模达17万亩,520万株,核桃产量350万公斤,实现产值近3500万元,林农核桃单项收入户均400元以上。建立了一支以200多名科技人员为主的核桃科技服务队伍,培育了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各类龙头企业8个,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双双荣获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二、核桃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政策保障。县委、政府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三大绿色产业之一来抓,成立核桃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和核桃科研所,实行核桃产业化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核桃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基础和技术要求,反复分析论证,科学规划了9条万亩核桃长廊,总规模达21.3万亩,覆盖全县33个核桃生产基地乡镇,190个村,38000多户。把核桃发展目标分年度下达到乡镇,落实到农户。县人大颁布了《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县府制定了《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县各级都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规划,一届接着一届抓落实。
(二)科技支撑,夯实基础。全县形成了背靠四川农大、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服务体系,省林科院原院长杨西岳、川农大原副院长肖千文等专家常年在南江指导核桃科研和生产。全县有200多名科技人员从事核桃育苗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核桃低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制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核桃灭虫灵”。在上两乡桂花园建立了四川省唯一的优质核桃采穗圃100亩,在赶场西坝村、流坝金台村等地建立了优质核桃繁育基地450亩,年出圃优良嫁接苗300多万株,在桥亭乡建立核桃原生资源保护区1000亩,核桃科技示范园区占核桃栽植面积的50以上。从新疆、云南、山东等地引进12个优良早实核桃品种,开展四川“十五”重点科技攻关,现已进入田间对比试验阶段。2003年核桃嫁接成活率达70以上,核桃普防面达60,重点村社防治面达100,全年防治丰产核桃树28万株,较2002年增产20,科技贡献值达2000多万元。
(三)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坚持以业主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业主开发。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核桃,退耕还林政策由农户享受,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农户分散的坡耕地集中起来实行业主开发。杨坝林业站与新民乡硝洞村31户村民签订联合经营协议,兴办核桃丰产园679亩,8年后进入盛产期,年产值可达109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赶场林业站在桥亭乡龙门村建立了1139亩核桃栽培基地,采取地上栽核桃,树下种植优质牧草,地边栽植金银花的复合型开发模式。上两林业站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在溪口村至姜家湾一带采取业主开发的方式,营造核桃丰产园3000亩,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产品利润4:6分成,效益明显。二是大户带动。培植大户,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支持发展,全县干果年产量超千斤的大户有2000余户。桃园镇岩房村三社21户有18户年产核桃上千斤,熊昌富今年可收核桃5000公斤,产值3万多元。红星乡黄柏垭村万尚礼,共栽植核桃3200株,2003年产核桃7500公斤,产值4.5万元,今年可超过2003年产量。三是企业参与。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南江县林产品公司投资100万元,在大河镇建立了1500亩核桃基地,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待有产出收益后,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产品,实现了农户、企业双赢,每亩土地可增收1000元。四是股份合作。实行资金共投,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多元化股份合作制,根据投资多少确定股份和享受收益。基层林业站和农户之间,农户相互之间实行股份合作的办法较多,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营,而且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五是个体承包。核桃的产业化发展群众是基础,全民参与是关键。四年来,全县通过退耕还林,与3.5万户农户签订了个体承包合同,共新植核桃12万亩400余万株。
(四)把握重点,优化环境。坚持政策导向,强化宣传,形成全县上下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户和专业村,抓点示范。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组织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疫检验,统一苗木销售。实行种苗质量承诺制、终身负责制和“三包”责任制,即数量不够包补,不合格苗包换,核桃实生苗包调。夯实了基础,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狠抓品牌,提高效益。抓好产品加工,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荣获2002年西博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后,又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龙头加工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2004年可实现营销量150吨,产值150万元,利润15万元,创税金5万元。全县现有核桃营销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县土产公司、县供销社等三家股份制企业,营销、贩运大户102家。2002年,核桃产量352万公斤,县内销售和县外销售相结合,产品直销广元、成都、重庆、深圳、上海等地。2004年3月在日本东京福冈举办的国际食品和饮料展及中日 《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11.html
一、核桃产业化发展现状
南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现有核桃宜林地60余万亩,90以上属土地肥沃的核桃丰产区。已培植500-2000亩规模不等的核桃丰产示范园(片)45个,年产量10万公斤以上的核桃乡5个,年产量万斤以上的核桃社31个,年产量超千斤的核桃大户2000多户。目前,核桃总规模达17万亩,520万株,核桃产量350万公斤,实现产值近3500万元,林农核桃单项收入户均400元以上。建立了一支以200多名科技人员为主的核桃科技服务队伍,培育了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各类龙头企业8个,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双双荣获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二、核桃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政策保障。县委、政府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三大绿色产业之一来抓,成立核桃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和核桃科研所,实行核桃产业化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核桃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基础和技术要求,反复分析论证,科学规划了9条万亩核桃长廊,总规模达21.3万亩,覆盖全县33个核桃生产基地乡镇,190个村,38000多户。把核桃发展目标分年度下达到乡镇,落实到农户。县人大颁布了《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县府制定了《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县各级都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规划,一届接着一届抓落实。
(二)科技支撑,夯实基础。全县形成了背靠四川农大、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服务体系,省林科院原院长杨西岳、川农大原副院长肖千文等专家常年在南江指导核桃科研和生产。全县有200多名科技人员从事核桃育苗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核桃低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制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核桃灭虫灵”。在上两乡桂花园建立了四川省唯一的优质核桃采穗圃100亩,在赶场西坝村、流坝金台村等地建立了优质核桃繁育基地450亩,年出圃优良嫁接苗300多万株,在桥亭乡建立核桃原生资源保护区1000亩,核桃科技示范园区占核桃栽植面积的50以上。从新疆、云南、山东等地引进12个优良早实核桃品种,开展四川“十五”重点科技攻关,现已进入田间对比试验阶段。2003年核桃嫁接成活率达70以上,核桃普防面达60,重点村社防治面达100,全年防治丰产核桃树28万株,较2002年增产20,科技贡献值达2000多万元。
(三)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坚持以业主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业主开发。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核桃,退耕还林政策由农户享受,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农户分散的坡耕地集中起来实行业主开发。杨坝林业站与新民乡硝洞村31户村民签订联合经营协议,兴办核桃丰产园679亩,8年后进入盛产期,年产值可达109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赶场林业站在桥亭乡龙门村建立了1139亩核桃栽培基地,采取地上栽核桃,树下种植优质牧草,地边栽植金银花的复合型开发模式。上两林业站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在溪口村至姜家湾一带采取业主开发的方式,营造核桃丰产园3000亩,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产品利润4:6分成,效益明显。二是大户带动。培植大户,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支持发展,全县干果年产量超千斤的大户有2000余户。桃园镇岩房村三社21户有18户年产核桃上千斤,熊昌富今年可收核桃5000公斤,产值3万多元。红星乡黄柏垭村万尚礼,共栽植核桃3200株,2003年产核桃7500公斤,产值4.5万元,今年可超过2003年产量。三是企业参与。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南江县林产品公司投资100万元,在大河镇建立了1500亩核桃基地,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待有产出收益后,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产品,实现了农户、企业双赢,每亩土地可增收1000元。四是股份合作。实行资金共投,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多元化股份合作制,根据投资多少确定股份和享受收益。基层林业站和农户之间,农户相互之间实行股份合作的办法较多,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营,而且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五是个体承包。核桃的产业化发展群众是基础,全民参与是关键。四年来,全县通过退耕还林,与3.5万户农户签订了个体承包合同,共新植核桃12万亩400余万株。
(四)把握重点,优化环境。坚持政策导向,强化宣传,形成全县上下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户和专业村,抓点示范。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组织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疫检验,统一苗木销售。实行种苗质量承诺制、终身负责制和“三包”责任制,即数量不够包补,不合格苗包换,核桃实生苗包调。夯实了基础,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狠抓品牌,提高效益。抓好产品加工,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荣获2002年西博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后,又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龙头加工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2004年可实现营销量150吨,产值150万元,利润15万元,创税金5万元。全县现有核桃营销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县土产公司、县供销社等三家股份制企业,营销、贩运大户102家。2002年,核桃产量352万公斤,县内销售和县外销售相结合,产品直销广元、成都、重庆、深圳、上海等地。2004年3月在日本东京福冈举办的国际食品和饮料展及中日 《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