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不读书 教育血脉遭梗阻
议,各地政府由教育内行组成权威机构,制定具体的校长能力标准,建立严格的遴选程序,避免闹剧式竞聘。应重视从有正规大学学历的优秀教师和真正的研究生中选拔校长,通过校长较高的素养来真正提升一个学校的面貌。
校长应加强对教育学思想的学习,要对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儿童开展研究,要具有理论和实际的知识。从 “ 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 的认识出发,校长必须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人,决非任何人都可以当校长。这就要求在吸取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具体的选拔标准,以及严格的选拔程序,从教育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中选拔校长,要求具有教育思想的人居于领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们今天选拔校长缺乏具体标准,实际上是缺乏选拔依据的状况。
校长队伍必须认真培训乃至重建,这是当前突出的问题。糟糕的是,人们把许多事情口号化了,到处是校长、教师培训,但不能解决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清醒认识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现状,探索各种能引起观念和认识变化的培训。有的校长说参加了华东师大和北京、南京的培训班,一期学习后,整个人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这种根本观念的转变,徒具形式的培训则无济于事。这就要求培训机构或学校具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完备的培训课程方案,具有各种有效培训方式,以及专职固定的培训教师。许多经验层面的中小学校长,不进入思想理论的学习,很难说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校长。
读书是校园头等大事
谦谦君子、彬彬有礼、琅琅书声,经常被用作校园文明的代名词。而中国人一年的平均读书量仅仅是 0.7 本,韩国人是 7 本,日本人是 40 本,俄国人每 5 个家庭一套《普希金全集》 …… 读书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改变中国人的读书窘境,必须从校园开始,从校长、教师开始。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整个社会才会读书。
值得强调的是,校长对教育著作和学校管理的阅读学习,应该是一种长期进行的自觉的教育学习活动。正是由于丢失了这个重要领域,这次调查才会反映出不少校长不读书、不知道教育名著、不做学问,终日周旋于行政事务、上下级关系,靠教育政策、文件指导教育的现状。这是校长教育学思想水平低下的最根本原因。
一个真正合格的、优秀的校长要研究教育发展历史,尤其是 20 世纪的教育发展历史,懂得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的演变过程;要读教育名著,要读夸美纽斯以来有影响的中外教育家的著作,要读杜威、陶行知、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是 20 世纪教育思想的源泉。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极大地推动着教育革新潮流,推动着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和研究当代教育家的优秀著作、关注和研究不断变革的教育实践,对校长更显得迫切而重要。只有坚持深入学习,才能在一个广阔的思想背景中反思、认识、总结我国近 20 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大步步入国际化教育潮流,才能实现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教育著作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校长是这一学习活动的领军人物。许多校长不读书的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来。在学习型校长带领下,就会出现学习型组织和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教师队伍,就会出现书香校园,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是培育和创造人的广阔天地,决不是灌输式教学和分数排队的狭隘方式所能涵盖的。校长必须走出现实教育实践的应试教育怪圈,关注素质教育和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自身的学习,走向育人的探索创造领域,还校长形象以本来面貌。希望每一个校长都能以专业素养读书实现自身的职业化,带领教师读书,带领学生读书,带来中小学校园一片琅琅读书声!
《校长不读书 教育血脉遭梗阻(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124.html
校长应加强对教育学思想的学习,要对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儿童开展研究,要具有理论和实际的知识。从 “ 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 的认识出发,校长必须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人,决非任何人都可以当校长。这就要求在吸取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具体的选拔标准,以及严格的选拔程序,从教育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中选拔校长,要求具有教育思想的人居于领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们今天选拔校长缺乏具体标准,实际上是缺乏选拔依据的状况。
校长队伍必须认真培训乃至重建,这是当前突出的问题。糟糕的是,人们把许多事情口号化了,到处是校长、教师培训,但不能解决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清醒认识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现状,探索各种能引起观念和认识变化的培训。有的校长说参加了华东师大和北京、南京的培训班,一期学习后,整个人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这种根本观念的转变,徒具形式的培训则无济于事。这就要求培训机构或学校具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完备的培训课程方案,具有各种有效培训方式,以及专职固定的培训教师。许多经验层面的中小学校长,不进入思想理论的学习,很难说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校长。
读书是校园头等大事
谦谦君子、彬彬有礼、琅琅书声,经常被用作校园文明的代名词。而中国人一年的平均读书量仅仅是 0.7 本,韩国人是 7 本,日本人是 40 本,俄国人每 5 个家庭一套《普希金全集》 …… 读书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改变中国人的读书窘境,必须从校园开始,从校长、教师开始。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整个社会才会读书。
值得强调的是,校长对教育著作和学校管理的阅读学习,应该是一种长期进行的自觉的教育学习活动。正是由于丢失了这个重要领域,这次调查才会反映出不少校长不读书、不知道教育名著、不做学问,终日周旋于行政事务、上下级关系,靠教育政策、文件指导教育的现状。这是校长教育学思想水平低下的最根本原因。
一个真正合格的、优秀的校长要研究教育发展历史,尤其是 20 世纪的教育发展历史,懂得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的演变过程;要读教育名著,要读夸美纽斯以来有影响的中外教育家的著作,要读杜威、陶行知、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是 20 世纪教育思想的源泉。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极大地推动着教育革新潮流,推动着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和研究当代教育家的优秀著作、关注和研究不断变革的教育实践,对校长更显得迫切而重要。只有坚持深入学习,才能在一个广阔的思想背景中反思、认识、总结我国近 20 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大步步入国际化教育潮流,才能实现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教育著作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校长是这一学习活动的领军人物。许多校长不读书的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来。在学习型校长带领下,就会出现学习型组织和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教师队伍,就会出现书香校园,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是培育和创造人的广阔天地,决不是灌输式教学和分数排队的狭隘方式所能涵盖的。校长必须走出现实教育实践的应试教育怪圈,关注素质教育和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自身的学习,走向育人的探索创造领域,还校长形象以本来面貌。希望每一个校长都能以专业素养读书实现自身的职业化,带领教师读书,带领学生读书,带来中小学校园一片琅琅读书声!
《校长不读书 教育血脉遭梗阻(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