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像教材在初中语文、英语学科中的研究、开发与实验》研究报告
唐志红 欧阳娅 南昌市育新学校
摘要:本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宗旨,通过阐述一线教师在初中语文、英语学科课题实践中使用、研究、开发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音像产品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实验分析,为今后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适应新课标要求,尽快研制、开发出与新教材配套的更科学、更实用、更丰富、更完善的电子产品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电子音像教材 研究、开发、实验 推陈出新
一、 研究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和效能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校以课题试验为依托,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阵地。
2001年秋季开始,我校申请并承担了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的重点课题《电子音像教材在初中语文、英语、历史学科中的研究、开发与实验》。试验初期,我校初中语文、英语、历史三门学科的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参与此项课题实验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2002年10月根据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总课题组的意见,我校将三门试验学科改为两门学科,定为《电子音像教材在初中语文、英语学科中的研究、开发与实验》。
此课题试图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的使用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音像产品,同时,通过课题试验定期对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发现、研究、改进以及开发,从而为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适应新课标要求,尽快研制、开发出与新教材配套的更科学、更实用、更丰富、更完善的电子音像教材产品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理论意义: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差距,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及缩小差距的方法和途径等,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电子音像产品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进行研究与检验,为开发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电子音像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践意义:
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如何运用电子音像教材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并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使用音像教材实验过程中,为开发适合我国基础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电子音像教提供研究、开发、制作的依据。在普及音像教材中,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四、实验假设
在初中语文、英语等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人民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的各种资料,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电子产品的实效性,使其扬长避短,能更助于构建和谐教学环境,利于学生学习过程,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改进、研究并开发出一系列更适应新课标需求的电子音像教材。
五、研究目标
通过运用、研究、开发电子音像教材,使电子音像教材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人音社科研实验基地开发出更科学、更实用、更丰富、更完善的电子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改进现有电子音像教材,研究、开发出符合新课标需求的电子音像教材;
2、 根据研究成效,自制、开发出配套的实用性教学软件;
3、 根据阶段研究成果,定期拍摄一批典型课例,撰写相关教学论文、研究报告等。
六、实验过程与方法
1、 试验时间:
准备阶段:2001年9月~10月 确定实验组成员、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申报课题,做好实验前的物质准备。 实施阶段:2001年11月~2004年12月 组织实验老师学习最新理论,提高业务水平,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及意义;定期分组对人民教育电子出版社提供的音像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和实验工作中。 充分发挥我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和多样的研究实验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实验结果。参加实验的老师要定期集体备课,据实填写有关的调查表、实验记录表,在科研人员和人民教育电子出版社有关人员指导下,将课题组意见及时反馈给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每学期每学科至少向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一节优质课例、一份优质教案、一篇优秀论文。 总结阶段:2005年1月~7月 各实验小组上交教师科研实验论文、相关媒介教学案例选,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试验对象: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为初中语文、英语、历史三门学科部分骨干教师;2002年10月至2005年7月为初中语文、英语两门学科部分骨干教师;2002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学生,在校初二、初三学生,2003年的初一新生继续参加试验,滚动进行。
3试验方法:
a) 在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的指导下,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确定中心发言人,组织有效的集体备课。
b) 充分利用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为我校提供的电子产品,深入课堂,采用互相听课,集中评课、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电子音像教材的课堂使用效果。
c) 聘请专家定期对课题进行指导,并参与课题研讨,及时帮助课题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寻找对策。
d) 及时根据电子音像教材的使用效果进行改进与开发。
七、试验结果
该课题经过3年多的试验研究,大大提升了我校初中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教师和实验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以课题促课改,加快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利用人音社提供的音像资料,我校初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逐年稳步提高。如:2003年我校初三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听力竞赛获奖情况为:全国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南昌赛区:特等奖4人;一、二、三等奖18人;2004年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情况:全国一等奖1人;三等奖2人。南昌赛区:特等奖4人;一、二、三等奖22人。其他学科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奖人次达百余人。
2、通过学习和领悟新课标,试验教师教学理念普遍更新,尤其是适时运用电子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有效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大提高,改进、更新电子音像教材的能力日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例如:语文课题组根据教学需求,将人音社提供的《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故宫博物院》等课文图片及相关文字制作成网页形式,添至我校教学资源库,更便于全体语文组教师备课、上课以及学生浏览和进行自主学习,改进后的课件深受师生好评。各学科课题组均在日常教学中选择使用电子音像教材,同时还及时对使用情况、使用效果进行了登记、反馈,同时根据反馈意见对部分电子产品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丰富。
3、2004年,课题组夏小红老师的论文《网络信息化英语教学探索》在总课题组评选中获二等奖、刘昌和全玲的论文获三等奖;2003年,余明霞老师的文章《我和老外说外语》、《看清了别迷糊》刊登在《数字世界报》上;2002年11月夏晓红老师执教的初二英语课在第三届全国初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003年,唐志红老师的课例《寓言两则》、马正老师的课例《故宫博物院》、罗德彬老师的《给材料作文》等由江西教育电视台拍摄并播放,同时也选送至人音社课题组。2004年,马正老师的课例《生命 生命》和余明霞老师的课例《unit29 shopping》已选送人音社总课题组。
八、试验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过于注重传授倾向,学生被动接收教学内容,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地位。这种 《《电子音像教材在初中语文、英语学科中的研究、开发与实验》研究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216.html
摘要:本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宗旨,通过阐述一线教师在初中语文、英语学科课题实践中使用、研究、开发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音像产品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实验分析,为今后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适应新课标要求,尽快研制、开发出与新教材配套的更科学、更实用、更丰富、更完善的电子产品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电子音像教材 研究、开发、实验 推陈出新
一、 研究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和效能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校以课题试验为依托,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阵地。
2001年秋季开始,我校申请并承担了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的重点课题《电子音像教材在初中语文、英语、历史学科中的研究、开发与实验》。试验初期,我校初中语文、英语、历史三门学科的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参与此项课题实验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2002年10月根据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总课题组的意见,我校将三门试验学科改为两门学科,定为《电子音像教材在初中语文、英语学科中的研究、开发与实验》。
此课题试图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的使用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音像产品,同时,通过课题试验定期对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发现、研究、改进以及开发,从而为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适应新课标要求,尽快研制、开发出与新教材配套的更科学、更实用、更丰富、更完善的电子音像教材产品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理论意义: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差距,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及缩小差距的方法和途径等,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电子音像产品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进行研究与检验,为开发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电子音像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践意义:
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如何运用电子音像教材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并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使用音像教材实验过程中,为开发适合我国基础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电子音像教提供研究、开发、制作的依据。在普及音像教材中,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四、实验假设
在初中语文、英语等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人民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的各种资料,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电子产品的实效性,使其扬长避短,能更助于构建和谐教学环境,利于学生学习过程,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改进、研究并开发出一系列更适应新课标需求的电子音像教材。
五、研究目标
通过运用、研究、开发电子音像教材,使电子音像教材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人音社科研实验基地开发出更科学、更实用、更丰富、更完善的电子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改进现有电子音像教材,研究、开发出符合新课标需求的电子音像教材;
2、 根据研究成效,自制、开发出配套的实用性教学软件;
3、 根据阶段研究成果,定期拍摄一批典型课例,撰写相关教学论文、研究报告等。
六、实验过程与方法
1、 试验时间:
准备阶段:2001年9月~10月 确定实验组成员、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申报课题,做好实验前的物质准备。 实施阶段:2001年11月~2004年12月 组织实验老师学习最新理论,提高业务水平,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及意义;定期分组对人民教育电子出版社提供的音像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和实验工作中。 充分发挥我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和多样的研究实验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实验结果。参加实验的老师要定期集体备课,据实填写有关的调查表、实验记录表,在科研人员和人民教育电子出版社有关人员指导下,将课题组意见及时反馈给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每学期每学科至少向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一节优质课例、一份优质教案、一篇优秀论文。 总结阶段:2005年1月~7月 各实验小组上交教师科研实验论文、相关媒介教学案例选,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试验对象: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为初中语文、英语、历史三门学科部分骨干教师;2002年10月至2005年7月为初中语文、英语两门学科部分骨干教师;2002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学生,在校初二、初三学生,2003年的初一新生继续参加试验,滚动进行。
3试验方法:
a) 在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的指导下,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确定中心发言人,组织有效的集体备课。
b) 充分利用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实验基地为我校提供的电子产品,深入课堂,采用互相听课,集中评课、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电子音像教材的课堂使用效果。
c) 聘请专家定期对课题进行指导,并参与课题研讨,及时帮助课题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寻找对策。
d) 及时根据电子音像教材的使用效果进行改进与开发。
七、试验结果
该课题经过3年多的试验研究,大大提升了我校初中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教师和实验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以课题促课改,加快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利用人音社提供的音像资料,我校初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逐年稳步提高。如:2003年我校初三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听力竞赛获奖情况为:全国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南昌赛区:特等奖4人;一、二、三等奖18人;2004年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情况:全国一等奖1人;三等奖2人。南昌赛区:特等奖4人;一、二、三等奖22人。其他学科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奖人次达百余人。
2、通过学习和领悟新课标,试验教师教学理念普遍更新,尤其是适时运用电子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有效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大提高,改进、更新电子音像教材的能力日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例如:语文课题组根据教学需求,将人音社提供的《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故宫博物院》等课文图片及相关文字制作成网页形式,添至我校教学资源库,更便于全体语文组教师备课、上课以及学生浏览和进行自主学习,改进后的课件深受师生好评。各学科课题组均在日常教学中选择使用电子音像教材,同时还及时对使用情况、使用效果进行了登记、反馈,同时根据反馈意见对部分电子产品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丰富。
3、2004年,课题组夏小红老师的论文《网络信息化英语教学探索》在总课题组评选中获二等奖、刘昌和全玲的论文获三等奖;2003年,余明霞老师的文章《我和老外说外语》、《看清了别迷糊》刊登在《数字世界报》上;2002年11月夏晓红老师执教的初二英语课在第三届全国初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003年,唐志红老师的课例《寓言两则》、马正老师的课例《故宫博物院》、罗德彬老师的《给材料作文》等由江西教育电视台拍摄并播放,同时也选送至人音社课题组。2004年,马正老师的课例《生命 生命》和余明霞老师的课例《unit29 shopping》已选送人音社总课题组。
八、试验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过于注重传授倾向,学生被动接收教学内容,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地位。这种 《《电子音像教材在初中语文、英语学科中的研究、开发与实验》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