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财政政策大转折 与货币政策首度携手
稳健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既不扩张,也不紧缩,标志着国家在经济政策上迈出重要一步。预算收支在预算收支上“有保有控”,保持基本平衡。
长期国债:明年长期建设国债和财政赤字的增减程度,也将成为其与积极财政政策显著不同之处。
“双稳健”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在明年首度携手,这一“双稳健”之举,将协力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
1998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功成身退
背景回顾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并迅速蔓延到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导致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和大公司纷纷破产。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了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决策,积极财政政策正式登台。“积极政策”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从1998年开始,我国一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用财政政策的手段筹集资金,其代表性事项就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筹集资金以后,投入国家重点建设,扩大内需,在这个过程中间,又形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兴建和完成。1998年,我国首次大规模增发了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元。在此后6年多的时间里,成立以来新高。连续三年,我国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逼近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3%。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特定政策,从中、长期来说,应当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并逐步缩小财政赤字。面对不断攀升的国债和财政赤字,不少机构和学者也一直热烈讨论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淡出的话题。2004实施宏观调控:不寻常的2004年面临的问题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在
目前形成投资扩张冲动的机制还在,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前三季度,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2.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5.4%。投资的摊子铺开后,运行的惯性很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
物价上涨仍面临较大压力。相当部分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会以成本推动形式传导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去。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也开始“补涨”,涨势高过粮价。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也在提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容小觑。此外,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比较突出,各项改革任务繁重。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粮食播种的面积年年减少、产量连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今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创下了1994年以来投资增幅的最高记录。一些行业和投资过度扩张,今年一季度钢铁投资增长了107.2%,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与此同时,煤、电、油、运全面告急,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为避免中国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决定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这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宏观调控打出“组合拳”
“这次宏观调控打的是‘组合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近日如此表示:“中央多次强调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十分注重发挥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
10月29日的银行加息,更是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外电纷纷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宏观调控中将更加灵活地运用经济手段,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娴熟。
人们注意到,这次宏观调控注意从源头上控制,把紧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道闸门”,对于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从而成为本次宏观调控的一大鲜明特色。中国人民银行相继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并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国家严加土地政策管理,坚决把住土地供给闸门,采取了诸如依法处置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等措施,起到了明显成效。
“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这也是今年宏观调控坚持遵循的重要原则。对过热和过冷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是为下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次宏观调控一方面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和支持农业、教育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