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江苏徐州铁路分局教育区教研室 胡光德)
学习历史是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小学历史教材,从不同角度选编了许多伟大的爱国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 进步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爱国精神,更令后人崇敬,值得继承和学习 。我们要充分利用三尺讲坛,将历史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 一项重要任务,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分析评价,辨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各种人物都有鲜明的行为动机,屈原“年轻时候就有报国的慷 慨大志”,张仲景决心“为人民解除病痛”,玄奘“要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半岛去游学”,郑成功“为了驱逐 荷兰殖民者”,“决心收复台湾”……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有着崇高的理想,而这也正是导引其行为的直接 动因。而反面的历史人物也有着罪恶的行为动机,如袁世凯有“野心”,“还企图当皇帝”。我在讲《袁世凯 皇帝梦的破灭》一课时,把袁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板书出来,还将其与前一课讲的孙中山“下决心改造中国,进 行革命”的远大抱负进行对比。让学生去判断是非,分辨美丑,衡量高下,从而强化正面教育,使儿童加深对 理想道德的理解,进而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变成支配个人行为的自觉力量。
二、激发共鸣,体验人物形象的道德情感。历史课的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教师在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时,要充满激情,歌颂与批判,崇仰与鄙视,赞扬与讽刺,欣喜与愤怒,泾渭分明,以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 的感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有的教材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情,利用教学挂图、教材插图、声情并茂的讲解,不同情调的乐曲…… 创设情境使儿童“进入”当时历史的境界,与历史人物“见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如利用《黄 海大战》插图,讲解1894年9月17日,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官兵冲向敌舰壮烈牺牲时的情景。邓世昌的高大形象最 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有些课文教师可以用以情激情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共鸣。讲林则徐虎门销烟要用亲切、欢快、流畅而激昂的 语调;讲卢沟桥事变后,我国军民团结一致,掀起抗战热潮,要用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语调……只有教师的 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感情,爱国情、民族恨才能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三、总结概括,认识历史人物的行为美。小学历史教材,每一课都介绍一个或几个人物,对主要人物要引 导儿童对其有个准确、客观的分析、评价。例如《大禹治水》,根据课后的作业题:“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够成 功?”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我归纳为三点:1.他办事勤快,能团结群众,听取大家意见。2.他经过实地观察 ,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采用了疏通的正确办法治水。3.他一心为公,辛勤劳作,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 入,历时13载,终于战胜了洪水,使广大群众安定下来。大禹治水成功的三点原因,也是大禹三方面的高贵品 质。这三方面,我着重称颂大禹公而忘私的道德品质,同时说明在战胜洪水灾害中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和威力 。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人物具有多面性格,优点与缺点共同存在。例如大教育家孔子,一方面他治学严谨,主 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他又有鄙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的缺点。对于这类人物要让学生把握主 流,分清是非,以达到养性育德,净化心灵的目的。
引导学生评价农民领袖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充分肯定他们对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看到 其阶级局限性在他们身上的表现。教育学生要以史为鉴从严律已。
评价人物,必须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事实,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通过对人物道德行为,功过是 非的分析、比较、概括,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而且能使他们提高道德修养。
四、联系实际,使传统美德教育富有时代精神。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经过筛选 、淘汰、更新和丰富,以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模式。在讲课时常常站在今天的高度讲传统道德,赋予传统 道德以新含义。如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又要讲今天改革开放、欢迎外商来华做生意;讲岳飞精忠报 国,又结合讲黄继光、董存瑞为国捐躯;讲大禹治水,公而忘私,同时结合焦裕禄治沙鞠躬尽瘁;既讲古人的 优良美德,更要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490.html
学习历史是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小学历史教材,从不同角度选编了许多伟大的爱国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 进步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爱国精神,更令后人崇敬,值得继承和学习 。我们要充分利用三尺讲坛,将历史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 一项重要任务,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分析评价,辨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各种人物都有鲜明的行为动机,屈原“年轻时候就有报国的慷 慨大志”,张仲景决心“为人民解除病痛”,玄奘“要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半岛去游学”,郑成功“为了驱逐 荷兰殖民者”,“决心收复台湾”……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有着崇高的理想,而这也正是导引其行为的直接 动因。而反面的历史人物也有着罪恶的行为动机,如袁世凯有“野心”,“还企图当皇帝”。我在讲《袁世凯 皇帝梦的破灭》一课时,把袁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板书出来,还将其与前一课讲的孙中山“下决心改造中国,进 行革命”的远大抱负进行对比。让学生去判断是非,分辨美丑,衡量高下,从而强化正面教育,使儿童加深对 理想道德的理解,进而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变成支配个人行为的自觉力量。
二、激发共鸣,体验人物形象的道德情感。历史课的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教师在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时,要充满激情,歌颂与批判,崇仰与鄙视,赞扬与讽刺,欣喜与愤怒,泾渭分明,以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 的感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有的教材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情,利用教学挂图、教材插图、声情并茂的讲解,不同情调的乐曲…… 创设情境使儿童“进入”当时历史的境界,与历史人物“见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如利用《黄 海大战》插图,讲解1894年9月17日,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官兵冲向敌舰壮烈牺牲时的情景。邓世昌的高大形象最 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有些课文教师可以用以情激情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共鸣。讲林则徐虎门销烟要用亲切、欢快、流畅而激昂的 语调;讲卢沟桥事变后,我国军民团结一致,掀起抗战热潮,要用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语调……只有教师的 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感情,爱国情、民族恨才能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三、总结概括,认识历史人物的行为美。小学历史教材,每一课都介绍一个或几个人物,对主要人物要引 导儿童对其有个准确、客观的分析、评价。例如《大禹治水》,根据课后的作业题:“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够成 功?”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我归纳为三点:1.他办事勤快,能团结群众,听取大家意见。2.他经过实地观察 ,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采用了疏通的正确办法治水。3.他一心为公,辛勤劳作,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 入,历时13载,终于战胜了洪水,使广大群众安定下来。大禹治水成功的三点原因,也是大禹三方面的高贵品 质。这三方面,我着重称颂大禹公而忘私的道德品质,同时说明在战胜洪水灾害中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和威力 。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人物具有多面性格,优点与缺点共同存在。例如大教育家孔子,一方面他治学严谨,主 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他又有鄙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的缺点。对于这类人物要让学生把握主 流,分清是非,以达到养性育德,净化心灵的目的。
引导学生评价农民领袖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充分肯定他们对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看到 其阶级局限性在他们身上的表现。教育学生要以史为鉴从严律已。
评价人物,必须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事实,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通过对人物道德行为,功过是 非的分析、比较、概括,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而且能使他们提高道德修养。
四、联系实际,使传统美德教育富有时代精神。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经过筛选 、淘汰、更新和丰富,以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模式。在讲课时常常站在今天的高度讲传统道德,赋予传统 道德以新含义。如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又要讲今天改革开放、欢迎外商来华做生意;讲岳飞精忠报 国,又结合讲黄继光、董存瑞为国捐躯;讲大禹治水,公而忘私,同时结合焦裕禄治沙鞠躬尽瘁;既讲古人的 优良美德,更要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