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与哲学
楹联与哲学
楹联历史悠久,深受人民喜爱。追根究源,是因为楹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这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很深的哲学蕴含。有不少楹联哲理深刻,读了给人以理性启迪,使人顿悟,有许多富有哲理的楹联,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色彩,读之,用之,妙不可言。
试举几例,共赏之:例一,唐开元十六年,朝廷台试天下神童,年仅七岁的李泌聪慧过人,报名应试,恰遇唐玄宗观棋兴浓,命宰相以棋作联。宰相思索片刻,曰:“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语毕,李泌即对下联:“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志。”上联蕴含棋道,下联包含哲理。李泌一联悦圣颜,遂入仕途。例二,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首名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善拟楹联的文人雅士,就取此诗的第三句“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上联,对出下联:“心中悟出始觉深”。实践与认识、理性与感性、客体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哲理尽在联中,发人深思。《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写了一副楹联激励自己,哲理深刻,寓意丰富,读来颇受教益:“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例三,有一动物联曰:“笼鸡有食汤刀近;野鹤无粮天地阔。”此联含蓄微妙,用语形象逼真,且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例四,有些科学家不仅喜爱楹联,而且善于拟联。他们拟出的楹联多数富有哲理。1980年,华罗庚教授当时在苏州讲学,曾引用棋语作联曰:“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举手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华罗庚还拟一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松戒空,从严从终。”华罗庚教授无愧一代学子,他以新思想、新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科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指出了新的途径。他的楹联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例如:“常常笑笑里愁去;多多思思中智来。”这类楹联使人读了顿觉胸怀一宽,并于不觉之中受到教益。
总之,经常欣赏楹联,并把精妙的楹联悬挂张贴于殿堂、馆所、楼阁、亭台、门庭,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长各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在哲学方面吸取营养,提高思想素质,加强理性锻炼,正确处理工作、生活及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益处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