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单一获得多的多。因此在整合过程中给学生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获取知识,从而使他们在思维上得到训练,在能力上得到发展,这便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倡导和要求的。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自己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并且不断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检验、实现与发展,这样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4、教师要由重“模式”向重“个性”转变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的是众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又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中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给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带来了新的机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网络中的教学,可以将个别化教学与整体性教学结合起来。
5、教师由重“分数”和重“能力”转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以前的课程教育评价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它往往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判定学生。知识学得多、记得牢,考试得高分就是好学生。反之,就是差生。考试大多考死记硬背的知识,缺少人文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曾让多少人为之激动,也令无数人为之伤怀。
其实,“内行”人都知道,有些知识是可以量化的,有的知识则无法简单加以量化。任何时候,知识和能力都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只看重学生的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就不可能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不应该的,更是不科学的。
只看表面上的成绩,不考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承受能力,只一味的排队列名次……考满分皆大欢喜,差一分就心灰意冷。家长“恨铁不成钢”,老师“以分论英雄”。要知道,任何时候“第一”都只有一个!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看到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成长,从而保护他们的自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长。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要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也即,教师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出传统的角色,实现五个大转变!
参考资料: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孙杰远,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3、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电教》2001.(1、2)。
4、浅谈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李梁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644.html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自己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并且不断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检验、实现与发展,这样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4、教师要由重“模式”向重“个性”转变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的是众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又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中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给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带来了新的机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网络中的教学,可以将个别化教学与整体性教学结合起来。
5、教师由重“分数”和重“能力”转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以前的课程教育评价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它往往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判定学生。知识学得多、记得牢,考试得高分就是好学生。反之,就是差生。考试大多考死记硬背的知识,缺少人文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曾让多少人为之激动,也令无数人为之伤怀。
其实,“内行”人都知道,有些知识是可以量化的,有的知识则无法简单加以量化。任何时候,知识和能力都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只看重学生的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就不可能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不应该的,更是不科学的。
只看表面上的成绩,不考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承受能力,只一味的排队列名次……考满分皆大欢喜,差一分就心灰意冷。家长“恨铁不成钢”,老师“以分论英雄”。要知道,任何时候“第一”都只有一个!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看到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成长,从而保护他们的自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长。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要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也即,教师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出传统的角色,实现五个大转变!
参考资料: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孙杰远,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3、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电教》2001.(1、2)。
4、浅谈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李梁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