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历史学科情感教学研究——兼与灌输式历史教学比较


nbsp; 传授基本知识、开发智能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要落实并非易事。因为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其 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是该课难教好难学好的关键。比如,要掌握过去的基本史实,必须加强 感知和记忆;要形成历史表象,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探讨历史发展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本原理、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就必须展开积极的思维。然而,学生参与认知的这一 系列心理活动及其智能的培养,无不受到情感的制约。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具有动力、强 化、调节等多种功能。教师运用情感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源泉,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愉悦的体 验和情感上的共鸣,会促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丰富、理解深刻、思维活跃。相反,毫无情感的历 史教学,必定是死气沉沉的,是难以促知启智的。因此,外国心理学家称情感是思维的能源,列宁也告戒人们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
    其二,思想教育的催化功能。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的功能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历史教学不能“为史而史”。从历史学 科情感教学所揭示的整体教学目标来看,有关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伦理道德等思想教育的 因素,都可以体现在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认知、体验的情感目标上。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实际,从情感入手, 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比如,揭示历史进程的规律时,只有饱含丰富的历史情感,“寓理 于情”,与历史同悲欢、共进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可见, 如果缺少了情感的这种熏陶与催化,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岂不是变成了干瘪瘪的空洞言辞?因此,著名教育 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历史的教育艺术奥秘就在于要赋予正在掌握知识的人一颗战士的灵魂”,“在青少 年的理智和心灵面前,揭示历史过程,应当不只是把它当作客观规律,而且也当作善与恶的斗争,当作人们在 其中充满爱憎喜悦的斗争阐发。我们竭力使历史过程作为鲜明的、充满人的激情、思想、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们 冲突揭示在学生的意识面前。”[4]
    最后,促进个性发展的功能。
    培养完美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应是历史学科情感教学的目标。个性又称人格,通常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倾 向性、稳定性的多种心理因素的整合体,如情感、意志、性格、气质、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情感是个 性培养的核心。情感教学意在情感,协调并激发人的多种心理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其目的在于寻 求个性的优化。历史学科运用情感教学,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大量史实证明,取得杰 出成就的历史人物,一般都具有伟大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因此,情感教学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历史事件的情 境,从情感深处揭示各类人物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坚毅的性格、顽强的意 志、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等。如,有位教师在展开“楚汉战争”的生动情境后,从历史人物个性品质的角 度分析“实力强大的项羽最后败于实力弱小的刘邦”的原因,指出:“实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具备 谦虚谨慎、严以律己、任人唯贤、艰苦创业等高尚品质的人,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而刚愎自用、居功自傲、 缺乏理智的人最终必然导致事业的失败。”这就发展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思想品质。
    四、历史学科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感教学来源于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起初体现为一些具体方法,如“暗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等,后来逐步上升到“乐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陶冶教育”等教育教学理论 。如果相对于传统的认知教学而言,以上教学方法和理论都是情感教学的体现。历史学科运用情感教学,确实 比灌输式教学更能充分地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因此,为深化历史教学的改革,从理论上对此进行深入地 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应从史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为指导。
    首先,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应建立在史学的科学属性上。
    史学的科学属性要求历史教学与研究必须尊重客观历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准绳。历史学科运用情感 教学尤应如此。情感作为人的天赋功能之一,既产生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是历史 的主体,人类各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始终体现在主体认识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情感是人 类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历代史学家在记载、编纂、评述客观历史过程时,无不渗透着丰 富的情感,但受时代阶级的局限,他们对客观历史的处理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因素,以至生发出来的情感难免 带有消极庸俗的成分。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尊重客观历史,在科学地揭示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时,站在历史的创 造者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褒善抑恶、存真求美,把人类社会积极的情感成分升华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成无 产阶级的高尚情操,以此来熏陶、激励和培养一代一代的新人。因此,历史教学中的情感主题应该是蕴含着以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的情感。这正是我们确立教学情感目标内容的科学依据。
    其二,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应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聚集着全人类的智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熔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 和情感性、趣味性于一炉。因此,该学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 大的意义。历史学科运用情感教学,应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努力做到知情意行四者的完美结合, 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如果教师把情感教学的目标偏向于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内容上或 者仅停留在较低级的情感享受上,那么,情感教学就失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意义。因此,要真正做 到情感教学,就要避免走两个极端:一是“重知轻情”,即只重知识单一传授而忽视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二是 “重情轻知”,即过分制造情感的虚张声势而失去理性的驾御。二者都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轨道 。
    其三,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心理特征,注重开发大脑潜能。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统一。”[5]它要 求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把认知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学。 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的特点来看,一般而言,初中生的认知多重直观、形象、具体,以形象思维为 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其参与认知的情感表现得炽烈、丰富、外向,具有易感性;高中生的认知在形象 思维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其情感发展渐趋深厚稳定,具有闭锁性。其次,从历史的特点来看 ,一方面,历史的时空跨度大、人物事件杂、概念观点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另一方面,历史的情 节本身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形象思维。那么,怎样才能把不同年龄层次 的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统一在历史学科情感教学中呢?那就是充分激活学生的大脑,开发大脑潜能。 历史学科进行情感教学时,一方面,通过生动形象感人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大脑右半球兴奋,产 生一定的形象思维;另一方面,通过感知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历史时空观,使大脑左半球兴奋,产生一定的 抽象思维。当大脑左右半球交替兴奋与抑制、互相平衡作用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认知与 情感活动高度统一。
    其四,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应以主体性教学理论为指导。
    主体性教学论把充分“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 。但从传统的历史教学来看,“满堂灌”、“一言堂”的僵化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历史概念、历史 观点的简单的、机械的容器,造成了教师的苦教、困教、强行教与学生的苦学、困学、厌学甚至拒学之间的恶 性循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把学生真正摆在主体地位,没有唤醒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发挥学 生学习的自我能动作用,忽视了师生参与认知时的情感力量。因此,历史学科运用情感教学,首先,从教育观 念上应从人的特点、人的需要、人的动机、人的尊严等出发,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应 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注重在民主平等、互重互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调动学 生参与教学的一切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如 果脱离了这一主体性,就会重落灌输式教学的俗套。
    注释:
 &

历史学科情感教学研究——兼与灌输式历史教学比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64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