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示·烘托·展现——《登山》一文简析
[作者] 河北师大附小 师彦英
[内容]
文章主要写列宁登山看日出,毅然从危险的小路通过,表现了列宁临危不惧、自觉锻炼革命意志的高贵品质。其写作特点有三,现简析如下:
一、交待故事背景,是为了暗中点示列宁锻炼自己意志的崇高目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这一交待除为整个故事的展开作铺垫外,更重要的是为列宁在登山中通过小路锻炼自己意志与当时列宁所处的危险环境联系起来,暗中点示列宁这样做的目的——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而应当努力锻炼、征服害怕。
二、描写小路之险,是为了烘托列宁锻炼自己意志的非凡勇气。1.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小路”的“危险”。第一次越过“小路”之前,巴果茨基两次回话时吞吞吐吐“有是有,就是……”、“走过几次……”。后来,又对“小路”直接点染:“您看看,是怎么样的?您是不能从这儿过的。”强调:近路是有,可这条路太危险了!
2.通过行动描写表现“小路”的“危险”。
“说着,巴果茨基就朝危险的小路走去。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步子·慢·慢地·移·动着”。从“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可以想象出这条小路是多么狭窄!由“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可以想象面临的渊谷多么令人心惊胆颤!由“用碎小步子慢慢地”横移,可以想象出前进的艰难!这样描写就进一步突出了“小路”的“危险”。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小路”的“危险”。如“巴果茨基越过最难走的地方,他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回过头来看了一下,这一看,吓得他险些掉进深渊里。因为,正沿着那条小路移动的列宁突然停住了,他知道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
‘往回走!’巴果茨基大声喊道。”
作者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多角度渲染“靠近深渊的小路”令人望而生畏的情景,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非凡勇气。
三、叙述通过时的情景,是为了展现列宁锻炼自己意志的惊人胆量。登山时——“沿着那条小路移动的列宁突然停住了”,“可是列宁只站了几秒钟,就又向前移动着步子。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小心地,一步一步地接近了终点”。
下山时——“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毅然地走了过去。”这里,“只站了几秒钟”的细节、“不慌不忙”的动作、“我先走”的气概、“毅然”的精神,将革命导师列宁自觉锻炼革命意志、临危不惧、遇险不惊、镇定从容、胆力惊人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点示·烘托·展现——《登山》一文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