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美术论文 >> 正文

试论美术课程中的故事引入


  试论美术课程中的故事引入
  
  文/张先春
  
  摘 要:中学美术课要突破呆板的说教,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必须寻找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故事引入这一教学方式可以让课堂更活跃、更生动。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知识,在情感中体会艺术的真谛。
  
  关键词:美术课;兴趣;教学方式;故事引入
  
  时下,美术课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上好美术课,成为业内人士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教学初中美术课多年,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一些恰当的故事,使课堂气氛既活跃又生动。下面,我就谈谈几种类型的故事在美术课中的引入与运用,供大家探讨。
  
  一、幽默型
  
  这种故事首先是激发学生兴趣,即在故事中引学生发笑。然后让学生在幽默的故事中去思考,在快乐中去学习美术知识。如,我在上七年级美术上册(湘教版)第一课《你、我、他》时,讲到如何去抓住人物特征时,开始我就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乘车来学校上课,经历了一件事。我在离学校只有五公里(车费1元钱)的一个小站等车,一会儿,来了一辆中巴车,停下,我上了车,坐下。售票员是个女的,戴了一对大大的耳环,特显眼,头发卷曲且金黄色,涂了口红,画了眉毛,穿的是超短裙。售票员见我上了车,马上喊了:喂!眼镜儿,买票!作为戴眼镜的我,听了这话心里自然很不舒服。于是,我极不情愿地掏出了10元钱给她。售票员收了钱,又忙开了,一边吆喝乘客,一边指点放行李,好像忘了找我钱了。我想只有等她闲下来后再问。这时,车里,已经很安静了,可那售票员在那里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真的忘了找我钱了,我忍不住了,于是喊道:喂!耳环,补(找)钱!当时,全车的乘客都笑了,只有那个售票员没笑,只用两只溜圆的大眼盯着我,不知是在憎恨我说的话,还是在对自己最先的言语感到愧疚。当时我心里也在想:你瞪着我干嘛?我还没叫你口红、还没叫你超短裙、还没叫你金毛丝王呢!”故事完了,同学们笑了。笑过,我做了总结:第一,同学们在生活中该不该像那个售票员那样?结论:要学会尊重别人;第二,故事里哪两个人物特征很明显?结论:耳环,眼镜。要求:请同学们用绘画的方式把这两个人物表现出来,不一定要画得很标准,但一定要抓住特征。学生兴致很高,于是都积极、快乐地去画画了。画好后,请学生到讲台上自己介绍自己的画,再叫其他学生评论……教师再总结、引导……
  
  二、情感型
  
  情感型的故事,通常是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即: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画人。这方面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不同的,学校的德育工作可能往往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或者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美术课的道德教育则不同,必须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性,让学生自觉地被感动。如,我在去年初一上的一堂美术公开课:《你、我、他》中的一个分支——“老人面部特征”时,开始引用了一则寓言故事:(二胡乐《江河水》伴奏,语气舒缓)从前,有母子二人,母亲很慈祥,满头白发,一脸沧桑。儿子整日游手好闲,贪婪成性,儿子索尽了母亲身边所有值钱的东西,还瞪着一双贪婪的眼睛。母亲看着儿子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心疼地说:“儿呀,你还需要什么,只要娘能给的。”儿子说:“娘,我想……我想要你的心。”母亲二话没说,伸出一只手,从自己的胸膛掏出了一颗血淋淋的心脏……儿子得到了母亲的心,非常高兴,活蹦乱跳地向外跑,(语气加重)可是,一不小心踢到了门槛,把母亲的心重重(语气加重)的摔在了地上,母亲心痛地说:“(语气急促而苍凉)儿啦,小心点儿,可别把娘的心给摔碎了……”故事完了,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只是学生的眼眶潮湿了。然后,教师叫学生根据刚才讲的故事,把故事中那个母亲的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要求:不一定要画得很标准,但要抓住特征。5分钟过后,请同学到讲台上来,首先谈谈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画这幅画的?你抓住了老人的什么特征?于是,5分钟后,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谈自己当时画画的心情,有的同情母亲,就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有的憎恨儿子,就联想到自己——有时是不是也让母亲操碎了心……学生怀着这样的心情去画画,老人的面部特征跃然显现:皱纹多,骨骼突出,头发稀、白……这一堂课的开始,我没有太多的说教,我只是在主持、在引导,把道德性教育与知识性教育相融合,让学生真正做到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画人。
  
  三、名人型
  
  在美术课中,有时,为了让学生记忆更深刻,讲一些名人的故事可能更有权威性。如,我在讲到美术作品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讲了罗丹的故事。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的时候,据说他在完成巴尔扎克雕像的过程中多次进行了加工修改。有一次在完成雕像的雏形后,他找来三个学生征求意见,哪知这三个学生都对雕像的那双手赞不绝口,有的赞扬说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双手,有的赞扬说单凭这双手就可以使罗丹在艺术史上不朽。罗丹听完后,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抡起斧子砍掉了雕像的这双手,并且告诉学生:“傻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已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所以我不能不把它们砍掉。记着,而且好好地记着: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的确,为了保持一个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作家可以忍痛割爱,删去某些或许够得上精彩的情节或细节。而我们呢,更应该如此,希望同学们的那双手不要为某些有碍于整体的细节而被“砍”了。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能一辈子都记得“整体与局部”和罗丹的故事的关系。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首歌。”在农村,中学美术课可能很多学生都喜欢上,因为他们认为那是“玩耍课”,但他们不一定都喜欢听你的课。美术课中能引入恰当的故事,倒是活跃了课堂,然而,故事的引入也要因师而异、因课而异。只有深刻理解和吃透教材内容,让故事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上好美术课。况且,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也应该是多种能力的体现。所以,故事教学也不能滥用,否则就成故事会了,新课程改革必须要和我们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方可用活教材。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试论美术课程中的故事引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69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美术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