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对既有的社会生活、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图书馆处于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储存、传播的中心地位,既最快感受到时代进步的步伐,又直接面临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信息贮量的局限。现在的图书馆基本是以纸质知识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的,主要包括图书、报刊、手稿、档案等。这些文献载体与数字化的信息载体(如CD光盘等)相比,表现出信息贮量小,体积大,占用空间多的缺憾。如以每本书50万字计,每张CD可存贮1000本书的信息,按目前技术水准,500万册藏书量的大型图书馆藏书,只需5000张左右CD即可贮存,而5000张CD只需几个文件柜即可收藏。
其二,阅读方式的局限。现在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基本上采取办证借阅和开架阅览的方式,这种服务方式无疑受时间、区域、借阅数量等诸多限制,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对知识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要求,当然也难以为远离图书馆的广大城乡读者提供远程阅读服务。
其三,资源利用的局限。现在的图书馆由于创办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不同,分属于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大中专学校以及一些科研单位,各图书馆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和网络沟通,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一些读者为查找某些急需资料,有时不得不在不同图书馆(甚至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来回奔波,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与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相比,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由于时下图书馆的上述局限性,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知识信息需求在剧增,另一方面图书馆却日渐萧条和冷落,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年轻读者为互联网所吸引。面对当今图书馆出现的尴尬局面,图书馆业内人士在忧虑和思考,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也在关注和思考。图书馆出路在哪里?它们的明天将走向何方?颇具代表性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即“必然衰落论”和“存在合理论”。“必然衰落论”者认为: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日益重要和纸质信息资源的日益减少,随着电脑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落。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发表的“图书馆未来”一文认为:“一旦计算机显示器显示质量在稳定性、对比度、分辨率及色彩等方面超越纸张,而且必要的通讯能满足要求,图书馆及纸张文稿将迅速消失。”“存在合理论”者认为:以纸质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的传统图书馆与人类文明共进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也必将随着未来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只要人类文明不消失,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图书馆也必将存在下去。如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在发表“图书馆未来”一文的同时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就认为:“一种理想的信息存贮和检索设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可以移动并且能在任何环境下运行,不需要能源供应,不需要预热便能够立即使用,它应该具有高度的信息存贮能力,无限制地保留信息而不会损伤、退化;也不会意外消除。没有任何电子设备适合上述说明,即使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出现。但是有一种非电子设备完全符合以上特征,甚至具备更多优点,它已经存在了500多年,这就是图书。”
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创造的文明中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东西,人类所有的创造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实际上,数字化的信息载体(互联网和光盘等)与纸质载体(图书和报刊等)都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只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的数字化信息载体与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模式,这就是“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手工操作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据化图书馆(主要表现形式如各种互联网站、音像信息中心等)之后的第四种全新图书馆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
复合型图书馆将融数字化信息载体与纸质信息载体为一体,承担着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的搜集、储存、传播、开发的重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复合型图书馆将会有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它的主要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普通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的有机结合;是线性文本和虚拟文本的有机结合;是有形建筑和计算机界面的有机结合;是信息资源内部采集与馆外共享的有机结合;是图书管理人员提供的中介服务与读者自我服务的有机结合等等。
面对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面对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公众对有效信息的巨大需求,以“复合型”作为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的图书馆业,必须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并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纸质信息与电子信息的关系。以传统纸质的图书、报刊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与传播媒体目前仍然是图书馆收藏的主要对象,大量地搜集保存纸质为载体的知识信息仍是图书馆最重要任务之一。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数字化的信息(包括音像资料)纳入自己的信息资源范围,加以统盘考虑和开发,既要扩大纸质文献的收藏,也要重视电子文献的收藏;既要注重文字信息的收集存贮,也要重视音像资料的存贮,以便为现代化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知识信息资源。
第二,实有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关系。实有馆藏指的是馆内实际收藏的传统文献信息和经过数字处理的电子信息(如馆内拥有的资料数据库、软盘等)。在数字化时代,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加大传统文献信息和电子信息的搜集、存贮以及开发均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任何一个图书馆搜集和馆藏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知识信息都揽括其中,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图书馆也无法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知识信息的需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虚拟馆藏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信息中心)之间知识信息的互换和交流,努力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使读者走进任何一个图书馆都能做到既可充分查阅本馆所拥有的各种知识信息,也可以方便地查阅到外馆(信息中心)所拥有的资料和信息,从而为读者提供及时、便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第三,丰富馆藏和信息导航的关系。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存贮、传播的中心,要真正完善其社会功能,就必须极大地丰富其实有馆藏和虚拟馆藏,以便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这是图书馆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须看到,知识信息以爆炸速度在剧增,据了解,全世界每天约有百亿以上信息元的信息量在传递,而且其年增速为15-20%。现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与外部连续,形成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普通读者面对这样一个信息空间,有时真正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搜集到所需信息。如果不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的读者仍徘徊于信息网络之外,成为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穷人”。因此,丰富馆藏固然重要,但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帮助读者以最便捷的方式,准确获取各自所需的知识信息也十分重要。
第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作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形式复合型图书馆,必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如:良好的馆舍条件、丰富的
收稿日期:2003-06-15
【参考文献】
1 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2002,(3)
2 程亚男.网络化趋势与图书馆发展观.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4)
3 陈德芳.试论复合图书馆定向的个性化服务.情报资料工作,2002,(5)
4 朱卫东,吴锡云.21世纪图书馆发展前景展望.江西图书馆学刊,2001,(1)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717.html
其一,信息贮量的局限。现在的图书馆基本是以纸质知识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的,主要包括图书、报刊、手稿、档案等。这些文献载体与数字化的信息载体(如CD光盘等)相比,表现出信息贮量小,体积大,占用空间多的缺憾。如以每本书50万字计,每张CD可存贮1000本书的信息,按目前技术水准,500万册藏书量的大型图书馆藏书,只需5000张左右CD即可贮存,而5000张CD只需几个文件柜即可收藏。
其二,阅读方式的局限。现在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基本上采取办证借阅和开架阅览的方式,这种服务方式无疑受时间、区域、借阅数量等诸多限制,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对知识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要求,当然也难以为远离图书馆的广大城乡读者提供远程阅读服务。
其三,资源利用的局限。现在的图书馆由于创办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不同,分属于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大中专学校以及一些科研单位,各图书馆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和网络沟通,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一些读者为查找某些急需资料,有时不得不在不同图书馆(甚至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来回奔波,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与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相比,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由于时下图书馆的上述局限性,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知识信息需求在剧增,另一方面图书馆却日渐萧条和冷落,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年轻读者为互联网所吸引。面对当今图书馆出现的尴尬局面,图书馆业内人士在忧虑和思考,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也在关注和思考。图书馆出路在哪里?它们的明天将走向何方?颇具代表性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即“必然衰落论”和“存在合理论”。“必然衰落论”者认为: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日益重要和纸质信息资源的日益减少,随着电脑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落。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发表的“图书馆未来”一文认为:“一旦计算机显示器显示质量在稳定性、对比度、分辨率及色彩等方面超越纸张,而且必要的通讯能满足要求,图书馆及纸张文稿将迅速消失。”“存在合理论”者认为:以纸质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的传统图书馆与人类文明共进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也必将随着未来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只要人类文明不消失,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图书馆也必将存在下去。如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在发表“图书馆未来”一文的同时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就认为:“一种理想的信息存贮和检索设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可以移动并且能在任何环境下运行,不需要能源供应,不需要预热便能够立即使用,它应该具有高度的信息存贮能力,无限制地保留信息而不会损伤、退化;也不会意外消除。没有任何电子设备适合上述说明,即使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出现。但是有一种非电子设备完全符合以上特征,甚至具备更多优点,它已经存在了500多年,这就是图书。”
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创造的文明中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东西,人类所有的创造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实际上,数字化的信息载体(互联网和光盘等)与纸质载体(图书和报刊等)都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只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的数字化信息载体与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模式,这就是“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手工操作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据化图书馆(主要表现形式如各种互联网站、音像信息中心等)之后的第四种全新图书馆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
复合型图书馆将融数字化信息载体与纸质信息载体为一体,承担着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的搜集、储存、传播、开发的重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复合型图书馆将会有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它的主要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普通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的有机结合;是线性文本和虚拟文本的有机结合;是有形建筑和计算机界面的有机结合;是信息资源内部采集与馆外共享的有机结合;是图书管理人员提供的中介服务与读者自我服务的有机结合等等。
面对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面对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公众对有效信息的巨大需求,以“复合型”作为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的图书馆业,必须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并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纸质信息与电子信息的关系。以传统纸质的图书、报刊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与传播媒体目前仍然是图书馆收藏的主要对象,大量地搜集保存纸质为载体的知识信息仍是图书馆最重要任务之一。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数字化的信息(包括音像资料)纳入自己的信息资源范围,加以统盘考虑和开发,既要扩大纸质文献的收藏,也要重视电子文献的收藏;既要注重文字信息的收集存贮,也要重视音像资料的存贮,以便为现代化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知识信息资源。
第二,实有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关系。实有馆藏指的是馆内实际收藏的传统文献信息和经过数字处理的电子信息(如馆内拥有的资料数据库、软盘等)。在数字化时代,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加大传统文献信息和电子信息的搜集、存贮以及开发均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任何一个图书馆搜集和馆藏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知识信息都揽括其中,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图书馆也无法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知识信息的需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虚拟馆藏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信息中心)之间知识信息的互换和交流,努力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使读者走进任何一个图书馆都能做到既可充分查阅本馆所拥有的各种知识信息,也可以方便地查阅到外馆(信息中心)所拥有的资料和信息,从而为读者提供及时、便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第三,丰富馆藏和信息导航的关系。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存贮、传播的中心,要真正完善其社会功能,就必须极大地丰富其实有馆藏和虚拟馆藏,以便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这是图书馆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须看到,知识信息以爆炸速度在剧增,据了解,全世界每天约有百亿以上信息元的信息量在传递,而且其年增速为15-20%。现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与外部连续,形成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普通读者面对这样一个信息空间,有时真正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搜集到所需信息。如果不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的读者仍徘徊于信息网络之外,成为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穷人”。因此,丰富馆藏固然重要,但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帮助读者以最便捷的方式,准确获取各自所需的知识信息也十分重要。
第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作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形式复合型图书馆,必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如:良好的馆舍条件、丰富的
馆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但是,软件建设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这里的软件建设既包括优良的阅读环境,也包括文明的工作秩序;既包括从业人员优秀的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也包括员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一句话,员工队伍建设既是图书馆软件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硬件建设的基本条件,建设复合型图书馆,就必须培养大批复合型图书馆的员工。唯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才会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大大加快图书馆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收稿日期:2003-06-15
【参考文献】
1 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2002,(3)
2 程亚男.网络化趋势与图书馆发展观.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4)
3 陈德芳.试论复合图书馆定向的个性化服务.情报资料工作,2002,(5)
4 朱卫东,吴锡云.21世纪图书馆发展前景展望.江西图书馆学刊,2001,(1)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