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在中学生中的影响
江西美佛儿国际学校 张官荣
内容提要:网络为我们提共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果不懂得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宝库,那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疑都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同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具有两面性。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鉴别能力差、易受诱惑的中学生来说,包罗万象、鱼龙混杂的网络无疑又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世界。那么我们是否因为这些而放弃网络这个社会与科技进步的产物呢?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有15000多个,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那么,学生上网又是做什么呢?2000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数在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0.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而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认识因特网
因特网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 internet,他产生于70年代的美国军事领域。主要用于美国国防部搞军事指挥。90年代初,一些企业开始逐步参于,并于1991年组成了"商业 internet协会"。以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多方面的巨大潜力,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那么我们可以用它做什么呢?我们可以:
1、用来收发信件的电子邮件服务
2、进行用户交流的网络新闻服务
3、信息查询服务
4、远程可视会议服务和多人讲座的实时上网交流
5、网上购物以及信息发布
二、学校管理者及部分家长对网络说“不”的原因
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圈子也比较小,网络的出现无疑是扩大了学生的交际圈,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会因沉迷网上聊天而降低。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对新生事物敏感而热情,对与时代同步或者超时代的网络产品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和认同感。同时,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学生的道德约束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会受到严重的考验。很多学生在网络中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养成了玩世不恭的社会态度。而当今社会一些黑心网吧业主更是为了挣钱什么也不管,以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及暴力游戏来吸引那些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且爱玩的中学生。为了拴住孩子们,他们让学生们玩在网吧、吃在网吧、睡在网吧。很多学生的伙食费都拿去上了网。某中学一女学生由于迷恋上网聊天,而放弃学业和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见面,结果是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像这样的事情已是屡见不鲜,惨案频频发生。
正是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包括许多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不良信息。如一些迷信、色情、暴力信息,还有许多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宣扬错误价值观,"FLG"邪教组织更是利用网络宣扬歪理学说。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中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由于以上原因,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学校管理者为了学校的发展与生存而对网络说不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 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2.影响现实人际交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狐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而且网上交流是虚拟的平等交流,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正是中学生内心渴望的一种交往方式,极具吸引力。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一个重点中学的技小能手,自从迷上网上聊天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费不菲还在其次,问题是竟像换了一个人,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狐独,感到不再适应——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说:他是患了一种“自闭症”,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冷暖、得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每周上网超过5年小时的互联网用户中,有25%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及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少了。
3.影响身心健康成长。中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煅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倒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另外,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经调查发现:常“泡”在网上的青少年,其写字作文、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的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学生差一些。
四、正确引导中学学生们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1.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
社会要给学生创造宽容的成长环境。大部分的父母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学到知识”,认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好”,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见,“重知”已成为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共识,这也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增加了压力。社会给孩子加压,有的孩子可能会以此为动力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些孩子会因此而选择逃避现实,而沉迷于没有压力的网络世界。为了不让孩子迷网,笔者认为社会应开辟一个伸展个性的空间,创造一个宽容的成才环境。
学校在引导学生正确动用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要综合地做好学生网络知识教育工作。为了使学生正确地等待网络,摆脱“网瘾”,学校可设立多个兴趣小组,吸纳学生到这里来发挥才智,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学校应开设专门的网络知识课堂,告诉学生怎样在网络世界里获取有益的知识,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学校应开设生理课程,使学生正确地对待男女生理现象,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人际关系,促进其心理的健康。
家庭要致力于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首先自己应率先垂范,致力于建立和谐、文明、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负责,积极疏导、沟通父子或者母子关系,建立畅通的亲子通道,以预防和戒除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对于已经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家庭应积极取得与社会、学校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家庭、社会要三管齐下,耐心与网迷们交谈和沟通,找出他们沉迷于网络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2.要为青少年运用网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并不只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需要政府各部门合作来完成。政府法律部门要建立和健全网络法制化管理,注入网络伦理导向机制,规范网络内容;文化部门要坚绝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网吧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严厉查处非法营运的网吧及用各种方法利诱未成年人上网的业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知识的过滤和监控,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宣传部门要传播时代主旋律文化,以迷恋网络和网络犯罪作反面教材,提醒青少年适可而止。
以上,是笔者对中学生与网络的一些粗浅看法。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不应该是快乐的天堂,网络也不应该是痛苦的地狱。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中学生自己,提高中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其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从网络这个大资源库中去汲取自己生长的营养,使中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总之,网络对中学生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鱼龙混杂。中学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q 《谈网络在中学生中的影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741.html
内容提要:网络为我们提共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果不懂得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宝库,那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疑都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同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具有两面性。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鉴别能力差、易受诱惑的中学生来说,包罗万象、鱼龙混杂的网络无疑又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世界。那么我们是否因为这些而放弃网络这个社会与科技进步的产物呢?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有15000多个,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那么,学生上网又是做什么呢?2000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数在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0.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而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认识因特网
因特网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 internet,他产生于70年代的美国军事领域。主要用于美国国防部搞军事指挥。90年代初,一些企业开始逐步参于,并于1991年组成了"商业 internet协会"。以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多方面的巨大潜力,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那么我们可以用它做什么呢?我们可以:
1、用来收发信件的电子邮件服务
2、进行用户交流的网络新闻服务
3、信息查询服务
4、远程可视会议服务和多人讲座的实时上网交流
5、网上购物以及信息发布
二、学校管理者及部分家长对网络说“不”的原因
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圈子也比较小,网络的出现无疑是扩大了学生的交际圈,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会因沉迷网上聊天而降低。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对新生事物敏感而热情,对与时代同步或者超时代的网络产品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和认同感。同时,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学生的道德约束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会受到严重的考验。很多学生在网络中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养成了玩世不恭的社会态度。而当今社会一些黑心网吧业主更是为了挣钱什么也不管,以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及暴力游戏来吸引那些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且爱玩的中学生。为了拴住孩子们,他们让学生们玩在网吧、吃在网吧、睡在网吧。很多学生的伙食费都拿去上了网。某中学一女学生由于迷恋上网聊天,而放弃学业和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见面,结果是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像这样的事情已是屡见不鲜,惨案频频发生。
正是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包括许多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不良信息。如一些迷信、色情、暴力信息,还有许多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宣扬错误价值观,"FLG"邪教组织更是利用网络宣扬歪理学说。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中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由于以上原因,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学校管理者为了学校的发展与生存而对网络说不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 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2.影响现实人际交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狐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而且网上交流是虚拟的平等交流,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正是中学生内心渴望的一种交往方式,极具吸引力。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一个重点中学的技小能手,自从迷上网上聊天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费不菲还在其次,问题是竟像换了一个人,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狐独,感到不再适应——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说:他是患了一种“自闭症”,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冷暖、得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每周上网超过5年小时的互联网用户中,有25%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及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少了。
3.影响身心健康成长。中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煅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倒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另外,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经调查发现:常“泡”在网上的青少年,其写字作文、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的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学生差一些。
四、正确引导中学学生们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1.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
社会要给学生创造宽容的成长环境。大部分的父母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学到知识”,认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好”,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见,“重知”已成为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共识,这也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增加了压力。社会给孩子加压,有的孩子可能会以此为动力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些孩子会因此而选择逃避现实,而沉迷于没有压力的网络世界。为了不让孩子迷网,笔者认为社会应开辟一个伸展个性的空间,创造一个宽容的成才环境。
学校在引导学生正确动用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要综合地做好学生网络知识教育工作。为了使学生正确地等待网络,摆脱“网瘾”,学校可设立多个兴趣小组,吸纳学生到这里来发挥才智,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学校应开设专门的网络知识课堂,告诉学生怎样在网络世界里获取有益的知识,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学校应开设生理课程,使学生正确地对待男女生理现象,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人际关系,促进其心理的健康。
家庭要致力于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首先自己应率先垂范,致力于建立和谐、文明、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负责,积极疏导、沟通父子或者母子关系,建立畅通的亲子通道,以预防和戒除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对于已经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家庭应积极取得与社会、学校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家庭、社会要三管齐下,耐心与网迷们交谈和沟通,找出他们沉迷于网络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2.要为青少年运用网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并不只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需要政府各部门合作来完成。政府法律部门要建立和健全网络法制化管理,注入网络伦理导向机制,规范网络内容;文化部门要坚绝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网吧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严厉查处非法营运的网吧及用各种方法利诱未成年人上网的业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知识的过滤和监控,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宣传部门要传播时代主旋律文化,以迷恋网络和网络犯罪作反面教材,提醒青少年适可而止。
以上,是笔者对中学生与网络的一些粗浅看法。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不应该是快乐的天堂,网络也不应该是痛苦的地狱。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中学生自己,提高中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其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从网络这个大资源库中去汲取自己生长的营养,使中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总之,网络对中学生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鱼龙混杂。中学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q 《谈网络在中学生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