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顾秀峰 上饶市铁路中学
【摘要】
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迅速转换和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如何让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向新角色?教师信息素养与新角色二者的关系如何,具体的措施有那些?本文就以信息时代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切入口,加以探讨,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教师角色 教师信息素养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成功的从传统角色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现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已经日益普遍,它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要求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人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是计算机应用素质。我们通常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配上声音,以及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正是因为如此,才要求我们教师要掌握最起码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如Powerpoit、Authware、Flash、3Dmax等,以及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豪杰解霸等。如果教师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就不可能游刃有余的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工作。信息技术就像一个有待发掘的大宝藏,如果想物尽其用,就需要我们懂得发掘,有效地开采。当然,并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计算机专家,只需要我们是操作软件的有效应用者,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完善、多彩了。
其次,是艺术素质。术业有专攻,每一学科的教师其学科素质应该说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它的直观形象性,从而化解本学科中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在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注意美感,要发现美,欣赏美,运用美,由此提高课件的视觉效果,使课件充分发挥它的辅助作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要求内容精湛之外,在界面设计上、色彩搭配上、也是很有学问的。当课件启动时,从人类的生理角度讲,首先是它的独特的形式吸引听者,然后才是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个课件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过程,每一张幻灯片的制作过程,都是在构建美的过程。精心挑选每一个背景,精心制作每一个按钮,精心安排每一个图片,精心设计每一段文字的字体,颜色,以及放映方式……,将人的智慧与计算机最大程度的结合,充分实现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结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喧宾夺主,以多彩的形式掩盖了教学的内容,相反,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的角色与地位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是由他自己在一定的环境中及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这是长久以来不容置疑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步伐加快,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教师的地位,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为了有效地避免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我认为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工作服务的同时,首先就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三者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是辅助, 三者之间的稳固关系不能打破,更不能弄混弄乱,特别不能使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的主导者。
首先,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学习过程(或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除了要将关键的知识设计到问题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知识接受下来,并让学生在亲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考虑其引导的作用,因此每一段文字的放映方式就显得很有学问,它要随着教师的讲课速度相伴出现,如果在教师还没有讲到的时候知识点就已经出现,课件就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地去探索,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任务更加艰巨。这样做尽管有这样做的好处,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所以当电脑中出现了一些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或者以它们的思维难以想像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时,教师的讲解常常被迫成了辅助。要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比如恰当的肢体语言,生动的语言表述,鲜活的面目表情等等都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师的身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才能更完美的体现。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优化学习,而不是脱离教学而独立,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要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的实施方法中,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从而滥用。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从社会的角度,我们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是: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3)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4)抓紧教学软 《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2900.html
【摘要】
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迅速转换和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如何让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向新角色?教师信息素养与新角色二者的关系如何,具体的措施有那些?本文就以信息时代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切入口,加以探讨,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教师角色 教师信息素养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成功的从传统角色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现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已经日益普遍,它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要求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人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是计算机应用素质。我们通常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配上声音,以及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正是因为如此,才要求我们教师要掌握最起码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如Powerpoit、Authware、Flash、3Dmax等,以及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豪杰解霸等。如果教师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就不可能游刃有余的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工作。信息技术就像一个有待发掘的大宝藏,如果想物尽其用,就需要我们懂得发掘,有效地开采。当然,并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计算机专家,只需要我们是操作软件的有效应用者,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完善、多彩了。
其次,是艺术素质。术业有专攻,每一学科的教师其学科素质应该说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它的直观形象性,从而化解本学科中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在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注意美感,要发现美,欣赏美,运用美,由此提高课件的视觉效果,使课件充分发挥它的辅助作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要求内容精湛之外,在界面设计上、色彩搭配上、也是很有学问的。当课件启动时,从人类的生理角度讲,首先是它的独特的形式吸引听者,然后才是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个课件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过程,每一张幻灯片的制作过程,都是在构建美的过程。精心挑选每一个背景,精心制作每一个按钮,精心安排每一个图片,精心设计每一段文字的字体,颜色,以及放映方式……,将人的智慧与计算机最大程度的结合,充分实现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结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喧宾夺主,以多彩的形式掩盖了教学的内容,相反,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的角色与地位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是由他自己在一定的环境中及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这是长久以来不容置疑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步伐加快,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教师的地位,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为了有效地避免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我认为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工作服务的同时,首先就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三者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是辅助, 三者之间的稳固关系不能打破,更不能弄混弄乱,特别不能使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的主导者。
首先,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学习过程(或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除了要将关键的知识设计到问题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知识接受下来,并让学生在亲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考虑其引导的作用,因此每一段文字的放映方式就显得很有学问,它要随着教师的讲课速度相伴出现,如果在教师还没有讲到的时候知识点就已经出现,课件就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地去探索,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任务更加艰巨。这样做尽管有这样做的好处,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所以当电脑中出现了一些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或者以它们的思维难以想像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时,教师的讲解常常被迫成了辅助。要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比如恰当的肢体语言,生动的语言表述,鲜活的面目表情等等都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师的身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才能更完美的体现。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优化学习,而不是脱离教学而独立,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要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的实施方法中,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从而滥用。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从社会的角度,我们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是: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3)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4)抓紧教学软 《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