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好”彰显教育新观念
从今年春季开始,武汉市城区中小学将实施新的“三好学生”评选标准。与传统的德、智、体“老三好”不同,“新三好”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子女”,每项指标下面分设若干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包含若干评价要素。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老三好” 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目标和指针,曾经延续了几十年。武汉市实施的“新三好”,在总体培养目标上与“老三好”基本一致,无非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好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新三好”与“老三好”在评价体系和指标上有着很大差别。笔者认为,与“老三好”相比,“新三好”至少体现了以下两个“亮点”:
其一,“新三好”更加贴近社会。“老三好”中的德、智、体,强调品德、学习、身体三个方面,注重的是青少年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而对青少年自我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则关注得不够。也就是说,“老三好”侧重的是如何将青少年培养成一名“好学生”,而“新三好”在要求青少年做一名“好学生”之外,还要求他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里做一个“好子女”。“新三好”的目标体系更宽泛了,内涵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
教育要面向社会,是我们逐渐形成的一个共识。要求青少年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要求他们在家庭里孝亲敬长、自我服务,这就是“教育要面向社会”的体现。“新三好”更加贴近社会,彰显了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学校教育不仅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好学生”,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好的“社会人”,不仅注重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而且要把青少年成长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之中。
其二,“新三好”弱化了对学习成绩的要求。我们注意到,“新三好”中的“好学生”这个指标,包括学习习惯、团队精神、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四个二级指标,学习成绩并没有作为一个明确指标列入其中。这种评价体系,无疑与破除“唯分数论”、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潮流相适应。实际上,以往“老三好”虽然强调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评选“三好学生”过程中,“智”即学习成绩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被作为唯一指标。“新三好”弱化学习成绩这个指标,是对“老三好”在实际操作中“唯分数论”倾向的拨乱反正。
从一定意义上讲,“新三好”适应了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彰显了教育观念的进步,是在青少年培养目标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校就应该效仿“新三好”,因为我们不希望各地、各学校都用同一个标准来指导青少年教育,将青少年培养成一个“标准件”。“新三好”的启示意义恰恰在于,适应时代和教育和发展,探索出不同于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目标体系,制定出不同的“三好学生”评选标准,而不是用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标准来指导青少年教育。如此,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观念的进步。
《“新三好”彰显教育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