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
描绘这些景物,事半功倍,一石三鸟。
又如,在执教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语文老师就是在网上找到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绘的幽僻的小路、多姿的荷花、微微的晚风,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薄薄的轻雾,品味作者迷离恍惚、深沉抑郁的情感。这些不正是作者夏日荷塘边的窃窃私语么?不正是这种轻松中夹着哀愁,恬淡中和着丝丝苦涩的独特意境么?在这种情况中,学生轻松体会了作者那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彷徨、低沉、抑郁,从而自然的联想到当时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理解作品的主题。
文学作品一般都有是在对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眼前的传神写照即是“境”;而其中的思想的自然流露就是“情”,“情”与“境”天衣无缝的融合,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魏书生语)。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大量的资源等创设情境,获益良多。
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习软件“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究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加以验证。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等学习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①他可以进行“人机对话”,智能地分析接受人的指令并作出积极回应;②他可以循循善诱,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③他可以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评价,随时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并能总结反馈学生学习成果;④他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机地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和方式;⑤他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起到帮助、提示的作用,等等。因此,我们要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应用软件平台,积极研究、开发各种学习软件平台,制作交互性较强的教学课件,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和实验环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实践性、研究性转型。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大量知识信息、各种素材、各种应用软件等。我们要尽量挖掘这些宝贵资源,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指导学生在计算机资源库或网络中“探险寻宝”,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使学生在获取、分析、加工、应用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对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网络资源的大容量性、集成性、开放性等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从教学方式的手段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能借助声音、图片、动画等的神奇配合,为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提供有效途径。
在信息化社会中,合作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在沟通、交流方面具有直接、方便、快捷等特性,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组织学生在因特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硬环境下,进行讨论、咨询、协商,完成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延伸到校外并且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在这样一个没有围墙限制的网络空间里学习,可以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要作系统安排,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中,我的体会是:一是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式(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这次教学设计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教师、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培训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四、网络教学环境与支撑体系的建设
网络教学环境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的场所,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访问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提供的辅助环境。目前网络课程主要为学习者提供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
1 硬件环境建设
(1) 网络化教学的基本环境:依托外接Internet的校园网。
(2) 网络化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该教室配备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并由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主要用于教员大课堂授课;多媒体的、网络化的语音实验室,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交互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可开展集中讲授、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多种交互方式的教学活动;电子阅览室,集中一定数量的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主要供学生使用,这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场所,配合教学系统,也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 借助于硬件环境允许学生对其中的对象进行一定的操作,能自动地对学习者的动作做出判断,并根据学习者的指令对整个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特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网络课程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物理特性上提供了积极性的要求。
2 软件环境建设
(1) 网络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有赖于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丰富。我们必须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材制作的优势,专门成立了多媒体教材制作组。一是收集大量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并利用这些制作工具的升级版本中网络功能将它们发布网上,较好地实现了其在网上的浏览和远程学习。二是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开发制作基于WEB的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三是在多媒体教学服务器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网页素材:人物素材、图片、图形素材、音效、动画素材、音频、视频素材等建成多媒体素材数据库,供广大教师备课或制作课件时浏览和下载。
(2) 多媒体授课系统与视频点播系统建设多媒体授课系统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的基本功能,它直接面向学生,由老师指导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学生通过授课系统达到学习的目的。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是多媒体网络应用的常见形式,它的核心是数据压缩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以及视频服务器与用户的交互,需专门的视频服务器和特殊的网络传输特性。
&n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017.html
又如,在执教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语文老师就是在网上找到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绘的幽僻的小路、多姿的荷花、微微的晚风,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薄薄的轻雾,品味作者迷离恍惚、深沉抑郁的情感。这些不正是作者夏日荷塘边的窃窃私语么?不正是这种轻松中夹着哀愁,恬淡中和着丝丝苦涩的独特意境么?在这种情况中,学生轻松体会了作者那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彷徨、低沉、抑郁,从而自然的联想到当时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理解作品的主题。
文学作品一般都有是在对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眼前的传神写照即是“境”;而其中的思想的自然流露就是“情”,“情”与“境”天衣无缝的融合,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魏书生语)。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大量的资源等创设情境,获益良多。
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习软件“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究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加以验证。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等学习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①他可以进行“人机对话”,智能地分析接受人的指令并作出积极回应;②他可以循循善诱,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③他可以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评价,随时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并能总结反馈学生学习成果;④他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机地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和方式;⑤他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起到帮助、提示的作用,等等。因此,我们要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应用软件平台,积极研究、开发各种学习软件平台,制作交互性较强的教学课件,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和实验环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实践性、研究性转型。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大量知识信息、各种素材、各种应用软件等。我们要尽量挖掘这些宝贵资源,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指导学生在计算机资源库或网络中“探险寻宝”,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使学生在获取、分析、加工、应用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对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网络资源的大容量性、集成性、开放性等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从教学方式的手段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能借助声音、图片、动画等的神奇配合,为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提供有效途径。
在信息化社会中,合作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在沟通、交流方面具有直接、方便、快捷等特性,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组织学生在因特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硬环境下,进行讨论、咨询、协商,完成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延伸到校外并且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在这样一个没有围墙限制的网络空间里学习,可以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要作系统安排,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中,我的体会是:一是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式(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这次教学设计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教师、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培训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四、网络教学环境与支撑体系的建设
网络教学环境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的场所,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访问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提供的辅助环境。目前网络课程主要为学习者提供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
1 硬件环境建设
(1) 网络化教学的基本环境:依托外接Internet的校园网。
(2) 网络化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该教室配备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并由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主要用于教员大课堂授课;多媒体的、网络化的语音实验室,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交互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可开展集中讲授、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多种交互方式的教学活动;电子阅览室,集中一定数量的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主要供学生使用,这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场所,配合教学系统,也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 借助于硬件环境允许学生对其中的对象进行一定的操作,能自动地对学习者的动作做出判断,并根据学习者的指令对整个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特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网络课程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物理特性上提供了积极性的要求。
2 软件环境建设
(1) 网络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有赖于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丰富。我们必须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材制作的优势,专门成立了多媒体教材制作组。一是收集大量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并利用这些制作工具的升级版本中网络功能将它们发布网上,较好地实现了其在网上的浏览和远程学习。二是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开发制作基于WEB的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三是在多媒体教学服务器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网页素材:人物素材、图片、图形素材、音效、动画素材、音频、视频素材等建成多媒体素材数据库,供广大教师备课或制作课件时浏览和下载。
(2) 多媒体授课系统与视频点播系统建设多媒体授课系统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的基本功能,它直接面向学生,由老师指导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学生通过授课系统达到学习的目的。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是多媒体网络应用的常见形式,它的核心是数据压缩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以及视频服务器与用户的交互,需专门的视频服务器和特殊的网络传输特性。
&n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