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幽默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五)
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基本范畴。对于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来说,必须娴熟掌握教学幽默艺术。
一、教学幽默的主要功能
“幽默”一词是舶来品,英文为humour,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对于幽默,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西方某些学者甚至认为解释幽默是一件“比宇宙引力问题更麻烦的问题”。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技巧、方式;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素质、能力;还有人认为,幽默就是可笑有趣,让人在情感上感到会心而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我们认为,教学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的富有艺术性的行为方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幽默。教学幽默在教学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功能。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二是消除教学疲劳。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身心紧张的活动,课堂上出现疲劳现象是正常现象。尤其是许多学校将思想政治课大多安排在上午第3、4节或下午第1、2节,学生的疲劳现象就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精神振奋状态。
三是活跃课堂气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四是深化知识理解。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缘。实践证明,如果在叙述概念时列举一个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五是和谐师生关系。由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是发展学生能力。教学幽默是聪明才智的表现。凡创造水平高的人大都富有幽默感。教师以其创造力进行幽默教学,学生则能逐渐培养起幽默感,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幽默是卓有成效的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七是优化学生个性。幽默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高尚情操的自然流露,是开朗个性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幽默无疑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使他们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
思想政治课教学幽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幽默和言语幽默来表现的。
体态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情动作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可使教师形象富有动态之美。体态幽默离不开言语幽默,往往与其结合使用。
言语幽默是指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所产生的幽默。它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事件、情景、观点等本身来产生幽默,而且可以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来创造幽默。从教学幽默艺术而言,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最为常用,且难度更大。我们在此着重分析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它们大致为:
形象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以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比喻运用最经常、最广泛,但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效应。具有幽默性的比喻关键在于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我国9亿农村人口,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时,把农民形象地称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7”是一把锄头,“00”是两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
巧妙移用就是采用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古词今用或今词古用、同话异境或异境同话等方式而产生幽默效应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当你走进新华书店,拿着一本《英汉词典》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在这里,“窃书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诙谐有趣,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
极度夸张夸张是“言过其实”,从形象、特征、程度、数量、作用等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方式。它是造成语言幽默和喜剧色彩的一种常见手段。在教学中,夸张的巧妙运用,也可产生幽默效应。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时,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活动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的错误观点,讲道:“如果意识活动真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那么,一个人思维越敏捷,岂不是脑浆分泌越多吗?在座的各位都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现在,大家不妨赶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脑浆流出来。”这种极度夸张的语言幽默,造成了学生的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他们领悟了知识的真谛。
故意曲解任何一个词语和一句话,都有其固定含义。如果我们不按其固有含义去理解它,而任意附会,使理解或解释与原意不相一致,或完全相反,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曲解。在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相同或相近发音的词产生一种谐音曲解。例如: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时,可讲道:“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
反语倒置这是一种用和本意恰恰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本意的方法,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等。例如:一位教师讲授“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时,为了批评有些人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崇洋媚外,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有些人来说,如今倒是‘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不是吗?请看:手戴‘卡西欧’、脚踏‘本田摩托’、身披‘皮尔·卡丹’,……他们言必称外国,至于‘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惭愧得很,有几位仁兄的答案居然是小凤仙。”在这段话中,“胸怀全球,放眼世界”是要从反面去理解的。
虚拟情境在教学中,假设某种情境并把它讲出来,即为虚拟情境。虚拟情境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于有些虚拟本身含有较大的谬误因素,所以也能起到幽默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通货膨胀”时,针对有些学生思想上的疑虑,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有同学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好,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多,要是我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我就多印些钞票,发给人们改善生活。”教师的话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惬意的笑声。
换名借代不直接说(写)出人或事,而是借用与人或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借代,或换名。例如:用“大团结”替代“100元人民币”;用“四只眼”替代“近视眼”;用“54号文件”替代“朴克牌”。又如:一位教师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幢时,为了描述当前有些农村的生产现状,讲道:“有些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弃农经商去了,种田的是一支‘三八六一部队’。”“三八”、“六一”是妇女、儿童的代称,含蓄幽默。
转换套用对脍炙人口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改变其内容,借用其文句、语气、格式来表达新的思想,即“旧瓶装新酒”,就会产生较强的幽默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批评某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随口吟道:“朝辞宾馆酒楼间,乡镇视察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轿车已停舞厅前。”教师套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教学语言产生了令人深思的幽默感。
婉言曲语在教学中,对一些不宜直说或不必明说的事例,运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或含而不露,或绕一个弯子来说,即为婉言曲语,或称婉曲。婉言曲语运用得法,可收到幽默含蓄、富有情趣之功效。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商品价值规律”时,为了说明商品价格与其质量及价值的密切关系,讲道:“我省以前生产的××牌自行车‘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它能与‘凤凰’、‘永久’等名牌自行车卖同样的价格吗?……”“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的说法委婉含蓄,一语中的,道出了该种自行车的质量低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之后,学生虽然忘记了老师的名字,但仍清晰地记着老师幽默风趣的这一堂课。在课堂上,有时面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教师不厉声斥责,而是婉言曲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几位学生伏在课桌上打瞌睡。此时,教师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讲道:“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师傅垒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呆一会。它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说:‘我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总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几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羞愧自惭。
当然,教学幽默技巧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教学幽默虽不是流水,但却是浪花。有了它,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
三、教学幽默的基本条件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赫修特在《教学艺术》一书中把幽默规定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教师应该是幽默的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幽默的。幽默细胞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 《教学幽默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五)》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085.html
一、教学幽默的主要功能
“幽默”一词是舶来品,英文为humour,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对于幽默,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西方某些学者甚至认为解释幽默是一件“比宇宙引力问题更麻烦的问题”。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技巧、方式;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素质、能力;还有人认为,幽默就是可笑有趣,让人在情感上感到会心而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我们认为,教学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的富有艺术性的行为方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幽默。教学幽默在教学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功能。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二是消除教学疲劳。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身心紧张的活动,课堂上出现疲劳现象是正常现象。尤其是许多学校将思想政治课大多安排在上午第3、4节或下午第1、2节,学生的疲劳现象就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精神振奋状态。
三是活跃课堂气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四是深化知识理解。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缘。实践证明,如果在叙述概念时列举一个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五是和谐师生关系。由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是发展学生能力。教学幽默是聪明才智的表现。凡创造水平高的人大都富有幽默感。教师以其创造力进行幽默教学,学生则能逐渐培养起幽默感,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幽默是卓有成效的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七是优化学生个性。幽默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高尚情操的自然流露,是开朗个性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幽默无疑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使他们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
思想政治课教学幽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幽默和言语幽默来表现的。
体态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情动作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可使教师形象富有动态之美。体态幽默离不开言语幽默,往往与其结合使用。
言语幽默是指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所产生的幽默。它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事件、情景、观点等本身来产生幽默,而且可以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来创造幽默。从教学幽默艺术而言,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最为常用,且难度更大。我们在此着重分析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它们大致为:
形象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以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比喻运用最经常、最广泛,但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效应。具有幽默性的比喻关键在于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我国9亿农村人口,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时,把农民形象地称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7”是一把锄头,“00”是两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
巧妙移用就是采用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古词今用或今词古用、同话异境或异境同话等方式而产生幽默效应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当你走进新华书店,拿着一本《英汉词典》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在这里,“窃书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诙谐有趣,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
极度夸张夸张是“言过其实”,从形象、特征、程度、数量、作用等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方式。它是造成语言幽默和喜剧色彩的一种常见手段。在教学中,夸张的巧妙运用,也可产生幽默效应。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时,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活动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的错误观点,讲道:“如果意识活动真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那么,一个人思维越敏捷,岂不是脑浆分泌越多吗?在座的各位都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现在,大家不妨赶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脑浆流出来。”这种极度夸张的语言幽默,造成了学生的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他们领悟了知识的真谛。
故意曲解任何一个词语和一句话,都有其固定含义。如果我们不按其固有含义去理解它,而任意附会,使理解或解释与原意不相一致,或完全相反,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曲解。在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相同或相近发音的词产生一种谐音曲解。例如: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时,可讲道:“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
反语倒置这是一种用和本意恰恰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本意的方法,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等。例如:一位教师讲授“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时,为了批评有些人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崇洋媚外,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有些人来说,如今倒是‘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不是吗?请看:手戴‘卡西欧’、脚踏‘本田摩托’、身披‘皮尔·卡丹’,……他们言必称外国,至于‘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惭愧得很,有几位仁兄的答案居然是小凤仙。”在这段话中,“胸怀全球,放眼世界”是要从反面去理解的。
虚拟情境在教学中,假设某种情境并把它讲出来,即为虚拟情境。虚拟情境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于有些虚拟本身含有较大的谬误因素,所以也能起到幽默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通货膨胀”时,针对有些学生思想上的疑虑,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有同学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好,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多,要是我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我就多印些钞票,发给人们改善生活。”教师的话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惬意的笑声。
换名借代不直接说(写)出人或事,而是借用与人或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借代,或换名。例如:用“大团结”替代“100元人民币”;用“四只眼”替代“近视眼”;用“54号文件”替代“朴克牌”。又如:一位教师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幢时,为了描述当前有些农村的生产现状,讲道:“有些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弃农经商去了,种田的是一支‘三八六一部队’。”“三八”、“六一”是妇女、儿童的代称,含蓄幽默。
转换套用对脍炙人口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改变其内容,借用其文句、语气、格式来表达新的思想,即“旧瓶装新酒”,就会产生较强的幽默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批评某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随口吟道:“朝辞宾馆酒楼间,乡镇视察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轿车已停舞厅前。”教师套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教学语言产生了令人深思的幽默感。
婉言曲语在教学中,对一些不宜直说或不必明说的事例,运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或含而不露,或绕一个弯子来说,即为婉言曲语,或称婉曲。婉言曲语运用得法,可收到幽默含蓄、富有情趣之功效。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商品价值规律”时,为了说明商品价格与其质量及价值的密切关系,讲道:“我省以前生产的××牌自行车‘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它能与‘凤凰’、‘永久’等名牌自行车卖同样的价格吗?……”“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的说法委婉含蓄,一语中的,道出了该种自行车的质量低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之后,学生虽然忘记了老师的名字,但仍清晰地记着老师幽默风趣的这一堂课。在课堂上,有时面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教师不厉声斥责,而是婉言曲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几位学生伏在课桌上打瞌睡。此时,教师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讲道:“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师傅垒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呆一会。它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说:‘我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总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几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羞愧自惭。
当然,教学幽默技巧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教学幽默虽不是流水,但却是浪花。有了它,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
三、教学幽默的基本条件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赫修特在《教学艺术》一书中把幽默规定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教师应该是幽默的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幽默的。幽默细胞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 《教学幽默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