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
南昌市继红小学 施虹冰 李小丽
摘要:笔者认为,“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一种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为此,笔者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循着学习、实践、反思和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思路与方法,围绕“专题研读、主题沙龙、案例分享”等形式,凭借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制度,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搭建了独具魅力的信息化平台,构筑了自主参与的虚拟空间,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研讨路径。
关键词:以校为本 信息化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一种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即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过程,将教研的成果运用于课堂,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循环来实现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其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
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而信息化教育将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搭建独具魅力的信息化平台,构筑自主参与的虚拟空间,提供高效快捷的研讨路径。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积淀,确立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以促进每个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我们首先成立了以正职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继红小学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导处正副教导主任和各学科备课组长,并研究确定了立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适合继红小学校情的阶段目标。
一、宏观导引、微观细化的教研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2.阶段目标
继续深入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通过自我研修、专家引领等途径,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要点和实践方法。
在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回归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运用课程理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掌握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理念回归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能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设计制作信息化教学案例。
做反思型教师,在多种形式的观摩展示、互动评价中实现同伴互助,分享各自的经验,并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任务明确、形式多样的实施步骤
1.确定一个主题的教研重点
各学科可根据各自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确定学期研讨主题,并记载于集体备课记录本上,作为本学期的中心研讨内容。
由于我校语文、数学学科承担了国家级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任务,经课题组成员讨论确定,语文学科本学期研讨主题为“以读为本,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数学学科本学期研讨主题为“数学课堂生活化”。这两个研讨主题就分别被作为全校语文、数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的主题。
各综合学科也根据各自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科特点自行确定了研讨主题,记载于集体备课记录本,并上报分管领导。
2.形成两个层面的教研特色
第一个层面,分段分学科探讨。根据我校规模较小,各学科各年级教师人数相对较少,目前仍然为五年制的特点,我们把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分为两段,一到三年级为一段,四、五年级为一段。
第二个层面,全校集中学习培训。
3.开展八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①主题沙龙:围绕主题,根据各年段特点、各人特长分解成小专题,由中心发言人引题,开展分段、分学科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②包件研制:根据各自专题,实验组教师在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指导下,设计教学案例,制作信息化教学包件。
③专家讲座:校本教研离不开专家引领。学校将不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就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各种问题作专题学术讲座。
④观摩展示:组织教师对前期研讨活动中设计制作的教学案例或信息化教学包件进行观摩,展示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学习历程和实践成果。
⑤互动评价:开展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与社区干部之间等多层面、多角度的互动评价。
⑥案例剖析:通过对本校案例或其他学校、其他地区优秀案例的学习借鉴和分析、解剖,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校本培训。
⑦经验总结:在学习研讨、观摩评价、案例借鉴的基础上,开展经验总结活动,撰写心得体会或经验论文。
⑧理论提升:要求骨干教师、课题实验组教师、样本班教师尝试在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著作的基础上,对经验论文进行理论提升,把成为专家型教师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三、基于主题研讨、倡导经验分享的信息化教学研究操作流程
(以专题研读为主)
(以主题沙龙为主)
  《刍议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099.html
摘要:笔者认为,“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一种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为此,笔者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循着学习、实践、反思和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思路与方法,围绕“专题研读、主题沙龙、案例分享”等形式,凭借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制度,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搭建了独具魅力的信息化平台,构筑了自主参与的虚拟空间,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研讨路径。
关键词:以校为本 信息化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一种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即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过程,将教研的成果运用于课堂,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循环来实现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其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
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而信息化教育将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搭建独具魅力的信息化平台,构筑自主参与的虚拟空间,提供高效快捷的研讨路径。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积淀,确立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以促进每个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我们首先成立了以正职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继红小学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导处正副教导主任和各学科备课组长,并研究确定了立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适合继红小学校情的阶段目标。
一、宏观导引、微观细化的教研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2.阶段目标
继续深入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通过自我研修、专家引领等途径,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要点和实践方法。
在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回归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运用课程理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掌握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理念回归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能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设计制作信息化教学案例。
做反思型教师,在多种形式的观摩展示、互动评价中实现同伴互助,分享各自的经验,并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任务明确、形式多样的实施步骤
1.确定一个主题的教研重点
各学科可根据各自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确定学期研讨主题,并记载于集体备课记录本上,作为本学期的中心研讨内容。
由于我校语文、数学学科承担了国家级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任务,经课题组成员讨论确定,语文学科本学期研讨主题为“以读为本,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数学学科本学期研讨主题为“数学课堂生活化”。这两个研讨主题就分别被作为全校语文、数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的主题。
各综合学科也根据各自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科特点自行确定了研讨主题,记载于集体备课记录本,并上报分管领导。
2.形成两个层面的教研特色
第一个层面,分段分学科探讨。根据我校规模较小,各学科各年级教师人数相对较少,目前仍然为五年制的特点,我们把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分为两段,一到三年级为一段,四、五年级为一段。
第二个层面,全校集中学习培训。
3.开展八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①主题沙龙:围绕主题,根据各年段特点、各人特长分解成小专题,由中心发言人引题,开展分段、分学科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②包件研制:根据各自专题,实验组教师在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指导下,设计教学案例,制作信息化教学包件。
③专家讲座:校本教研离不开专家引领。学校将不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就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各种问题作专题学术讲座。
④观摩展示:组织教师对前期研讨活动中设计制作的教学案例或信息化教学包件进行观摩,展示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学习历程和实践成果。
⑤互动评价:开展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与社区干部之间等多层面、多角度的互动评价。
⑥案例剖析:通过对本校案例或其他学校、其他地区优秀案例的学习借鉴和分析、解剖,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校本培训。
⑦经验总结:在学习研讨、观摩评价、案例借鉴的基础上,开展经验总结活动,撰写心得体会或经验论文。
⑧理论提升:要求骨干教师、课题实验组教师、样本班教师尝试在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著作的基础上,对经验论文进行理论提升,把成为专家型教师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三、基于主题研讨、倡导经验分享的信息化教学研究操作流程
(以专题研读为主)
(以主题沙龙为主)
  《刍议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