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图书馆的基本理论与建设框架探讨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复合图书馆的基本理论对构建复合图书馆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作者对构建复合图书馆的基本框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摘 要 题】事业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复合图书馆基本理论/复合图书馆基本框架
1 复合图书馆的基本理论
“复合图书馆”的概念由英国图书馆专家苏顿(S.Sutton)在1996年发表的《未来的服务模式与功能的融合:作为技术人员、著作者和咨询员的参考馆员》一文中提出,在该文中,他阐述了复合图书馆在印刷型与数字化信息之间的平衡越来越倚重于数字型。它将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用户可在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混合并存的环境下查询所需信息。自苏顿(S.Sutton)提出“复合图书馆”一词至今,有许多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学者对“复合图书馆”的理论进行研究。如:英国电子图书馆的路斯布里奇(Chris Rusbridge)提出“复合图书馆应将不同渠道的各种技术融合到图书馆工作环境中来,并探索在电子和印刷的双重环境下将系统和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复合图书馆不是单一的技术和服务,它是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之优势,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混合并存的环境下,拓展和延伸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网络服务和远程服务,为用户开拓更广、更深层次的服务手段。还有一些国外的图书馆理论学者认为复合图书馆是“在一个机构框架内,不依赖存放地点、载体形式和管理范畴,以集成的和因地制宜的方式提供对电子信息服务的利用的一种管理环境”。“复合图书馆是一个能够为印刷和电子资源提供一体化存取的图书馆,其信息系统应为终端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使用户既能够获取本地的纸质图书和杂志,也能够发现相关的联机资源、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化资料”。国内的一些图书馆理论学者认为,“复合图书馆是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共存,并对它们进行有机整合管理与利用的图书馆形态,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两种不同形态图书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就目前来看,“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与专业检索服务如何与网站远距离服务结合,也是复合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就国内外图书馆界一些学者对复合图书馆的分析理论来看,复合图书馆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优势互补的有机结合体,发展自己的空间,扩展自己的服务范围,它既是一个实体的物理场所,又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应用传统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印刷型、电子型及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取、加工、转换、储存、检索、传递、利用等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从而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这就是复合图书馆存在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根据。
2 构建复合图书馆的基本框架
2.1 基本条件
复合图书馆要在传统图书馆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因此,构建复合图书馆最基本的条件是:(1)传统图书馆应具备一定规模的物理场所(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储存场所、阅览场所及办公场所)。(2)拥有相当丰富和数量的印刷型文献资料,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3)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4)数字图书馆是孕育复合图书馆的必备条件,数字图书馆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及标准。只有达到收藏数字化、工作电脑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这样一个整体信息环境,科学技术和服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复合图书馆的框架才会自然形成。其框架的组成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
复合图书馆的建立应顺其信息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历史的必然。辽宁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初景利教授认为:“复合图书馆就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信息用户在电子和印刷型资料并存的复合环境下查询。复合图书馆的框架并不是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简单的数学运算,是多层次性的有机结合体。根据文献信息的存储、收集、服务等等,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信息资源基础层。(1)传统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包括手写型、印刷型、缩微型、影印件型等。(2)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电子文献存储的信息资源。(3)Internet与虚拟的网络信息资源。(1)、(2)、(3)的复合,构建了复合图书馆的最基本的信息资源框架。第二层:各个子系统的馆藏信息。(1)以本馆为中心的本区域内网络系统,其他各图书馆(社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为中心网络的子系统信息资源。(2)利用“中国图书馆信息网(China 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与全国中心的网络系统联接,从而大大地丰富了复合图书馆的网络资源。第三层:特色文献信息资源。(1)本馆的特色库。(2)联接信息资源特色网,保障复合图书馆向用户提供一流高效的特色文献、信息。第四层:信息资源的整体复合,也就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两种不同形态图书馆有机的结合。
复合图书馆的建立,丰富了图书馆的内涵。它综合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功能、文献信息处理功能、文献信息存储功能、文献信息转换功能、文献信息检索与咨询功能、文献信息知识传播功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功能。
2.2 保障措施
从图书馆历史发展推论,复合图书馆只不过是传统图书馆的延续,是新时期图书馆的现实生存模式,如何使这一模式得以顺利建立与发展?初景利教授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发展复合图书馆要特别强调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1)应当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复合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建立起将各种可用资源组织起来的结构环境,致力于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实现无缝存储(seamless access)。因此,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建立起友好、完整、顺畅的导航和查询界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要注重成本效益。复合图书馆建设必然会加剧图书馆的财政负担,为此,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科学地处理好印刷文献资源订购与电子信息资源获取的关系,并从经济学角度关注复合图书馆所面临的:如果获得电子版是否还应保留那些资源的印刷品、对网络资源的依赖程度、寻求积极的资源共享之路等多种资源成本效益。(3)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要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设计复合图书馆的服务,懂得用户的信息利用行为,增强服务道德意识,掌握用户服务的技能。(4)要采取优化人员配置。在复合图书馆中
收稿日期:2003-03-28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构想.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
2 陈德芳.试论复合图书馆定向的个性化服务.情报资料工作,2002,(5)
3 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2002,(3)
4 李红真.混合图书馆——新时期图书馆的现实生存模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6)
5 岳修志.复合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6)
6 王鉴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法治保障初论.现代法学,2001,(专刊)
7 陈小玲.新世纪中国图书馆生存发展刍议.情报资料工作,2002,(4)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222.html
【摘 要 题】事业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复合图书馆基本理论/复合图书馆基本框架
1 复合图书馆的基本理论
“复合图书馆”的概念由英国图书馆专家苏顿(S.Sutton)在1996年发表的《未来的服务模式与功能的融合:作为技术人员、著作者和咨询员的参考馆员》一文中提出,在该文中,他阐述了复合图书馆在印刷型与数字化信息之间的平衡越来越倚重于数字型。它将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用户可在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混合并存的环境下查询所需信息。自苏顿(S.Sutton)提出“复合图书馆”一词至今,有许多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学者对“复合图书馆”的理论进行研究。如:英国电子图书馆的路斯布里奇(Chris Rusbridge)提出“复合图书馆应将不同渠道的各种技术融合到图书馆工作环境中来,并探索在电子和印刷的双重环境下将系统和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复合图书馆不是单一的技术和服务,它是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之优势,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混合并存的环境下,拓展和延伸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网络服务和远程服务,为用户开拓更广、更深层次的服务手段。还有一些国外的图书馆理论学者认为复合图书馆是“在一个机构框架内,不依赖存放地点、载体形式和管理范畴,以集成的和因地制宜的方式提供对电子信息服务的利用的一种管理环境”。“复合图书馆是一个能够为印刷和电子资源提供一体化存取的图书馆,其信息系统应为终端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使用户既能够获取本地的纸质图书和杂志,也能够发现相关的联机资源、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化资料”。国内的一些图书馆理论学者认为,“复合图书馆是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共存,并对它们进行有机整合管理与利用的图书馆形态,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两种不同形态图书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就目前来看,“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与专业检索服务如何与网站远距离服务结合,也是复合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就国内外图书馆界一些学者对复合图书馆的分析理论来看,复合图书馆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优势互补的有机结合体,发展自己的空间,扩展自己的服务范围,它既是一个实体的物理场所,又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应用传统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印刷型、电子型及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取、加工、转换、储存、检索、传递、利用等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从而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这就是复合图书馆存在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根据。
2 构建复合图书馆的基本框架
2.1 基本条件
复合图书馆要在传统图书馆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因此,构建复合图书馆最基本的条件是:(1)传统图书馆应具备一定规模的物理场所(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储存场所、阅览场所及办公场所)。(2)拥有相当丰富和数量的印刷型文献资料,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3)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4)数字图书馆是孕育复合图书馆的必备条件,数字图书馆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及标准。只有达到收藏数字化、工作电脑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这样一个整体信息环境,科学技术和服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复合图书馆的框架才会自然形成。其框架的组成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
复合图书馆的建立应顺其信息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历史的必然。辽宁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初景利教授认为:“复合图书馆就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信息用户在电子和印刷型资料并存的复合环境下查询。复合图书馆的框架并不是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简单的数学运算,是多层次性的有机结合体。根据文献信息的存储、收集、服务等等,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信息资源基础层。(1)传统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包括手写型、印刷型、缩微型、影印件型等。(2)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电子文献存储的信息资源。(3)Internet与虚拟的网络信息资源。(1)、(2)、(3)的复合,构建了复合图书馆的最基本的信息资源框架。第二层:各个子系统的馆藏信息。(1)以本馆为中心的本区域内网络系统,其他各图书馆(社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为中心网络的子系统信息资源。(2)利用“中国图书馆信息网(China 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与全国中心的网络系统联接,从而大大地丰富了复合图书馆的网络资源。第三层:特色文献信息资源。(1)本馆的特色库。(2)联接信息资源特色网,保障复合图书馆向用户提供一流高效的特色文献、信息。第四层:信息资源的整体复合,也就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两种不同形态图书馆有机的结合。
复合图书馆的建立,丰富了图书馆的内涵。它综合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功能、文献信息处理功能、文献信息存储功能、文献信息转换功能、文献信息检索与咨询功能、文献信息知识传播功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功能。
2.2 保障措施
从图书馆历史发展推论,复合图书馆只不过是传统图书馆的延续,是新时期图书馆的现实生存模式,如何使这一模式得以顺利建立与发展?初景利教授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发展复合图书馆要特别强调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1)应当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复合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建立起将各种可用资源组织起来的结构环境,致力于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实现无缝存储(seamless access)。因此,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建立起友好、完整、顺畅的导航和查询界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要注重成本效益。复合图书馆建设必然会加剧图书馆的财政负担,为此,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科学地处理好印刷文献资源订购与电子信息资源获取的关系,并从经济学角度关注复合图书馆所面临的:如果获得电子版是否还应保留那些资源的印刷品、对网络资源的依赖程度、寻求积极的资源共享之路等多种资源成本效益。(3)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要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设计复合图书馆的服务,懂得用户的信息利用行为,增强服务道德意识,掌握用户服务的技能。(4)要采取优化人员配置。在复合图书馆中
,由于技术的广泛渗透,导致了图书馆员的重组。要求图书馆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既要具备传统图书馆员的技能,还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服务的技能。(5)要切实加强管理。管理复合图书馆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出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策略。其中包括传统图书馆的改造,改革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同时积极寻求将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进来,不断追求服务的创新和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
收稿日期:2003-03-28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构想.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
2 陈德芳.试论复合图书馆定向的个性化服务.情报资料工作,2002,(5)
3 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2002,(3)
4 李红真.混合图书馆——新时期图书馆的现实生存模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6)
5 岳修志.复合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6)
6 王鉴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法治保障初论.现代法学,2001,(专刊)
7 陈小玲.新世纪中国图书馆生存发展刍议.情报资料工作,2002,(4)
《复合图书馆的基本理论与建设框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