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在网络平台上的乡土教育
景德镇市电教馆 徐丽琍
摘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广泛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网络媒体、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乡土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网络平台 乡土教育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益的乡土教育,以家乡的美来感染学生,以美的家乡来教育学生,是增进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乡土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受教面窄、与实际联系不够等问题,其意义与作用都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面临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使乡土教育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当前,互联网络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相融合,以“主体--主导”教学理论(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的广泛传播,促使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教育部制订与颁布了新课程标准。所有这些,为我们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与优势,将乡土教育建筑在网络平台之上,推动乡土教育健康开展提供了契机。
一、乡土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点
1、乡土教育的涵义
乡土教育指进行乡土优秀文化教育,由此体现民族传统。作为优秀文化教育,应该是能发现人的本质力量,利于社会发展,导向于人类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文化教育。
2、乡土教育的基本特点
乡土教育具有融汇性、风俗性、实在性、激奋性、灵活性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侧重于民族地域文化特征教育,但不忽视整体民族文化特征的导向。
⑴融汇性。乡土文化襄括诸方面融于一体,成为整体民族文化内容。不排除消极落后文化的存在,不避开地域封闭的文化圈,由时代的具体经济手段和经济生活形式,制约于相对范围。不排除外来文化影响,并恰当融汇于乡土文化中。因此,乡土文化融含民族文化质点,乡土教育应把握民族文化特点,排除消极因素,突破封闭圈。
⑵风俗性。乡土风俗是经济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活形式培养成的。乡土风俗体现着民族网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性。所以乡土教育应在因俗随教的同时,注意易革陋俗,注入健康进步的新风。
⑶实在性。乡土教育发生在乡土经济文化基础上,体现乡土民族文化特点,具备指导乡土生活的实在功能。乡土教育能融汇优秀文化因素于乡俗,使先进文化在具体乡土环境得到实际体现,从而剔除糟粕,推动乡土文化健康发展。因为乡土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直接继承性教育,所以体现出教育效果的具体实在性。
⑷激奋性。乡土教育是培养乡土民族文化意识,激发乡土民族情感,实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因此,乡土教育具备培养民族感情,培养民族自立自信心,激励民族奋斗精神的基本功能。乡土教育要冲破旧文化的束缚,振奋民族风尚。要求乡土教育在接受外来文化因素时能比较鉴别,以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影响外来文化因素,使之融于乡土教育的主体目标中。
⑸灵活性。乡土教育,立足于乡土生活风俗的动态需要基础上。不求面面俱到,侧重把握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及乡土特色。乡土教育不固定模式,随时根据乡土文化发展的新动态或时代需要,变换教育内容或改变教育模式。乡土教育具有因而随变性和意识超前指导性功能,因此乡土教育表现出灵活随变的特性。
二、通过网络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乡土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实践在不断变化,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乡土教育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同其他教育门类相比,乡土教育与微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有着更直接、更密切、更具体的联系。要开展好乡土教育,首先就必须实现与经济实践与社会实践更广泛、更深入、更快捷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比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达到这一目的。
1、拓宽信息渠道,紧贴时代脉博
乡土教育中有些课文由于受编写的限制,无法使之与时代同步,往往与当前飞速发展的形势产生较大差距。通过网络的帮助,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以瓷都景德镇为例,不管是当前的经济社会基本情况还是发展指标,都可以通过“景德镇在线”、“景德镇市政府网”等网站,查阅、下载,轻而易举地掌握最新、最全的资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查找,这样就拓宽了乡土教育的信息渠道与信息容量,使乡土教育最大限度地贴近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保证了以最新鲜活泼的知识教育给学生。
2、丰富感性材料,分散教学难点
乡土教育中有许多历史题材和社会题材,学生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少的困难。而借助网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与空间、微观与宏观等方面的限制,援引例证,丰富教学,创造情境,再现过程与现象,可以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提高感染力,增强说服力。如以“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为例,景德镇有史料记载的制瓷历史有1700多年,历史跨度太大,采用传统的教法很难上好。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上网,了解景德镇的历史与传统,认识景德镇的现在与未来。学生可以从网络上了解到:景德镇陶瓷生产开始于东汉期间,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在北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因为为宫庭制造御瓷得到皇帝喜爱而得名“景德镇”,此后便逐渐发展成全国制瓷业中心,并在明清时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在景德镇设瓷局、置御窑,所产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今年正好是景德镇瓷都千年庆典之年。还可以了解到景德镇在新世纪发展构想是“重振瓷都雄风,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经济重镇,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等等。再利用电教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内容的电视片、录像片,对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延伸教育,拓宽接受面,变抽象为生动、具体,增加形象思维,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3、促进多方交流,实现自主学习
⑴依托网络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克服学生的各种交际障碍,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通过电子邮件、BBS论坛等多种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同步或异步、个别或集体回答,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配合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指导答疑,相互交流,做到教学相长。
⑵依托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实现学生的自主交流、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学习完全个性化,同学之间可以组成学习共同体在网上或网下、同步或异步共同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形成一种协作化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体--主导”教学。
⑶依托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网络讨论之中去,如“共塑瓷都新形象”大讨论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全世界有关课题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求教并与他们探讨。这样一来,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对网上获取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存储并创造性地运用,实现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种学习者对知识重新建造的过程,从而也实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增长。
三、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多媒体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由于网络媒体的运用,使乡土教育在知识量、信息流等方面空前丰富,因而也就具有了更大量、更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条件。在乡土教育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能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苏维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乡土教育中,由于缺少应试压力等其他影响因素,要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研究的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求的良好心理,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使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多样化的信息用用于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调动学生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都相应地处于最佳状态。如要讲解“瓷都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就可以首先通过网络颉取所需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料,在视频展示台上介绍精美的景德镇名瓷、高超的制瓷工艺和现代化的陶瓷生产流程,利用扫描仪,通过投影电视切换到屏幕上,配合音乐,使学生对瓷都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自然地导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
乡土教育有许多内容是要凭借联想的,有的学生比较善于联想,可有的学生则比较差。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还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为例。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可以将教学中涉及上下一千年的传统与变更、“七十二道”制瓷工序、现代陶瓷生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内容具体、完整、生动、直观的概括出来,最后通过色彩鲜艳、有动感、突出中心的课件表现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地总结出教 《建筑在网络平台上的乡土教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310.html
摘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广泛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网络媒体、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乡土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网络平台 乡土教育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益的乡土教育,以家乡的美来感染学生,以美的家乡来教育学生,是增进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乡土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受教面窄、与实际联系不够等问题,其意义与作用都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面临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使乡土教育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当前,互联网络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相融合,以“主体--主导”教学理论(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的广泛传播,促使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教育部制订与颁布了新课程标准。所有这些,为我们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与优势,将乡土教育建筑在网络平台之上,推动乡土教育健康开展提供了契机。
一、乡土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点
1、乡土教育的涵义
乡土教育指进行乡土优秀文化教育,由此体现民族传统。作为优秀文化教育,应该是能发现人的本质力量,利于社会发展,导向于人类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文化教育。
2、乡土教育的基本特点
乡土教育具有融汇性、风俗性、实在性、激奋性、灵活性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侧重于民族地域文化特征教育,但不忽视整体民族文化特征的导向。
⑴融汇性。乡土文化襄括诸方面融于一体,成为整体民族文化内容。不排除消极落后文化的存在,不避开地域封闭的文化圈,由时代的具体经济手段和经济生活形式,制约于相对范围。不排除外来文化影响,并恰当融汇于乡土文化中。因此,乡土文化融含民族文化质点,乡土教育应把握民族文化特点,排除消极因素,突破封闭圈。
⑵风俗性。乡土风俗是经济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活形式培养成的。乡土风俗体现着民族网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性。所以乡土教育应在因俗随教的同时,注意易革陋俗,注入健康进步的新风。
⑶实在性。乡土教育发生在乡土经济文化基础上,体现乡土民族文化特点,具备指导乡土生活的实在功能。乡土教育能融汇优秀文化因素于乡俗,使先进文化在具体乡土环境得到实际体现,从而剔除糟粕,推动乡土文化健康发展。因为乡土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直接继承性教育,所以体现出教育效果的具体实在性。
⑷激奋性。乡土教育是培养乡土民族文化意识,激发乡土民族情感,实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因此,乡土教育具备培养民族感情,培养民族自立自信心,激励民族奋斗精神的基本功能。乡土教育要冲破旧文化的束缚,振奋民族风尚。要求乡土教育在接受外来文化因素时能比较鉴别,以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影响外来文化因素,使之融于乡土教育的主体目标中。
⑸灵活性。乡土教育,立足于乡土生活风俗的动态需要基础上。不求面面俱到,侧重把握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及乡土特色。乡土教育不固定模式,随时根据乡土文化发展的新动态或时代需要,变换教育内容或改变教育模式。乡土教育具有因而随变性和意识超前指导性功能,因此乡土教育表现出灵活随变的特性。
二、通过网络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乡土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实践在不断变化,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乡土教育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同其他教育门类相比,乡土教育与微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有着更直接、更密切、更具体的联系。要开展好乡土教育,首先就必须实现与经济实践与社会实践更广泛、更深入、更快捷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比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达到这一目的。
1、拓宽信息渠道,紧贴时代脉博
乡土教育中有些课文由于受编写的限制,无法使之与时代同步,往往与当前飞速发展的形势产生较大差距。通过网络的帮助,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以瓷都景德镇为例,不管是当前的经济社会基本情况还是发展指标,都可以通过“景德镇在线”、“景德镇市政府网”等网站,查阅、下载,轻而易举地掌握最新、最全的资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查找,这样就拓宽了乡土教育的信息渠道与信息容量,使乡土教育最大限度地贴近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保证了以最新鲜活泼的知识教育给学生。
2、丰富感性材料,分散教学难点
乡土教育中有许多历史题材和社会题材,学生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少的困难。而借助网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与空间、微观与宏观等方面的限制,援引例证,丰富教学,创造情境,再现过程与现象,可以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提高感染力,增强说服力。如以“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为例,景德镇有史料记载的制瓷历史有1700多年,历史跨度太大,采用传统的教法很难上好。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上网,了解景德镇的历史与传统,认识景德镇的现在与未来。学生可以从网络上了解到:景德镇陶瓷生产开始于东汉期间,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在北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因为为宫庭制造御瓷得到皇帝喜爱而得名“景德镇”,此后便逐渐发展成全国制瓷业中心,并在明清时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在景德镇设瓷局、置御窑,所产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今年正好是景德镇瓷都千年庆典之年。还可以了解到景德镇在新世纪发展构想是“重振瓷都雄风,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经济重镇,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等等。再利用电教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内容的电视片、录像片,对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延伸教育,拓宽接受面,变抽象为生动、具体,增加形象思维,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3、促进多方交流,实现自主学习
⑴依托网络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克服学生的各种交际障碍,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通过电子邮件、BBS论坛等多种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同步或异步、个别或集体回答,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配合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指导答疑,相互交流,做到教学相长。
⑵依托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实现学生的自主交流、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学习完全个性化,同学之间可以组成学习共同体在网上或网下、同步或异步共同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形成一种协作化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体--主导”教学。
⑶依托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网络讨论之中去,如“共塑瓷都新形象”大讨论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全世界有关课题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求教并与他们探讨。这样一来,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对网上获取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存储并创造性地运用,实现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种学习者对知识重新建造的过程,从而也实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增长。
三、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多媒体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由于网络媒体的运用,使乡土教育在知识量、信息流等方面空前丰富,因而也就具有了更大量、更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条件。在乡土教育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能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苏维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乡土教育中,由于缺少应试压力等其他影响因素,要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研究的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求的良好心理,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使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多样化的信息用用于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调动学生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都相应地处于最佳状态。如要讲解“瓷都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就可以首先通过网络颉取所需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料,在视频展示台上介绍精美的景德镇名瓷、高超的制瓷工艺和现代化的陶瓷生产流程,利用扫描仪,通过投影电视切换到屏幕上,配合音乐,使学生对瓷都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自然地导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
乡土教育有许多内容是要凭借联想的,有的学生比较善于联想,可有的学生则比较差。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还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为例。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可以将教学中涉及上下一千年的传统与变更、“七十二道”制瓷工序、现代陶瓷生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内容具体、完整、生动、直观的概括出来,最后通过色彩鲜艳、有动感、突出中心的课件表现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地总结出教 《建筑在网络平台上的乡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