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比类:语文教材的讲析策略


 

生(集体):书。

    师:对啦,语文书、教科书、书,词义所指的范围一点一点扩大了。

    (拿几张报纸)这是一本书吗?

    生(集体):不是,是报纸。

    师:为什么它不是书?

    生:因为少。

    生:一堆报纸也不能叫书,书是有封面的,报纸没有封面。

    生:不一定。假如我有一本书,封面撕掉了,但总还叫它是书。画报也有封面,但就不叫书。

    生: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

    师:(手拿一本练习簿)这不是也有封面吗?但就不能叫书。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你大概是从字典上看来的吧?(该生点头)作为一本书,首先要装订成册。同时还必须具备另外一个条件:是著作。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这是“书”的定义。现在请你们给教科书下定义。

    生:教科书是用于教学的装订成册的著作。

    师:对!再请你们给语文书下定义。

   

生:用于语文教学的装订成册的著作。

    师:对啦!这里又多了一个限制成份。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现象,从“书”到“教科书”再到“语文书”,它们的范围怎样?

    生(集体):缩小。

    师:那么它们的词义呢?是一步步的具体呢?还是一步步的笼统?

    生(集体):具体。

    师:你们又发现了一种现象:范围越小词义怎么样?

    生(集体):词义越具体。

    师:那么范围越大呢?

    生:词义越笼统。

    一般人只看到这里运用的是提问法,但从深层次上看还是比类法,是寓比类于提问。

    又如顾黄初先生在苏鲁豫皖四省中学语文智力开发研讨会上介绍过的一个教学实例,运用的也是比类的讲析方法:教师教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先板书唐代李峤的四句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让学生加上诗题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后加上的诗题正是原题《风》。教师待学生讲出理由后,告诉学生,下面上的新课《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烈日下的闷热,采用的也正是《风》诗写风的方法,让学生注意领会。这位教师所用的是以《风》诗来比类所学课文的比类法,即是对课文所体现的比类知识的比类:描写无形的事物的方法,是通过无形的事物(如风)对于有形的事物(如叶、花、浪、竹)的影响的描写,使无形变有形。

    注:

    [1][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第182—183页,第178页。

    [3]杨德如:《〈学记〉新析》,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

    [4]转引自黄双喜《浅谈提问的坡度》,《中学语文教学》1986年第7期。

                                    (责任编辑  杨太清)


《比类:语文教材的讲析策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355.html

  • 上一篇范文: 《吃墨水》教学设计
  • 下一篇范文: 标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