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江实验中学 陈琳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 思考 能力 工具 兴趣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课程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全国基础教育会议上已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即要求外语、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所以当今社会仅仅指对计算机有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小就应培养学生认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怎样上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注重了在信息技术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与教育同仁们交流探讨。
一、 将兴趣盎然的学生引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在当代中学生的心中已不再是以前那么神秘兮兮了, 打开电源,学生可在Window上任意遨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是惊人的,许许多多的新名词、新软件接踵而来,人的接受能力必竟有限,关于电脑、网络,是人们将活到老,学到老的东西。中学生,是人类文明传播的纽带,对于他们来说,电脑上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同学们那对电脑盎然的兴趣,不惫的精力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他们将拭目以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明白: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今天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使自己走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当同学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更增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和责任感,不再停留在好玩的心理上,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其实,信息技术老师是比较容易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因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如何正确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热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才是信息技术老师必须面对的。
首先,上课时,注重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是边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注重的是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一些逻辑性太强的东西,初中阶段不可能掌握的,如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的组装、内部电路、计算机语言等,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需讲解的,可以避而不谈。那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在讲解时,可适当提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摸索、探讨,再动手操作,让他们先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后,加上教师的点拔,进而去解决问题,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学生不仅会操作,往往还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了理解。最终目的,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Excel这一章的“表格常用语”,在讲解工作表与工作薄的概念以后,工作表与工作薄到底有何联系与区别,可让学生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实践完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自然就明白了。
讲完单元格地址时,可让学生自己移动鼠标,找到相关的单元格,加深对单元格的印象,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会逐渐掌握好你选定一连续区域以及如何选定不连续区域等知识。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现在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课也一样。老师只起点拔、引路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后的实际操作、运用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认为,大可放手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大胆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总结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讲解“数据的输入”这一章节时,我先出示一文件名为zzsd.bak的文件,让学生自己去是找此文件,双击打开,然后让学生仿照此表,自己动手制一个简单的表格,其它的一些未学的知识可暂不作提示。学生在大约20分钟的摸索后,一般都应制出此表,有一小部分可能制不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从头到尾演示,演示完之后,再让学生接着操作,通过这样两个步骤,同学们不仅会对Excel制表产生浓厚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总结出许多制表的规律,解决许多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
再次,边放边收,放有所得。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摸索,不是说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完全不管,放任学生自己随便去玩,而是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不停的观看,对不容易操作的环节,进行个别指导。
如在单元格内输入数据“234”时,学生不小心输成2345,单元格又移到它处,学生可能造成如下错误,首先用光标控制键移动光标到要改动的单元格,再用退格键删除。这时,删除的不再是单元格内的数字5,而是整个单元格内一片空白。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加以指导,强调此时不应用光标控制键,而应用鼠标双击当前单元格等光标变成了“Ⅰ”形,移至“5”后,再进行删除。个别指导可节约许多时间,还可让学生轻松的度过难关,记忆更深刻,动作更娴熟。
最后,教师再进行演示、讲解,集中同学们遇到的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再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做到边放边收,同学们放有所得。
二、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
信息技术在学校里是一个和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同等的学习对象,首先要掌握它的外部设备、功能种类、工作原理、操作命令等。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为一个对计算机不很精通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运用文字处理系软件写文章,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物理、化学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对这个工具的运用,尽量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写作文,通过网络进行发表,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查看新闻等,还能在网络上获得各种教学软件,得到实时的或异步的答疑和指导,尽可能的将计算机的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学校去年举行的期中考试中,我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我们老师处理了大量的分数、表格,使学生的成绩更清楚,比较更明显,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巩固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造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在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回家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圣诞节、教师节、春节等,我收到一些学生通过家用电脑给我发送的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可见,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了到巩固。这无疑有着信息技术课的功劳。
作为教师自身,在讲授信息技术课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正确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非常关键。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解决课堂的枯燥无味,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信息世界里计算机神通广大”这一课时,书中谈到了计算机在五大方面的应用,如果单是课堂讲授的话,就会形式单调,枯燥乏味,对于五个方面的应用,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学。对于科学计算,可采讲故事的方法,如数学中的歌德巴赫猜想,许多科学家耗尽一生的心血也未能完成,但计算机通过“穷举”以部分完成了;对于信息处理,可利用学生收集资料和了解的情况分组讨论;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实地演示多媒体课件;对于自动控制,有条件可让学生参观现代化工厂的生产线,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对于智能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老师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悬念法,在开课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才能解决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比喻法,对于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此种方法,例如打开文件夹的讲授上,可事先在预订的文件夹内放一些小的游戏程序,将打开文件夹的过程比成挖宝藏,学生如果正确操作,就可“挖”到“宝藏”——小游戏程序,这样可将枯燥的教学变得吸引人;成果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法,让获胜的学生上台演示或介绍自己获胜的原因,等等方法。所以老师根据本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安排教学。
二、 教师必须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只有用精彩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才能吸引学生。既然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本身就应该有吸引人的新信息,就必须肚里有“货”,在讲述许多知识时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例,才能使学生明白。例如在讲述“信息的传递”这一课时,书中提到了一些从古到今的传递方法,这时老师可适当讲述其中的一些原理,让学生明白信息传递的原理,而这些老师只能从课外得到。另外在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时,老师可适当提到: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时间、作用、体积、重量,然后再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较,使同学们明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逐步扩大,而计算机本身在逐渐变“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另外在“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同的”这课的教学中,对于教学的引入可设计的更丰富些。我是这样处理的:向学生提问“看过有关恐龙的电影”没有,同学们都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在现在已不存在,而且在人类出现前很早恐龙就已灭绝,但为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404.html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 思考 能力 工具 兴趣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课程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全国基础教育会议上已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即要求外语、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所以当今社会仅仅指对计算机有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小就应培养学生认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怎样上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注重了在信息技术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与教育同仁们交流探讨。
一、 将兴趣盎然的学生引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在当代中学生的心中已不再是以前那么神秘兮兮了, 打开电源,学生可在Window上任意遨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是惊人的,许许多多的新名词、新软件接踵而来,人的接受能力必竟有限,关于电脑、网络,是人们将活到老,学到老的东西。中学生,是人类文明传播的纽带,对于他们来说,电脑上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同学们那对电脑盎然的兴趣,不惫的精力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他们将拭目以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明白: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今天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使自己走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当同学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更增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和责任感,不再停留在好玩的心理上,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其实,信息技术老师是比较容易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因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如何正确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热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才是信息技术老师必须面对的。
首先,上课时,注重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是边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注重的是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一些逻辑性太强的东西,初中阶段不可能掌握的,如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的组装、内部电路、计算机语言等,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需讲解的,可以避而不谈。那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在讲解时,可适当提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摸索、探讨,再动手操作,让他们先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后,加上教师的点拔,进而去解决问题,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学生不仅会操作,往往还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了理解。最终目的,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Excel这一章的“表格常用语”,在讲解工作表与工作薄的概念以后,工作表与工作薄到底有何联系与区别,可让学生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实践完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自然就明白了。
讲完单元格地址时,可让学生自己移动鼠标,找到相关的单元格,加深对单元格的印象,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会逐渐掌握好你选定一连续区域以及如何选定不连续区域等知识。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现在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课也一样。老师只起点拔、引路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后的实际操作、运用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认为,大可放手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大胆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总结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讲解“数据的输入”这一章节时,我先出示一文件名为zzsd.bak的文件,让学生自己去是找此文件,双击打开,然后让学生仿照此表,自己动手制一个简单的表格,其它的一些未学的知识可暂不作提示。学生在大约20分钟的摸索后,一般都应制出此表,有一小部分可能制不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从头到尾演示,演示完之后,再让学生接着操作,通过这样两个步骤,同学们不仅会对Excel制表产生浓厚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总结出许多制表的规律,解决许多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
再次,边放边收,放有所得。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摸索,不是说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完全不管,放任学生自己随便去玩,而是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不停的观看,对不容易操作的环节,进行个别指导。
如在单元格内输入数据“234”时,学生不小心输成2345,单元格又移到它处,学生可能造成如下错误,首先用光标控制键移动光标到要改动的单元格,再用退格键删除。这时,删除的不再是单元格内的数字5,而是整个单元格内一片空白。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加以指导,强调此时不应用光标控制键,而应用鼠标双击当前单元格等光标变成了“Ⅰ”形,移至“5”后,再进行删除。个别指导可节约许多时间,还可让学生轻松的度过难关,记忆更深刻,动作更娴熟。
最后,教师再进行演示、讲解,集中同学们遇到的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再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做到边放边收,同学们放有所得。
二、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
信息技术在学校里是一个和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同等的学习对象,首先要掌握它的外部设备、功能种类、工作原理、操作命令等。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为一个对计算机不很精通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运用文字处理系软件写文章,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物理、化学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对这个工具的运用,尽量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写作文,通过网络进行发表,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查看新闻等,还能在网络上获得各种教学软件,得到实时的或异步的答疑和指导,尽可能的将计算机的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学校去年举行的期中考试中,我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我们老师处理了大量的分数、表格,使学生的成绩更清楚,比较更明显,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巩固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造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在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回家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圣诞节、教师节、春节等,我收到一些学生通过家用电脑给我发送的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可见,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了到巩固。这无疑有着信息技术课的功劳。
作为教师自身,在讲授信息技术课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正确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非常关键。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解决课堂的枯燥无味,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信息世界里计算机神通广大”这一课时,书中谈到了计算机在五大方面的应用,如果单是课堂讲授的话,就会形式单调,枯燥乏味,对于五个方面的应用,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学。对于科学计算,可采讲故事的方法,如数学中的歌德巴赫猜想,许多科学家耗尽一生的心血也未能完成,但计算机通过“穷举”以部分完成了;对于信息处理,可利用学生收集资料和了解的情况分组讨论;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实地演示多媒体课件;对于自动控制,有条件可让学生参观现代化工厂的生产线,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对于智能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老师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悬念法,在开课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才能解决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比喻法,对于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此种方法,例如打开文件夹的讲授上,可事先在预订的文件夹内放一些小的游戏程序,将打开文件夹的过程比成挖宝藏,学生如果正确操作,就可“挖”到“宝藏”——小游戏程序,这样可将枯燥的教学变得吸引人;成果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法,让获胜的学生上台演示或介绍自己获胜的原因,等等方法。所以老师根据本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安排教学。
二、 教师必须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只有用精彩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才能吸引学生。既然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本身就应该有吸引人的新信息,就必须肚里有“货”,在讲述许多知识时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例,才能使学生明白。例如在讲述“信息的传递”这一课时,书中提到了一些从古到今的传递方法,这时老师可适当讲述其中的一些原理,让学生明白信息传递的原理,而这些老师只能从课外得到。另外在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时,老师可适当提到: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时间、作用、体积、重量,然后再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较,使同学们明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逐步扩大,而计算机本身在逐渐变“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另外在“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同的”这课的教学中,对于教学的引入可设计的更丰富些。我是这样处理的:向学生提问“看过有关恐龙的电影”没有,同学们都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在现在已不存在,而且在人类出现前很早恐龙就已灭绝,但为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