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西城教科研中心 范瑞祥)
在历史高考中,中国古代史约占25%,也就是满分150分中约占38分。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是历史高考的改 革方向,而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是通过对知识的考查来实现的。所以,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要做到知识和能力 并重。我们应该依据《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求和考查的知识范围进行复习。
中国古代史从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止,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夕。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 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而氏族公社又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蓝田 人和北京人过着原始人群的生活,山顶洞人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处在母系氏族公 社的繁荣阶段,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 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例1.1995年第21题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共同之处有
A.按血统关系组成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妇女掌握统治权力
这道题旨在考查对原始社会性质的理解。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生产资料为公有,氏族成员共同 劳动,共同消费,平等地生活,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阶级区别,没有统治与被统治区别。所以,只有从生产力 观点分析,才能真正掌握原始社会的性质。
我国的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为止。夏朝是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时 期;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井田制是贯穿奴隶社会的一条线索。从商朝的甲骨文证明商朝已有井田制;西周井田制盛行;春秋时期,由于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井田制的瓦解,又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例2.1996年第2题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由于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朝一切 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奴隶主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道题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周王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在政治上实行了分封制,周王把掌握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但臣下 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贡赋,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 的国家。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历史高考的重点,也是历史复习的重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重点要掌握每个阶段的历史时代特点。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 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隋、唐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 落时期。在复习过程中,应从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五个方面去掌握。如果 运用表格进行复习效果更好。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581-907年)
(附图 {图})
历史高考命题组从另一角度对能力表述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记忆能力;第二个层次为理解能力;第 三个层次为观点。1996年第48题在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在回答18、19世纪经济发展时,只答出资本主义发展 而未提工业革命的,减1分。所以,在中国古代史复习中要重视观点的渗透。渗透的意思,不是穿靴戴帽,更不 是贴标签,而是根据题意,做到史论结合,就是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和评价。那么,在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应该 如何做到史论结合,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政治史的复习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给予经济基础以巨大影响。
例4.1995年第1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这道题反映了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为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贵族、将士、大商人成为新兴地主,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商 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的措施,都是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了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度废除了,新的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秦国的封建制度的确 立,又推动了封建经济发展,终于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2.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推动历史发展的就应该肯定,阻碍历史发展的就应该否定。
历史上的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在他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先进 的。例如,王位世袭代替禅让制;“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比较清明的统治。
例5.试评价康熙帝。
这道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康熙帝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2)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①1683年,康熙帝派军队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 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②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兵打败了侵占我国雅克萨的沙俄军队。1689年,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 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都是中国的领土。
③康熙帝于1690年和1696年,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军队,挫败了沙俄利用准噶 尔贵族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从此,清朝重新控制了漠北蒙古。
④康熙帝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还规定了以后历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 央政权册封的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康熙帝调整统治政策:1669年,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从康熙帝统治的中期起, 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
(4)康熙帝大兴文 《中国古代史复习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681.html
在历史高考中,中国古代史约占25%,也就是满分150分中约占38分。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是历史高考的改 革方向,而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是通过对知识的考查来实现的。所以,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要做到知识和能力 并重。我们应该依据《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求和考查的知识范围进行复习。
中国古代史从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止,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夕。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 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而氏族公社又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蓝田 人和北京人过着原始人群的生活,山顶洞人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处在母系氏族公 社的繁荣阶段,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 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例1.1995年第21题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共同之处有
A.按血统关系组成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妇女掌握统治权力
这道题旨在考查对原始社会性质的理解。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生产资料为公有,氏族成员共同 劳动,共同消费,平等地生活,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阶级区别,没有统治与被统治区别。所以,只有从生产力 观点分析,才能真正掌握原始社会的性质。
我国的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为止。夏朝是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时 期;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井田制是贯穿奴隶社会的一条线索。从商朝的甲骨文证明商朝已有井田制;西周井田制盛行;春秋时期,由于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井田制的瓦解,又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例2.1996年第2题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由于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朝一切 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奴隶主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道题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周王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在政治上实行了分封制,周王把掌握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但臣下 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贡赋,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 的国家。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历史高考的重点,也是历史复习的重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重点要掌握每个阶段的历史时代特点。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 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隋、唐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 落时期。在复习过程中,应从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五个方面去掌握。如果 运用表格进行复习效果更好。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581-907年)
(附图 {图})
历史高考命题组从另一角度对能力表述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记忆能力;第二个层次为理解能力;第 三个层次为观点。1996年第48题在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在回答18、19世纪经济发展时,只答出资本主义发展 而未提工业革命的,减1分。所以,在中国古代史复习中要重视观点的渗透。渗透的意思,不是穿靴戴帽,更不 是贴标签,而是根据题意,做到史论结合,就是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和评价。那么,在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应该 如何做到史论结合,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政治史的复习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给予经济基础以巨大影响。
例4.1995年第1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这道题反映了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为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贵族、将士、大商人成为新兴地主,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商 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的措施,都是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了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度废除了,新的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秦国的封建制度的确 立,又推动了封建经济发展,终于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2.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推动历史发展的就应该肯定,阻碍历史发展的就应该否定。
历史上的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在他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先进 的。例如,王位世袭代替禅让制;“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比较清明的统治。
例5.试评价康熙帝。
这道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康熙帝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2)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①1683年,康熙帝派军队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 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②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兵打败了侵占我国雅克萨的沙俄军队。1689年,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 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都是中国的领土。
③康熙帝于1690年和1696年,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军队,挫败了沙俄利用准噶 尔贵族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从此,清朝重新控制了漠北蒙古。
④康熙帝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还规定了以后历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 央政权册封的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康熙帝调整统治政策:1669年,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从康熙帝统治的中期起, 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
(4)康熙帝大兴文 《中国古代史复习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