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你有时间参与教研吗?
一些校长做了许多本不该自己去做的事情,占用了大量的有效工作时间,参与教研只能是良好的愿望罢了。
《中国教育报》“研训在线”版陆续发表了《校长在,教研效果就是不一样》(2005年1月4日)、《校本教研不能忽视人文关怀》(2005年1月18日)、《领导不重视,就是不中用》(2005年1月25日)三篇文章,虽然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了“校长与教研”的关系问题。但我想问的是:现在的校长有时间参与教研活动吗?
这在《领导不重视,就是不中用》一文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教科室一学期安排全校各学科公开课40多节,主要领导和分管教学的领导仅参加两三次。”这种现象并不偶然,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首先,无论哪个校长都有自己非常现实的重点工作。
高中的校长只管高三和高考,初中的校长只问初三和中考,小学的校长只搞活动与创建。因为这些只要“苦干+蛮干”、“练习+补课”、“资料+装帧”就可以完成任务,而且取得的成绩都是立竿见影,效果显著。相比之下,教研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的工作,只有耐得住寂寞的校长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教研,而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各种诱惑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能如夏校长一样真心实意地去抓呢?她任校长的主要工作是:听课、评课、与教师研讨课;她集中两周时间看了4节光盘课,组织研讨,等等。她动情地说:“校长持续、深入地关注课堂,老师们心思才会踏踏实实地回到课堂中去。”由此,我想许多校长没有时间组织教研也只能成为一种借口而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初中之所以举步维艰,所遇阻力的成因也就不言自明。
其次,在转型期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需要校长们去做的事情太多,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这也是造成校长没有时间参与教研的重要原因。笔者所在的是一所镇中心小学,从笔者的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中就可以感受到:校长做了许多本不该自己去做的事情,占用了大量的有效工作时间,参与教研只能是良好的愿望罢了。在暑假中,学校实施整体搬迁,校长整个暑假都在为新校区的改造而费尽心机;9月初由于改造比较成功,开学后的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参观接踵而至,校长又忙于接待、交流;接下来的两个月是学校创建“市级特色学校”,不仅是校长,全校老师都忙得不亦乐乎;12月份校长在精心准备迎接主管部门的“年终教学工作量化评估”;1月份在本该是全力复习迎接期末考试,但校长却参加市镇两级大大小小的会议十多个,连“养路费的收缴”这类杂事也要校长亲自参加;春节前,校长四处奔波,多方筹资,偿还债务。一所镇级中心小学的校长尚且如此,其他学校的校长可想而知,在这样的重压面前,即使有时间去参加教研活动,恐怕也没有心情了!
正是由于校长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校长的头等大事又是升学率、扩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校长对于教研工作只能停留在布置的层面了。从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校长不在,效果的确就是不一样”。“一把手”的影响对于参与教研工作的老师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把手”的评价有着无以替代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组织者不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但笔者始终认为:校长不重视,教研就是不中用。
由于以上主客观的原因,校长没有时间去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也就没有了进一步提升教研能力的平台。某市的一位教育局长在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全体与会校长:不能因为当了校长而把自己的业务能力丢了!笔者认为:没有时间参与教研活动就是“丢业务”的重要原因!校长自身的教研能力不提升,即使在会议上大声疾呼要重视教研,那又有多大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呢?
笔者认为,校长一定要确立“教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在自身繁忙的工作之中定期且不间断地安排时间亲身参与教研活动,了解学校教研的真实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共同提高教研能力。尽管夏校长参与教研的方式上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但如果所有校长能够做到夏校长那样,“科研兴校”一定会拥有值得期待的明天。
《校长,你有时间参与教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