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校长
正如徐匡迪市长所说“我们作为教师,永远都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果,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因此,最终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绝不可能是当年的升学率,而是看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我们到底培养了多少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对此,我们教师就要着眼学生发展,变为学生分数负责为对学生一生负责。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更新知识结构,拥有时代前列的学识。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学识方面来看,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信息化的社会,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的三个支点:理论支点、应用支点、创新支点。这一理想的知识结构形成靠的是勤学、苦学、善学、广学。正如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闲暇。”要强化三个意识,即博学多采关注前沿意识;挖掘本校及社会资源意识;时代领先意识。学好三门学问:以《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学》为框架;以《人才学》为方向构筑自己的教育大厦。不仅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兴趣广泛、涉猎面广、触类旁通,有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
一位考察美国“儿童与媒介”的教授曾问美国的一位校长:“你们学校的孩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做什么”?校长兴高采烈地告诉他“做研究”。校长带她走进一个小学一年级教室,孩子们正在围着老师听故事。校长对孩子们大声说:这位是中国来的客人,她想知道你们怎样用计算机做研究,谁愿意告诉她。马上站起来两个孩子,跑到计算机前,熟练地操作起计算机,向她解释计算机里可利用的关于恐龙的资料。他们也用互联网研究鸟的各个方面,并会下载一些插图放到自己的小论文中,问他们年龄,两个孩子只有六岁。上海一所小学对教师提出:“藏书2000册强化教师的文化积淀,论文20000字,强调教师的理论修养;练好两个过硬功,计算机和外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以信息沟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社会中,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使教师在这方面感受到自身能力低下,发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由于一些教师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得教学效率很低,感到“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伴随着电视机长大的一代,尤其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不比我们成年人少,我们再用20年代,50年代传统教育方法教育现代社会的学生,他们肯定不会买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熟练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象运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潇洒自如地应用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创设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求的环境和条件。作为教师,必须在学校里就应掌握这门技术,并达到能开发简单的软件水平。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不仅为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发挥作用,同时,也为教师再学习再提高,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我们要求教师坚持每天上网至少一小时,培养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创造性运用信息的能力,使教师始终站在改革前沿,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这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3、以教师的爱培养学生的爱。
苏霍姆林斯
《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校长(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