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校长
目前,我们的教学中缺乏情感,不注重情感陶冶,枯燥单调甚至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说教讲解,让学生反感。这是教育的失败。学生的感情处于饥渴状态,“追星族”的出现就足以说明了学生感情世界的空虚。教师爱学生不仅要有爱的情感和行动,更要有爱的能力。潜心研究“爱”的艺术,学会尊重、理解、宽容、沟通。
① 尊重:人有受尊重的权力。即使年龄再小的学生,也有自尊心,有着与大人一样的人格尊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自尊心给予最大的保护和尊重----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② 理解:真正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由知识权威者变为意义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服务者。与学生平等相处,教风民主。现在有一句时髦的话就是“蹲下来跟学生讲话”,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视角形式问题,这一动作反映的是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地位角色的改变心理上距离的拉近。
③ 宽容:提供“无错原则”,小孩出错是正常的。这指行为上的和认知上的,教师的责任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诱导、教育。例:一位学生干部的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向老师说了一通尖酸刻薄的话。这位老师没做任何解释。只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这位学生干部收到后,沉思良久,突然笑了,她觉得生活真美好,自己很幼稚。由教师通过友善的引导,使学生视野开阔了,烦恼化解了,实现自我心理调节,避免直接冲突式的说教。这种体现“不教而教”的教育艺术称之为“无为教育”。这里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氛围,但在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没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悟到某种道理,往往是意料之外的,这是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利用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获得教育、启迪、提高。
一次一个学生偷了人家的黄瓜,老师知道后没有马上批评教育,或采取杀一警百,而是象往常一样教课,这个学生整天提心吊胆,不敢正视老师。可教师却若无其事地正常讲课,在课间巡视时,趴在这个学生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声:“那黄瓜好吃吗?”学生极受感动,放学后,主动找到老师把以前做过的错事全说了出来,宽容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道德、情操,师德修养,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作为教师要既有常人的情感,还要有超越常人的情感。刻意创设充满爱的环境。环境包括软环境即人文环境,也包括硬环境,即校舍、校园设施、文化建设等。人怎样才能有尊严有价值地生活,怎样才能建构理想的人格,北师大教育系副教授肖川曾指出:“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以“人性向善”为价值预设的道德教育,力图引导受教育者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建构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引导着年轻的心灵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深切的体认。引导人生对世俗功利和有限性的超越,唤醒、弘扬、提升人性深处对正义与光明的期待。因为千百年的人类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缕阳光,它便会照亮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我们就会有更多友善的、真诚的、甜美的微笑;只要我们在心中珍藏起一份美好,生活就是最甜美的清泉。
三、着眼于“人”的发展,构建“主体式”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教学模式是涉及课程、教材、方法、手段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它揭示了教育改革最本质的东西,这是改革的攻坚战,是教育的深层次的改革,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如何着眼于“人”的发展,构建“主体式”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1、“主体式”德育模式的构建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这是马约索在他《迎接新世纪》报告中的发人深省、富有哲理的一段话。下一代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的希望所在,关心他们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
(1)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困境的反思
德育如何超越自身困境,切实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完善,而不再仅限于空洞的说教,单一的灌输和低效的强制?同时德育又怎样才能超越其外部困
《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校长(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