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论文
护环境的意识。生活处处皆艺术,日常生活中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对象,带进课堂里都能引发学生澎湃的心理。
在《老师,您好》的贺卡设计中,我让学生追求“原生态”,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硬纸板、一些丢弃的小饰品、或者是树皮之类的制作一张贺卡。这些日常生活中不去关注的对象,触发了学生的思考:一片枫叶,寄托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一颗纽扣联系着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学生有感而发,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生纷纷动员起来,把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都利用刚起来了,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贺卡,并亲手送到了各自任课老师的手中。
如蒋某同学设计的贺卡,用到了毛线、纽扣、亮片……生活处处皆美术,在《字体设计》这一环节,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包装袋,报纸上的艺术字,广告标语等等带进课堂中,互相欣赏来自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体会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学生看到这些展示的视觉形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相联系时,就更能碰撞出多元的思维火花。在其它的美术内容中都可以让生活的元素走进课堂中,丰富学生的视觉,比如《巧用身边的材料》《服装设计》《徒手画校园》……这就是生活艺术,将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融合一起,丰富学生的视觉语言,美术中通过这些“形象语言”调动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3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走进课堂
课堂上,老师安排的一些精彩环节也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刺激他们自身存在的缄默知识的发挥。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很少看到老师的现场示范,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打折扣。老师生动、形象、直观的示范,比繁多的话语更能启发创意。学生也非常喜欢看到老师亲自示范,通过看,思考更能体会老师要表达的知识技能。
《卡通天地》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课,除了播放大量的图片外,老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出示一张动物鸵鸟的头部图片为例,怎样表现出它卡通的一面呢,夸张、变形的卡通特点又怎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呢?首先讲,鸵鸟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边讲边画出一只蛋形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眼睛占头部的二分之一,夸张的用法;眼睛周围给它框上脑门边,眼睛的左侧给它画上扁扁的嘴巴,就像鸭子的嘴一样;加上细长的脖子,最后我们也可以给它加上一条漂亮的围巾……哎呀呀,一只美丽的鸵鸟诞生了,学生看着老师画的卡通形象唏嘘不已!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这节课的作业中,学生的作品表现得非常不错。蚂蚁战士的形象、蜗牛妹妹的可爱,就连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都成了他们创作的对象,而且还给他们带上了帽子,漂亮的衣服,酷酷的靴子,适合的发型……好一个华丽的视觉盛宴。显然学生的创意从老师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示范中得到了启迪和灵感。除了视觉,我们还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唤醒学生的隐性知觉。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听音乐听古诗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法,思维。
比如《诗情画意》这一课,利用古诗词的意蕴感染学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学生思绪飞扬,根据诗意,纷纷画出了自己的想法,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触摸、感知、观察去理解认识一个事物,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理解大部分都只能听老师讲,看图片方式来得到,很单调,也容易麻木,通过触觉、嗅觉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感官。比如学生在认识肌理这一知识点时,老师通过让学生蒙上眼睛伸手触摸物体的方式,让学生感觉物体的细腻、粗糙、坚硬、柔软……动员学生的多感官去理解事物,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接触,也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学生缄默知识的运用。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浅探,要真正在教学中淋漓尽致的挖掘、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还需要以后在教学生不断的探索、前进。缄默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像优美的课前环节设计、直观的学生示范,学生合作式的实践操作……都需要通过老师正确、适当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当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交流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习惯。
认识和理解教学生活中的缄默知识是整个教学目的得以真正实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师整个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行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理论依据。所以,我们需要多多运用和获取缄默知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陆一黎 《缄默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浅探》
[4]杨林《缄默知识与美术教学的科学本质探索 《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830.html
在《老师,您好》的贺卡设计中,我让学生追求“原生态”,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硬纸板、一些丢弃的小饰品、或者是树皮之类的制作一张贺卡。这些日常生活中不去关注的对象,触发了学生的思考:一片枫叶,寄托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一颗纽扣联系着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学生有感而发,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生纷纷动员起来,把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都利用刚起来了,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贺卡,并亲手送到了各自任课老师的手中。
如蒋某同学设计的贺卡,用到了毛线、纽扣、亮片……生活处处皆美术,在《字体设计》这一环节,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包装袋,报纸上的艺术字,广告标语等等带进课堂中,互相欣赏来自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体会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学生看到这些展示的视觉形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相联系时,就更能碰撞出多元的思维火花。在其它的美术内容中都可以让生活的元素走进课堂中,丰富学生的视觉,比如《巧用身边的材料》《服装设计》《徒手画校园》……这就是生活艺术,将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融合一起,丰富学生的视觉语言,美术中通过这些“形象语言”调动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3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走进课堂
课堂上,老师安排的一些精彩环节也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刺激他们自身存在的缄默知识的发挥。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很少看到老师的现场示范,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打折扣。老师生动、形象、直观的示范,比繁多的话语更能启发创意。学生也非常喜欢看到老师亲自示范,通过看,思考更能体会老师要表达的知识技能。
《卡通天地》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课,除了播放大量的图片外,老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出示一张动物鸵鸟的头部图片为例,怎样表现出它卡通的一面呢,夸张、变形的卡通特点又怎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呢?首先讲,鸵鸟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边讲边画出一只蛋形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眼睛占头部的二分之一,夸张的用法;眼睛周围给它框上脑门边,眼睛的左侧给它画上扁扁的嘴巴,就像鸭子的嘴一样;加上细长的脖子,最后我们也可以给它加上一条漂亮的围巾……哎呀呀,一只美丽的鸵鸟诞生了,学生看着老师画的卡通形象唏嘘不已!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这节课的作业中,学生的作品表现得非常不错。蚂蚁战士的形象、蜗牛妹妹的可爱,就连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都成了他们创作的对象,而且还给他们带上了帽子,漂亮的衣服,酷酷的靴子,适合的发型……好一个华丽的视觉盛宴。显然学生的创意从老师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示范中得到了启迪和灵感。除了视觉,我们还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唤醒学生的隐性知觉。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听音乐听古诗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法,思维。
比如《诗情画意》这一课,利用古诗词的意蕴感染学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学生思绪飞扬,根据诗意,纷纷画出了自己的想法,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触摸、感知、观察去理解认识一个事物,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理解大部分都只能听老师讲,看图片方式来得到,很单调,也容易麻木,通过触觉、嗅觉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感官。比如学生在认识肌理这一知识点时,老师通过让学生蒙上眼睛伸手触摸物体的方式,让学生感觉物体的细腻、粗糙、坚硬、柔软……动员学生的多感官去理解事物,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接触,也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学生缄默知识的运用。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浅探,要真正在教学中淋漓尽致的挖掘、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还需要以后在教学生不断的探索、前进。缄默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像优美的课前环节设计、直观的学生示范,学生合作式的实践操作……都需要通过老师正确、适当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当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交流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习惯。
认识和理解教学生活中的缄默知识是整个教学目的得以真正实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师整个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行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理论依据。所以,我们需要多多运用和获取缄默知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陆一黎 《缄默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浅探》
[4]杨林《缄默知识与美术教学的科学本质探索 《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