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藏书:分析、展望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从一次馆藏文献调查开始,讨论了当前我国图书馆收藏外文文献,特别是外文图书的情况。指出解决文献不足的方法只能走合作藏书之路。接着又讨论了当前合作藏书的几种模式和发展前景,最后就开展合作藏书提出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摘 要 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 键 词】合作藏书/图书馆合作/文献资源调查/资源共享……
1 合作藏书是资源共享的基础
1.1 资源短缺呼唤合作藏书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以本校121名2001届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为样本,将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与本馆书目数据库(含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对比,评估馆藏文献保障率。调查的结果显示中文文献保障率还是令人满意的,不论是图书还是期刊,保障率均在80%左右。但是外文期刊的收藏量不足60%,而外文图书的文献保障率平均只有28.65%,与平均每篇博士学位论文参考中文图书74.9种、参考外文期刊45.49篇相比,博士学位论文参考外文图书仅为15.3种。
外文文献特别是外文图书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不只是华东师大的个别现象。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收藏情况也不容乐观。一项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上海31所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包括民办大学、高职)中,仅有6所大学的图书馆当年收藏的外文图书超过1000册。而同时,有5所本科院校外文图书的年收藏量在100册以下,其中一所大学居然一年没有入藏一本外文书!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电子资源及图书馆原有框架里的传统馆藏资源在争夺经费分配的份额,电子资料及日益上涨的书刊价格迫使图书馆倾向于减少印刷型文献的购买。1995-2001年是华东师大图书馆历史上经费增长最快的7年,但又是购买外文图书最少的7年。造成这种现象除了书刊价格的上涨、影印书刊的取消迫使图书馆转向订购价格昂贵的原版文献等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些年里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藏书正逐步从单一的印刷型文献为主发展为印刷+电子混合型馆藏。电子出版物在给我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消耗了我们图书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资源。这组数据提示我们:单靠一个图书馆收藏国外文献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博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需要,图书馆必须通过资源共享来帮助读者获取本校以外的文献信息。如果我们继续墨守成规,偏安一隅,势必被读者淘汰。图书馆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整个图书馆系统的力量共同发展,资源共享。
1.2 合作藏书是资源共享的基础
在互联网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今天,以往阻碍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地理和空间问题已经被轻易地克服。面对全新的图书馆信息传送方式,馆际合作问题再次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在各种馆际合作的方式中,又以合作藏书为最深层次的一种合作关系,它对各馆扩大藏书范围、提高藏书的收藏水平、增加读者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有效的资源共享合作都是建立在藏书合作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一个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内必要的文献收藏和均衡发展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必须指出的是,在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合作藏书,并不仅仅是图书馆之间电子文献的合作采购。藏书的必要收藏和均衡发展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期刊,也需要图书,不仅需要电子出版物,也需要纸质文献。华东师大图书馆以博士生导师为对象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许多理科的教授根据自己的需求把外文期刊放在最常用文献第一位,但也有的理科教授把外文图书放在最常用文献类型第一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网络时代合作藏书问题的研究,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合作藏书的几种模式
2.1 合作购买电子文献的使用权
数字化文献的合作发展是在互联网时期合作馆藏发展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图书馆之间组成图书馆集团(图书馆联盟),共同购买电子期刊的用户使用权,共同向出版商争取合理的纸本或电子版的全文期刊数据库的价格和服务。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组成了不同形式的图书馆集团引进了多个国外大型全文期刊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推动了图书馆合作的开展,有效地纾解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图书馆的国外文献特别是期刊短缺情况。
但是集团采购方式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1)由于目前出版物没有完全被数字化,通过集团采购方式引进的文献无法覆盖所有的文献品种。(2)某些数据库之间文献相互重复,会出现重复购买某些期刊电子版的情况。例如西北大学图书馆2001年购买的不同数据库中国共产党有8份美国《财富》期刊。(3)电子期刊大多是捆绑式销售的,图书馆在引进必需的期刊的同时,也购买了不适合图书馆读者需要的期刊,形成某种意义上的资金浪费。(4)参加集团购买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因此将变得更相似,而这与合作藏书最初的合作,各有所长的精神不符。(5)集团外读者无法通过馆际互借共享这些数据库。
2.2 合作建设学术资源导航库
网络时代图书馆藏书的概念大大地扩大了,“图书馆藏书”不仅包括图书馆“采访的”藏书,也包括图书馆自己建设的各种特色数据库和学术资源导航库。在图书馆合作组织内,各馆根据分工,负责搜集自己学科领域的网络资源,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网上电子资源学科导航系统,彼此不重复。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各馆可连结至他馆,利用彼此所搜集、建立的资料。但是我们不应无限夸大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如果片面强调网上信息的搜集,以为网上免费的信息可以代替图书馆对各种载体类型文献的购买,这样可能会导致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如大学的校长)和图书馆员忽视印刷型文献的收集,从而造成图书馆藏书体系的缺损,最终影响图书馆母体机构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
2.3 合作建设各种数据库
各馆根据分工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向其他图书馆开放。图书馆在长期的文献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以学科、专业或某个领域为重点的特色馆藏。这种学科分工专门化发展将有利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现在特色馆藏数字化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个发展趋势。当一个图书馆合作组织或联盟内部共同形成一个数据库群时,就可以满足图书馆合作组织内读者的某种方面的共同需要。
2.4 合作采购印刷型文献
当国内图书馆正把目光集中在建立图书馆联盟,热衷于合作采购电子文献和建设数据库的时候,图书馆之间合作采购印刷型文献特别是纸本图书还有意义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是因为:(1)对于某些文献而言,异地存取网络资源费用过高。读者使用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是免费的,而通过异地存取获得的文献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如果付出的费用过高,普通读者就很难接受。(2)与读者阅读期刊往往是选择其中某一篇文章不同,图书比期刊更具有系统性,需要系统阅读。显然纸本图书具有携带方便,无须借助其他工具的特点,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没有网络的限制。(3)网络中可供读者全文存取的文献数量有限,无法完全满足读者需要,国外大型图书数据库目
传统的合作藏书要求各个图书馆对分工的学科文献承担收藏的责任。但是当图书馆的经费的增长低于文献价格增长的速度时,图书馆往往会放弃自己承担的责任,使合作藏书陷于困境。也就是说,图书馆不可能单纯为了其他图书馆的需要而收藏它本身不需要的文献。现代意义的合作藏书的发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源布局”、“分工协调”的基础上发展。它与后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会刻意对文献采购进行分工,分担各自的收藏责任。而是通过合作组织内部界面友好的、简单一致的文献信息系统,使合作馆之间彼此了解馆藏更加方便。并在此基础上各个图书馆自主调节文献采访的品种和采访方针,避免相互重复采购,从而增加文献品种的覆盖面,保持整个系统文献收藏的完整性。
3 合作藏书及其展望
图书馆收集与保存人类知识与文化的功能将会继续,但收集和保存的方法将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将寻找到一种有效解决数字化和保存文献的途径。
图书馆将把藏书发展的重点放在即时性文献的发展上。能够满足读者要求和提供快速服务成为现代重要的藏书发展观念。罕用的高价文献将通过资源共享解决。
图书馆将更多地依赖网络获得和向读者提供文献,数字化文献所占的经费比例会越来越多。但图书馆不会放弃对印刷型文献的搜集。
合作藏书并不意味着可以节省经费,图书馆经费紧张的状况并不会因有合作藏书而有所缓解。合作的目的是使各图书馆之间藏书的发展更有效,收集文献的范围更广泛。
图书馆在合作藏书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意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加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图书馆的读者将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本单位范围。图书馆联合体范围内的所有读者都将是某一个特定图书馆的读者。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之间拥有大量的重复馆藏,包括电子文献已是大势所趋,但许多图 《合作藏书:分析、展望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845.html
【摘 要 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 键 词】合作藏书/图书馆合作/文献资源调查/资源共享……
1 合作藏书是资源共享的基础
1.1 资源短缺呼唤合作藏书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以本校121名2001届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为样本,将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与本馆书目数据库(含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对比,评估馆藏文献保障率。调查的结果显示中文文献保障率还是令人满意的,不论是图书还是期刊,保障率均在80%左右。但是外文期刊的收藏量不足60%,而外文图书的文献保障率平均只有28.65%,与平均每篇博士学位论文参考中文图书74.9种、参考外文期刊45.49篇相比,博士学位论文参考外文图书仅为15.3种。
外文文献特别是外文图书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不只是华东师大的个别现象。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收藏情况也不容乐观。一项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上海31所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包括民办大学、高职)中,仅有6所大学的图书馆当年收藏的外文图书超过1000册。而同时,有5所本科院校外文图书的年收藏量在100册以下,其中一所大学居然一年没有入藏一本外文书!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电子资源及图书馆原有框架里的传统馆藏资源在争夺经费分配的份额,电子资料及日益上涨的书刊价格迫使图书馆倾向于减少印刷型文献的购买。1995-2001年是华东师大图书馆历史上经费增长最快的7年,但又是购买外文图书最少的7年。造成这种现象除了书刊价格的上涨、影印书刊的取消迫使图书馆转向订购价格昂贵的原版文献等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些年里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藏书正逐步从单一的印刷型文献为主发展为印刷+电子混合型馆藏。电子出版物在给我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消耗了我们图书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资源。这组数据提示我们:单靠一个图书馆收藏国外文献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博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需要,图书馆必须通过资源共享来帮助读者获取本校以外的文献信息。如果我们继续墨守成规,偏安一隅,势必被读者淘汰。图书馆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整个图书馆系统的力量共同发展,资源共享。
1.2 合作藏书是资源共享的基础
在互联网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今天,以往阻碍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地理和空间问题已经被轻易地克服。面对全新的图书馆信息传送方式,馆际合作问题再次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在各种馆际合作的方式中,又以合作藏书为最深层次的一种合作关系,它对各馆扩大藏书范围、提高藏书的收藏水平、增加读者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有效的资源共享合作都是建立在藏书合作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一个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内必要的文献收藏和均衡发展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必须指出的是,在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合作藏书,并不仅仅是图书馆之间电子文献的合作采购。藏书的必要收藏和均衡发展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期刊,也需要图书,不仅需要电子出版物,也需要纸质文献。华东师大图书馆以博士生导师为对象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许多理科的教授根据自己的需求把外文期刊放在最常用文献第一位,但也有的理科教授把外文图书放在最常用文献类型第一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网络时代合作藏书问题的研究,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合作藏书的几种模式
2.1 合作购买电子文献的使用权
数字化文献的合作发展是在互联网时期合作馆藏发展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图书馆之间组成图书馆集团(图书馆联盟),共同购买电子期刊的用户使用权,共同向出版商争取合理的纸本或电子版的全文期刊数据库的价格和服务。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组成了不同形式的图书馆集团引进了多个国外大型全文期刊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推动了图书馆合作的开展,有效地纾解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图书馆的国外文献特别是期刊短缺情况。
但是集团采购方式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1)由于目前出版物没有完全被数字化,通过集团采购方式引进的文献无法覆盖所有的文献品种。(2)某些数据库之间文献相互重复,会出现重复购买某些期刊电子版的情况。例如西北大学图书馆2001年购买的不同数据库中国共产党有8份美国《财富》期刊。(3)电子期刊大多是捆绑式销售的,图书馆在引进必需的期刊的同时,也购买了不适合图书馆读者需要的期刊,形成某种意义上的资金浪费。(4)参加集团购买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因此将变得更相似,而这与合作藏书最初的合作,各有所长的精神不符。(5)集团外读者无法通过馆际互借共享这些数据库。
2.2 合作建设学术资源导航库
网络时代图书馆藏书的概念大大地扩大了,“图书馆藏书”不仅包括图书馆“采访的”藏书,也包括图书馆自己建设的各种特色数据库和学术资源导航库。在图书馆合作组织内,各馆根据分工,负责搜集自己学科领域的网络资源,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网上电子资源学科导航系统,彼此不重复。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各馆可连结至他馆,利用彼此所搜集、建立的资料。但是我们不应无限夸大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如果片面强调网上信息的搜集,以为网上免费的信息可以代替图书馆对各种载体类型文献的购买,这样可能会导致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如大学的校长)和图书馆员忽视印刷型文献的收集,从而造成图书馆藏书体系的缺损,最终影响图书馆母体机构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
2.3 合作建设各种数据库
各馆根据分工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向其他图书馆开放。图书馆在长期的文献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以学科、专业或某个领域为重点的特色馆藏。这种学科分工专门化发展将有利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现在特色馆藏数字化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个发展趋势。当一个图书馆合作组织或联盟内部共同形成一个数据库群时,就可以满足图书馆合作组织内读者的某种方面的共同需要。
2.4 合作采购印刷型文献
当国内图书馆正把目光集中在建立图书馆联盟,热衷于合作采购电子文献和建设数据库的时候,图书馆之间合作采购印刷型文献特别是纸本图书还有意义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是因为:(1)对于某些文献而言,异地存取网络资源费用过高。读者使用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是免费的,而通过异地存取获得的文献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如果付出的费用过高,普通读者就很难接受。(2)与读者阅读期刊往往是选择其中某一篇文章不同,图书比期刊更具有系统性,需要系统阅读。显然纸本图书具有携带方便,无须借助其他工具的特点,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没有网络的限制。(3)网络中可供读者全文存取的文献数量有限,无法完全满足读者需要,国外大型图书数据库目
前正在发展中,品种有限;而且价格昂贵,如OCLC旗下的NETLIBRARY电子图书的价格是印刷型的115%至155%。(4)与期刊不同,作为一种成熟的定型的出版物,图书往往有比较长的“半衰期”,其中部分经典著作可能是需要长期保存的。在这种情况下印刷型文献比较容易保存,无计算机存储与检索系统升级更新造成以后使用不便之虞。(5)图书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没有完备的文献馆藏,仅仅拥有使用权容易受制于人,一旦国际风云变幻容易对国家的“文献资源安全”产生影响。
传统的合作藏书要求各个图书馆对分工的学科文献承担收藏的责任。但是当图书馆的经费的增长低于文献价格增长的速度时,图书馆往往会放弃自己承担的责任,使合作藏书陷于困境。也就是说,图书馆不可能单纯为了其他图书馆的需要而收藏它本身不需要的文献。现代意义的合作藏书的发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源布局”、“分工协调”的基础上发展。它与后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会刻意对文献采购进行分工,分担各自的收藏责任。而是通过合作组织内部界面友好的、简单一致的文献信息系统,使合作馆之间彼此了解馆藏更加方便。并在此基础上各个图书馆自主调节文献采访的品种和采访方针,避免相互重复采购,从而增加文献品种的覆盖面,保持整个系统文献收藏的完整性。
3 合作藏书及其展望
图书馆收集与保存人类知识与文化的功能将会继续,但收集和保存的方法将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将寻找到一种有效解决数字化和保存文献的途径。
图书馆将把藏书发展的重点放在即时性文献的发展上。能够满足读者要求和提供快速服务成为现代重要的藏书发展观念。罕用的高价文献将通过资源共享解决。
图书馆将更多地依赖网络获得和向读者提供文献,数字化文献所占的经费比例会越来越多。但图书馆不会放弃对印刷型文献的搜集。
合作藏书并不意味着可以节省经费,图书馆经费紧张的状况并不会因有合作藏书而有所缓解。合作的目的是使各图书馆之间藏书的发展更有效,收集文献的范围更广泛。
图书馆在合作藏书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意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加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图书馆的读者将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本单位范围。图书馆联合体范围内的所有读者都将是某一个特定图书馆的读者。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之间拥有大量的重复馆藏,包括电子文献已是大势所趋,但许多图 《合作藏书:分析、展望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