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网络绿色通道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目前,网络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但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大量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存在,使学生无所适从,更有甚者浏览黄色网站不能自控自拔,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出现网络犯罪案件。我们必须认识到构筑网络绿色通道,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引导 建立校园网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社会,有专家认为,下个世纪判断文盲的标准不再是读书写字,而是看是否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网络,电脑技术将成为下个世纪谋生的基本技能之一。我国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达1亿,网络作为我们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已经迎来了它的春天。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电脑技能,不少学校在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电脑水平,不断的有家庭在购置电脑。因特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片“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美妙境地。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在改变和提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尤其是改变着年轻人和学生的生活。网络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伴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往往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留恋于网络聊天,更有甚浏览黄色网站不能自控自拔,甚至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全国各地不断的出现网络犯罪案件,使家长、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头痛不止。
家长: 网络!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些家长只想着电脑这现代科技的东西,对孩子一定有用,于是,省吃俭用也忙着给孩子购置了一台。至于孩子用来干什么却从不过问(有时是力不从心,更谈不上管教和指导了),可一旦孩子走上因为上网而耽误了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则视其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采取强制性措施,收掉电脑、警察似地站在孩子身后监视,甚至动用”武力“禁止上网聊天、游戏,总之,一副”我是家长“的姿态。
“现在我不敢让孩子单独上网。”一位学生家长谈起色情网站仍心有余悸。陈先生的儿子放暑假后常一个人在家上网,有一次家长查看孩子的上网记录,发现他常去的几个网站中,有些竟含有大量的色情图片。陈先生对老师说:“孩子说他知识点了几个“会动”的图片,就找到了这些网站。网上的色情信息简直太泛滥了,这样的网络环境,怎么能让家长放心。”
上网,父母们喜忧参半。面对一个几乎四通八达的网络世界,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既受益又无害。在调查中发现,带着这种困惑的家长几乎是100%。处在两难中的家长,想出了种种控制孩子上网的办法。一位家长说他给孩子规定了上网时间,孩子上网时,他就坐在一边监青少年视,防止孩子看不该看的东西。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只能看新闻和发邮件,不能进聊天室。还有一位家长为了防止女儿在他们晚上睡着后上网,干脆将电脑插座放进了自己的卧室。
学生:网络网络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网络体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空间,使之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追求一种自我的理想;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的技术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当互联网正大踏步走进人类生活,当成年人还心怀恐惧和疑虑打量着它时,青少年们却已无所谓惧满怀欣喜地走近了它。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大中城市,拥有电脑的家庭已占30%左右,青少年对于网络的热情普遍高于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眼里,计算机是可爱的天使,它既能将自己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记录下来并加上密码,还可以登陆互联网,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在眼前,并能与四面八方不认识的网友敞开心扉畅谈。可是在父母的眼里,计算机是天使也是魔鬼。
一位经常上网的学生对有关记者说:“学校和家长都视网吧、网络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其实我上网就是收发上邮件,看看新闻,在qq里和同学、朋友们聊聊天。这很正常,像我这样正常的人也很多。你们不能因为网络中有不好的东西,怕我们去碰就不让我们接触网络。那电视节目也有暴力和色情,是不是就别看电视?书籍中也有颓废和淫秽的是不是把书店也关闭?”
且再看一学生的网上留言:她是浙江的一个与我同龄的女孩,在网络这个既虚幻又亲近的空间里我们相识了。我没想到和她会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当我和我的网友正式通了3封信后,被老师知道后进行了一番教育;然后老师又告诉了家长,家长又进行了一番教育和引导。最后只记得一句话:网恋无结果!什么呀!只不过和一个远在天边的异性朋友彼此倾诉一下,就如此将我们的网络友情瞬间扼杀!我不能再给她写信,也不能再用qq聊天,一切似乎就这样画上了句号…….我不懂!为什么把显示沉重的砝码加诸纯洁的友情上,难道网络就是魔鬼吗?
社会各界:孩子爱,家长怕,上网总是让人喜欢让人忧
家长和社会对网络有一种矛盾的心态:如果不让孩子上网,担心孩子会跟不上这个时代甚至可能错过一个时代;如果让他们随便上网,又怕网上负面的东西侵害了他们。“现在大家对网络内的看法不一样,上网你可以学习、可以搞教育,上网也可以猎奇,也可以搞低级下流的东西,这样就一起忧虑。”北京师范大学德育专家、博士生导师周之良教授认为,“我觉得问题不在网而在人,在于你怎么教育他。所以应该在老师、家长指导和严格管理下,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是知识社会的产物,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工具。因此首先要学会使用它,并善于利用它。同时积极正确地引导未成年孩子科学利用网络,吸取网络中的精华。网络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我们需要网络,孩子也需要网络。在网络时代如何当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地走向网络,这恐怕是令千千万万简章头疼的问题。俗话说:“经是好经,就怕念歪。”孩子伤亡本来是件好事,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好奇心求知欲强,往往对不健康的东西很难抵制。作为家长,决不可以对孩子当头一棒喝,而是要以坦诚之心面对面与孩子交流,帮助其分清是非,识别良莠。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让孩子孩子从小掌握上网本领,对其将来健康成长有裨益。
思考一: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是培养人亲情、和睦、牵挂、互尊等品质的场所。父母要在自然爱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理智的爱,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规律。家长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掌握前沿的网络信息,做好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地上网。
思考二:教育青少年学会选择信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通过对生活、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和学习,增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辟主题聊天室、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怎器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青少年不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传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漫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见面约会;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思考三:建设好校园网,学校建网站的目的是为学生成长服务。那么,怎样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呢?一句话,就是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把校园网建成德育“绿色基地”。在于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吸引孩子们真正到融入、参与。当然首先要建网站;其次“不能光有路和车而没有货”,呀充实内容,扣紧思想道德的脉搏,给同学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老师的机会,请他们畅谈心声,共建一个师生息息相通的平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增加学生上校园网的机会。一些学校把电脑作为贵重物品保护起来,除了电脑课上向学生开开放以外,课余时间一律大门紧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机会上校园网,让学生们能与校园网“亲密接触”。
思考四:作为现代化信息即使发展的产物,网络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这样一个东西:管理和运用得好,将促进社会的飞速发展;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使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泛滥,直接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互联网本身不是“罪恶之源”,如何管理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净化互联网内容,做到既能有效发挥互联网信息服务功能,又限制和消除不良影响,这一工作实施起来并不难。最近一些电信运营企业,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过滤有害信息,在一些地区结合“学校通”平台系统推出“阳光帐号”绿色上网服务,有效避免了学生利用上网时间来玩游戏或浏览非法网页,使学生在网上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我们相信,只要“堵”、“疏”结合,综合运用,对不法运营者进行坚决打击,对合法经营者提供必要支持,同时正确引导网络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是完全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绿色网络空间的。
正如上面那位同学所说的一样,既然电视和书籍同样有不适合和危害未成年人的一面,为什么却没有遭遇网络这般的处境?因为电视和书籍都有了相应的“对策”。不少电视台都开通了少儿频道,一些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少儿读物等。现实呼唤需要建立更多的校园网吧、网络中学要更多的属于学生的绿色通道、学生频道。还应该开发更多适合学生的游戏,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和网络“和平相处 《构筑网络绿色通道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3900.html
关键词:教育引导 建立校园网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社会,有专家认为,下个世纪判断文盲的标准不再是读书写字,而是看是否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网络,电脑技术将成为下个世纪谋生的基本技能之一。我国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达1亿,网络作为我们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已经迎来了它的春天。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电脑技能,不少学校在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电脑水平,不断的有家庭在购置电脑。因特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片“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美妙境地。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在改变和提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尤其是改变着年轻人和学生的生活。网络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伴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往往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留恋于网络聊天,更有甚浏览黄色网站不能自控自拔,甚至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全国各地不断的出现网络犯罪案件,使家长、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头痛不止。
家长: 网络!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些家长只想着电脑这现代科技的东西,对孩子一定有用,于是,省吃俭用也忙着给孩子购置了一台。至于孩子用来干什么却从不过问(有时是力不从心,更谈不上管教和指导了),可一旦孩子走上因为上网而耽误了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则视其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采取强制性措施,收掉电脑、警察似地站在孩子身后监视,甚至动用”武力“禁止上网聊天、游戏,总之,一副”我是家长“的姿态。
“现在我不敢让孩子单独上网。”一位学生家长谈起色情网站仍心有余悸。陈先生的儿子放暑假后常一个人在家上网,有一次家长查看孩子的上网记录,发现他常去的几个网站中,有些竟含有大量的色情图片。陈先生对老师说:“孩子说他知识点了几个“会动”的图片,就找到了这些网站。网上的色情信息简直太泛滥了,这样的网络环境,怎么能让家长放心。”
上网,父母们喜忧参半。面对一个几乎四通八达的网络世界,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既受益又无害。在调查中发现,带着这种困惑的家长几乎是100%。处在两难中的家长,想出了种种控制孩子上网的办法。一位家长说他给孩子规定了上网时间,孩子上网时,他就坐在一边监青少年视,防止孩子看不该看的东西。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只能看新闻和发邮件,不能进聊天室。还有一位家长为了防止女儿在他们晚上睡着后上网,干脆将电脑插座放进了自己的卧室。
学生:网络网络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网络体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空间,使之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追求一种自我的理想;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的技术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当互联网正大踏步走进人类生活,当成年人还心怀恐惧和疑虑打量着它时,青少年们却已无所谓惧满怀欣喜地走近了它。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大中城市,拥有电脑的家庭已占30%左右,青少年对于网络的热情普遍高于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眼里,计算机是可爱的天使,它既能将自己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记录下来并加上密码,还可以登陆互联网,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在眼前,并能与四面八方不认识的网友敞开心扉畅谈。可是在父母的眼里,计算机是天使也是魔鬼。
一位经常上网的学生对有关记者说:“学校和家长都视网吧、网络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其实我上网就是收发上邮件,看看新闻,在qq里和同学、朋友们聊聊天。这很正常,像我这样正常的人也很多。你们不能因为网络中有不好的东西,怕我们去碰就不让我们接触网络。那电视节目也有暴力和色情,是不是就别看电视?书籍中也有颓废和淫秽的是不是把书店也关闭?”
且再看一学生的网上留言:她是浙江的一个与我同龄的女孩,在网络这个既虚幻又亲近的空间里我们相识了。我没想到和她会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当我和我的网友正式通了3封信后,被老师知道后进行了一番教育;然后老师又告诉了家长,家长又进行了一番教育和引导。最后只记得一句话:网恋无结果!什么呀!只不过和一个远在天边的异性朋友彼此倾诉一下,就如此将我们的网络友情瞬间扼杀!我不能再给她写信,也不能再用qq聊天,一切似乎就这样画上了句号…….我不懂!为什么把显示沉重的砝码加诸纯洁的友情上,难道网络就是魔鬼吗?
社会各界:孩子爱,家长怕,上网总是让人喜欢让人忧
家长和社会对网络有一种矛盾的心态:如果不让孩子上网,担心孩子会跟不上这个时代甚至可能错过一个时代;如果让他们随便上网,又怕网上负面的东西侵害了他们。“现在大家对网络内的看法不一样,上网你可以学习、可以搞教育,上网也可以猎奇,也可以搞低级下流的东西,这样就一起忧虑。”北京师范大学德育专家、博士生导师周之良教授认为,“我觉得问题不在网而在人,在于你怎么教育他。所以应该在老师、家长指导和严格管理下,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是知识社会的产物,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工具。因此首先要学会使用它,并善于利用它。同时积极正确地引导未成年孩子科学利用网络,吸取网络中的精华。网络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我们需要网络,孩子也需要网络。在网络时代如何当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地走向网络,这恐怕是令千千万万简章头疼的问题。俗话说:“经是好经,就怕念歪。”孩子伤亡本来是件好事,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好奇心求知欲强,往往对不健康的东西很难抵制。作为家长,决不可以对孩子当头一棒喝,而是要以坦诚之心面对面与孩子交流,帮助其分清是非,识别良莠。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让孩子孩子从小掌握上网本领,对其将来健康成长有裨益。
思考一: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是培养人亲情、和睦、牵挂、互尊等品质的场所。父母要在自然爱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理智的爱,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规律。家长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掌握前沿的网络信息,做好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地上网。
思考二:教育青少年学会选择信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通过对生活、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和学习,增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辟主题聊天室、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怎器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青少年不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传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漫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见面约会;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思考三:建设好校园网,学校建网站的目的是为学生成长服务。那么,怎样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呢?一句话,就是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把校园网建成德育“绿色基地”。在于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吸引孩子们真正到融入、参与。当然首先要建网站;其次“不能光有路和车而没有货”,呀充实内容,扣紧思想道德的脉搏,给同学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老师的机会,请他们畅谈心声,共建一个师生息息相通的平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增加学生上校园网的机会。一些学校把电脑作为贵重物品保护起来,除了电脑课上向学生开开放以外,课余时间一律大门紧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机会上校园网,让学生们能与校园网“亲密接触”。
思考四:作为现代化信息即使发展的产物,网络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这样一个东西:管理和运用得好,将促进社会的飞速发展;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使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泛滥,直接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互联网本身不是“罪恶之源”,如何管理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净化互联网内容,做到既能有效发挥互联网信息服务功能,又限制和消除不良影响,这一工作实施起来并不难。最近一些电信运营企业,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过滤有害信息,在一些地区结合“学校通”平台系统推出“阳光帐号”绿色上网服务,有效避免了学生利用上网时间来玩游戏或浏览非法网页,使学生在网上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我们相信,只要“堵”、“疏”结合,综合运用,对不法运营者进行坚决打击,对合法经营者提供必要支持,同时正确引导网络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是完全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绿色网络空间的。
正如上面那位同学所说的一样,既然电视和书籍同样有不适合和危害未成年人的一面,为什么却没有遭遇网络这般的处境?因为电视和书籍都有了相应的“对策”。不少电视台都开通了少儿频道,一些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少儿读物等。现实呼唤需要建立更多的校园网吧、网络中学要更多的属于学生的绿色通道、学生频道。还应该开发更多适合学生的游戏,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和网络“和平相处 《构筑网络绿色通道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