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物理论文 >> 正文

日常现象分析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日常现象分析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张爱龙(1975-),男,湖南桃源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非晶态金属与合金研究。
  
  张爱龙
  
  (湖南文理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通过三个简单实例说明日常现象的分析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其作用有:(1)提高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积极学习的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能辨别真伪。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120-02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非物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公共课程,长久以来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物理思辨方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对于非物理专业本科生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非物理专业本科生来说,《大学物理》不是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课程较抽象,难度较高,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可分为基本目的—传授知识,和更高目的—训练思维方式。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知识点再加以习题训练就可以完成。思维方式的训练并没有一定的操作程序,但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维方式的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维方式的训练是运用物理知识,甚至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达到使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认为应该放在课程教学与学习的首位,而不是把获得专业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这样的过程中如何把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引导出来,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1]。在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对象是非物理专业学生,解决的问题应该是课本以外的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以趣味性和简单性为原则。以下采用几个简单的实例说明思维方式的训练过程。
  
  一利用物理学基本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实例
  
  实例一 从匀速运动的车内观察雨滴的运动轨迹
  
  首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对雨滴的轨迹进行回答。当然有一些是猜测的错误说法,但有细心观察过的学生会给出如图1所示的答案,即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情况下,雨滴运动轨迹为朝车运动反方向的倾斜直线。接下来让学生对该现象进行分析。
  
  在适当的引导下,大家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在车这一动参考系中观察物体运动的相对运动问题。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可以知道,从车上看到的雨滴的运动是相对于动参考系—车的相对运动,其速度为相对速度,等于雨滴的绝对速度减去牵连速度(车的速度),即
  
  V相对=V绝对-V牵连
  
  在一般情况,即无风或者微风情况下,雨滴绝对速度可以近似认为是竖直朝下,而且由于风的阻力影响,在比较短时间内其大小可以认为是不变的。根据速度矢量的合成法则,在车内看见车窗上的雨滴轨迹近似为一条直线。
  
  实例二 车经过时弯道上灰尘的走向
  
  首先让学生回忆道路上,特别是灰尘较多的道路上有车经过时灰尘的运动情况。在风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弯道上的灰尘总是如图2所示沿着弯道凸出侧边飘散。接下来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分析,大家认为解释如下:灰尘粒子作为物体在空中飞行时水平方向上受到短时间的空气流动产生的作用力之后,不再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具有的初始速度沿车前进的方向。由于水平方向不再受力,灰尘粒子保持沿车前进方向的水平速度(牛顿第一定律)。所以,在弯道上灰尘沿弯道切线方向,即凸出侧边运动。
  
  实例三汽车运动速度的来源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任何外力推动,汽车靠什么运动?
  
  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分析汽车的运动。如果是在光滑的路面上,比如冰面上,根据常识可以知道,汽车会一直打滑而没有办法运动。这就说明它的运动离不开摩擦,而摩擦力必然是两个物体之间同时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把汽车和地球当成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的话,它们相互间的摩擦力为内力,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汽车速度从零增加到一定值意味着动能的增加,这一能量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做功或能量的转化。这就证明它们之间的内力(摩擦力)做了功,所做功转化为汽车动能的增加。而摩擦力做功不会凭空产生,它来源于燃油的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动能的增加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二结语
  
  从以上三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可以通过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这样的思维训练可以起到以下一些积极作用。
  
  1.调动学习热情
  
  这样的分析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基本定律的重要作用。而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是讲授一些物理基本定律,基本知识,然后通过例题加以巩固的模式。在该过程中,通常是按照固定程序按部就班完成,所讲知识也比较枯燥,久而久之就会缺乏新鲜感,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丧失。
  
  自然界一直是人类渴望了解的对象,甚至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也来自于了解和利用神奇大自然的渴望。物理知识虽然也是对大自然运动演化的科学总结,但已经是比活生生的日常现象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生活,所以不够生动。而对于鲜活的日常实例,人类有一种想知道为什么的渴望。以这样的实例为对象,自然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利用物理知识就可以得到答案更加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形成一种积极获取知识,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也是讲授大学物理这门课程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2.培养科学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传言,这些传言中有对有错。而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者具有相关知识但缺乏理性分析,使得其中的谣言得以满天飞。利用我们积极获取的知识,就可以经过一定的理性分析对这些传言进行辨别,避免以讹传讹误导更多人。这也是在工科甚至文科学生中开设基础理科课程的目的之一[2]。
  
  参考文献:
  
  [1] 范建中,焦小利。对高师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 于磊,林敬与。人文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的教学探索[J]。物理与工程,2003(6)。 《日常现象分析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40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物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