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应注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上净化网络环境,创建一个资料齐全、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校园网络。
5、协作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单凭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且信息技术发展又非常迅猛,其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时代的教师只有互相协作,经常交流,共同解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时碰到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教学改革。而且,教师还应具有与外校同行以及外界专家学者的协作能力,经常开展网络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与其他教师正确理解网络文化,也可扩大网络文化研究影响,同时,也加强了教育部门和社会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研究的队伍建设,使当代教育与网络文化研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思考
现代化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是否认识到信息工具(手段)的作用,是否想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工具(手段),是否有能力使用信息工具(手段)并探讨怎样使用信息工具(手段)……换句话也就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信息素养 。因此我们应从面向21世纪的挑战、培养更多 四化建设者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切实调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对于教师来说,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帮助广大教师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并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通过建立和优化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2、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建立信息系统必须是硬件、软件与人的信息素养的共同协调发展,而人的能力与积极性是信息系统发挥其潜力与取得效益的前提。我们提倡教师能用、会用并且想用。要通过培训教师使其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学会一些 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如 word 等文字处理软件等,最好能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有所了解并会操纵,将其应用于所教学科的教学中。另一方面抓好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和常规电教教影制作的培训。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频实物展示器等常规电教设备的使用和对其的简单维护,使教师能具备利用常规电教设备的一般功能和深层的功能,进而提高常规电教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3、抓骨干,带动一般
提出全员培训的看法,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师都达到一样的能力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由于教师人数比较多,采取通过骨干来带动一般的方式,可以比较快地推动教师的学习和进步,而且可以相互帮助,提高使用水平。至少我们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教师、教研组长等应该先行一步。尤其应该培训教师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一旦完成培训,这些教师就会起到示范的作用,再与其他教师合作,向他们传授技能,这样其他教师也就渴望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4、课程整合,互相促进
国内外的很多专家提出,"课程整合"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为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教师在与本学科 教学整合过程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目前许多学校都把计算机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开设。实际上,计算机科学是涉及众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小学计算机课程本来就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我们既要看到计算机课程的文化性,也要重视它的工具性,它既是文化课,又是一种操作课,从某种意义上,还可以把它视为为其它各科教学服务的工具课。我们应该淡化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 ,强调它的综合性 。把计算机教学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把信息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整个学校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兴保,胡凡刚 网络文化与教育 . 电化教育研究,2001,(2)
2.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3.章慧敏 傅德荣 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信息时代应注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418.html
5、协作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单凭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且信息技术发展又非常迅猛,其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时代的教师只有互相协作,经常交流,共同解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时碰到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教学改革。而且,教师还应具有与外校同行以及外界专家学者的协作能力,经常开展网络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与其他教师正确理解网络文化,也可扩大网络文化研究影响,同时,也加强了教育部门和社会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研究的队伍建设,使当代教育与网络文化研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思考
现代化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是否认识到信息工具(手段)的作用,是否想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工具(手段),是否有能力使用信息工具(手段)并探讨怎样使用信息工具(手段)……换句话也就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信息素养 。因此我们应从面向21世纪的挑战、培养更多 四化建设者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切实调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对于教师来说,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帮助广大教师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并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通过建立和优化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2、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建立信息系统必须是硬件、软件与人的信息素养的共同协调发展,而人的能力与积极性是信息系统发挥其潜力与取得效益的前提。我们提倡教师能用、会用并且想用。要通过培训教师使其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学会一些 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如 word 等文字处理软件等,最好能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有所了解并会操纵,将其应用于所教学科的教学中。另一方面抓好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和常规电教教影制作的培训。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频实物展示器等常规电教设备的使用和对其的简单维护,使教师能具备利用常规电教设备的一般功能和深层的功能,进而提高常规电教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3、抓骨干,带动一般
提出全员培训的看法,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师都达到一样的能力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由于教师人数比较多,采取通过骨干来带动一般的方式,可以比较快地推动教师的学习和进步,而且可以相互帮助,提高使用水平。至少我们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教师、教研组长等应该先行一步。尤其应该培训教师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一旦完成培训,这些教师就会起到示范的作用,再与其他教师合作,向他们传授技能,这样其他教师也就渴望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4、课程整合,互相促进
国内外的很多专家提出,"课程整合"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为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教师在与本学科 教学整合过程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目前许多学校都把计算机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开设。实际上,计算机科学是涉及众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小学计算机课程本来就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我们既要看到计算机课程的文化性,也要重视它的工具性,它既是文化课,又是一种操作课,从某种意义上,还可以把它视为为其它各科教学服务的工具课。我们应该淡化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 ,强调它的综合性 。把计算机教学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把信息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整个学校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兴保,胡凡刚 网络文化与教育 . 电化教育研究,2001,(2)
2.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3.章慧敏 傅德荣 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信息时代应注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