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长如何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
二是听课。听课是校长了解教学情况,指挥教学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是一张试卷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简单易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下,小学只考语数,其他科目取消考试,那我们又怎样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呢?虽然,我们实行了工作量化,但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生产,是一种较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量不能代替质。最好的方法是深入课堂。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反映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前准备等,这些都是在试卷上反映不出来的,而又恰恰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校长听课,就可以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和学校教学实际,这是校长指导教改的关键,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
校长听课能发现先进典型,“名师”出自“名校长”,一个好的校长,能带出一批好教师,能搞活一所学校。校长听课也能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校长听课还能增进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凭借听课,校长能挖掘教师的闪光点,交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给教师以激励;发现问题也能以共同探讨的方法进行分析,甚至争论,教师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校长听课还是一个极好学习的途径:一堂再优秀的课,也会有不足之处,一堂较差的课,也可能有某一可取之处。听课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思考、评价、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每学期我都坚持听课近百节,通过听课,我对全镇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有利于知人善用;通过听课,我与教师沟通了思想,结下了友谊,因为在课堂上,我与他们同时体验了教学的苦与乐;通过听课,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情况,知了他们的需要和感受,体会到教学改革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更是孩子们内心的呼吸。如果不深入到教师中去、学生中去、课堂中去,我就没有发言权。
以上所谈听课的好处,都是我实践中的体会。听课有多种方法。“人民教育”99年第五期34页推介了七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校长听课,还得注意“备课”。这里“备课”的意思是校长要熟悉所听课的教材内容,了解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做到心中有底进教室。否则听课后,不知其然,更道不出个所以然,就有失校长的威信。
三是评课。评课要讲究方法。“上课是反映教师一般的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是衡量教师的智力财富的尺度,是评价教师眼界和知识面的标准。”因此,校长听课后,教师都期待给予中肯的评价。评课的过程,既是校长与教师共同探讨研究教学方法的机会,也是校长指导教学、培训教师课堂。校长听课和评课,不应以领导者、检查者自居,特别不能将一节课简单地分成几条优点和缺点,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教师,而应与教师志同道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规律性,找出难点,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发现教师的缺点,最好找教师个别交谈,互研互磋,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切不可以找“差错”的方式来听课、评课,那样只会疏远干群关系,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课堂教学是经验丰富的校长工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听课和分析课堂是校长解决这一中心问题的重要工作。经常听课分析课,才能掌握教学情况,只有掌握了大量事实和进行了大量观察,才能指导教师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开了课堂,校长抓教学就进入了“盲区”。“课”是滋养思想的源泉,是研究教学的活水。
校长坚持上课、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的确是把课堂教学摆在了第一位,进入了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但真正要成为“师者之师”还必须加强学习,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智能结构,拒绝学习是老化的标志,心理状态老了。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感慨:现在当校长比过去当校长难度要大多了。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高了,对校长的要求更高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校长,不懂教育规律是不行的,今天的校长,只懂教育规律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过去办教育,仅仅是从一个学校的角度,仅仅是从教育目的实现的角度,在变革的时代,要着眼于明天的需要,着手于今天的
《浅谈校长如何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