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长如何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
学哪些知识呢?一是学科知识,本人的特长学科。二是综合知识,作为校长要求文理知识都要懂一些,虽不求精通,但要有一定的知识面。三是新科技知识,如现代教育信息等。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究学习方法,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校长应该追求的。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短、平、快的方法,如:带着问题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的放矢地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补充各种有用的知识;结合本职工作学,采取优势互补,将各种新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杂交、融合、迁移、升华,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达到专与博、广与深的有机结合,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以研究的态度学,不能单纯认为学习就是啃理论书本,实践也是一本书,要十分重视读好这本无字之书。要善于在实践中研究别人成功的经验,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营养,要通过实践来“活化、物化”好书本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要当好今天的校长,不仅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充满创新意识的校长,可以从师生细微的变化中捕捉使学校进步的信息,以小见大,化解教育改革进程中发生的问题,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会为学校提供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要把教育科研摆第一
有人把管理与科研说成学校办学的两个轮子,只有当两个轮子全部转动起来,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高。所以,校长要像抓管理那样抓教育科研。
1、关键问题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领域里的问题很多,校长要善于抓关键,抓住带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研究。
比如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研究的公共课题。
素质教育是什么?
站在新时代要求的高度,我们可以表述为:它是融合成人与成才的教育,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教育;是智商与情商同样重视的教育,基础与提高一样扎实的教育;是启发责任感,创造力的教育;是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是扎根民族精神,强化世界意识的教育。
明确了内容,那么就要落实如何抓。当前广大教师对于素质教育已经有认识,校长的工作就是指导教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抓落实。
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里所说的“课堂”,首先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固定教室;其次是指教室以外的天地,即我们通常讲的“第二课堂”。这里历来是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拓展创新思维,开展实践活动的广泛舞台,是不可缺的另一个“课堂”。抓素质教育进课堂,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渗入课堂教学;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再次,要加强管理,把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教学。
另外,素质教育要注意走出几个误区:
(一)有的学校领导、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他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原来的教学内容、方式照旧不变,只是增加学生课外活动的份量,这不是素质教育。
(二)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有音体美课程。有些学校过去一味忙于应试教育,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进行削减,如今又把它们恢复,便认为自己在搞素质教育。
(三)将素质教育量化。目前整个社会心理罗为浮躁,凡事都希望“立竿见影”,反映到基础教育就是“样样要量化,三年见成果”。素质教育也逃不过此类模式。
《浅谈校长如何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