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
家堡村建人畜饮水工程时,开支不合理,村“两委”随即成立村级财务清理专班,经过清理,全村共查出不合理开支近4万元,坚决予以收回,挽回了集体损失。去年冬天修路时,天下小雨,路面泥泞,修路的群众打起了退堂鼓。现场指挥的村干部二话没说,头一个跳进泥浆中干起来,群众看到村干部这样做,也纷纷跳进泥浆里,很快修好了这段路。一年多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年出勤300天以上,深入农户走访座谈,入户率达100%,办了十几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村两委也因此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村民们都说:“村里政策好,党员干部素质高,为我们老百姓全心全意服务,这样的领导哪里找!”
三、用一片真情感化群众。合村后,村给每位党员夏天发一件衬衣、冬天发一件棉袄,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增强了为党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每年春节前,村给群众辞年,每户发一条鱼;“五一”给每个劳动力发一顶草帽;儿童节给每名学生、教师发一套校服等等,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村干部每人包扶两户贫困户,每年给贫困户一袋米,一床棉絮,一包肥料。2002年,全村因灾倒塌房屋17户,村帮助灾民选点建房,委派专人施工,帮助灾民赊水泥、砖,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组织党员干部捐款捐物,鼓励灾民抗灾自救,使灾民新年住上了新房。八组周立清母老妻病且智力低下,世居茅屋,十分贫困。村通过党员捐资等,多方筹集4000多元资金,腊月19至27八天时间帮他建成并搬进了砖木结构新房,又通过退耕还林解决了他的生活困难。2002年,全村累计解决困难户100多户,扶持资金近万元。党员干部用真情换真心,感动了群众,换来了工作的主动性。
四、用民风民俗教育群众。合村后,新班子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筹资1万元修缮了村办小学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建强了这块文明教育的主阵地。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村就组织部分群众慰问师生,和他们一道联欢。2002年,村给413名学生人平一套校服,21名教职工每人一件衬衣。对于贫困学生,村通过结对帮扶、资金补助等多形式解决入学难,保证了学生100%入学。在村“两委”的影响下,全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村把提高村民素质和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聘请镇农技站技术员为技术顾问,给农民传授农业技术,让农民既学到技术,又受到教育。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村在自行组织文娱活动的同时,还邀请外地文艺团体到村里来演出。村还对广播电视线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有线电视频道,扩展了集训电话数量,目前正在争取开通移动通讯,为村民了解信息、接受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为了使好的民风民俗得到弘扬,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张贴到各家各户,规范村民的行为;每年开展先进模范创建活动,2002年表彰优秀党员、团员、青年、组长、教师、职工、劳模、五好家庭等先进模范110人,奖金达6000元。村每年召开群众会2次以上,村民小组会10次以上,村民代表会8次以上,宣传法律法规和文明治家的典型,每年组织一次妇科检查,培养村民文明的生活习惯。针对社会风气上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村依法依规及时预防和处理,防治了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对邻里矛盾和家庭纠纷,村强化了党员和村民代表职责,通过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进行调处,避免事态扩大,促进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
当然,庙垭村目前小康社会建设才刚刚起步,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已形成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只要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我们相信庙垭村一定能够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对基层而言,关键在于抓好贯彻落实。从庙垭村看全县的小康社会建设,我们认为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应早日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目前如何加快我县小康社会建设的思路尚未明确。各地各部门有的尚不清楚全县离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多远,有的对小康社会的具体内涵不了解,有的对建设小康社会感到无所适从。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迅速制定指导县、乡、村小康建设的思路,推动小康建设尽快起步。
二、应尽快确定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我县是山区贫困县、农业大县和三峡库区窗口县,小康社会建设的起点更低,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任务更艰巨。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统筹规划的同时,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量力而行,确保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应迅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当前,全县小康社会建设已开始起步,人民群众希望致富奔小康的要求日益迫切。各项指标能否完成,关键在于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迅速行动起来,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60.html
三、用一片真情感化群众。合村后,村给每位党员夏天发一件衬衣、冬天发一件棉袄,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增强了为党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每年春节前,村给群众辞年,每户发一条鱼;“五一”给每个劳动力发一顶草帽;儿童节给每名学生、教师发一套校服等等,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村干部每人包扶两户贫困户,每年给贫困户一袋米,一床棉絮,一包肥料。2002年,全村因灾倒塌房屋17户,村帮助灾民选点建房,委派专人施工,帮助灾民赊水泥、砖,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组织党员干部捐款捐物,鼓励灾民抗灾自救,使灾民新年住上了新房。八组周立清母老妻病且智力低下,世居茅屋,十分贫困。村通过党员捐资等,多方筹集4000多元资金,腊月19至27八天时间帮他建成并搬进了砖木结构新房,又通过退耕还林解决了他的生活困难。2002年,全村累计解决困难户100多户,扶持资金近万元。党员干部用真情换真心,感动了群众,换来了工作的主动性。
四、用民风民俗教育群众。合村后,新班子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筹资1万元修缮了村办小学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建强了这块文明教育的主阵地。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村就组织部分群众慰问师生,和他们一道联欢。2002年,村给413名学生人平一套校服,21名教职工每人一件衬衣。对于贫困学生,村通过结对帮扶、资金补助等多形式解决入学难,保证了学生100%入学。在村“两委”的影响下,全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村把提高村民素质和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聘请镇农技站技术员为技术顾问,给农民传授农业技术,让农民既学到技术,又受到教育。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村在自行组织文娱活动的同时,还邀请外地文艺团体到村里来演出。村还对广播电视线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有线电视频道,扩展了集训电话数量,目前正在争取开通移动通讯,为村民了解信息、接受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为了使好的民风民俗得到弘扬,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张贴到各家各户,规范村民的行为;每年开展先进模范创建活动,2002年表彰优秀党员、团员、青年、组长、教师、职工、劳模、五好家庭等先进模范110人,奖金达6000元。村每年召开群众会2次以上,村民小组会10次以上,村民代表会8次以上,宣传法律法规和文明治家的典型,每年组织一次妇科检查,培养村民文明的生活习惯。针对社会风气上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村依法依规及时预防和处理,防治了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对邻里矛盾和家庭纠纷,村强化了党员和村民代表职责,通过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进行调处,避免事态扩大,促进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
当然,庙垭村目前小康社会建设才刚刚起步,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已形成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只要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我们相信庙垭村一定能够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对基层而言,关键在于抓好贯彻落实。从庙垭村看全县的小康社会建设,我们认为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应早日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目前如何加快我县小康社会建设的思路尚未明确。各地各部门有的尚不清楚全县离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多远,有的对小康社会的具体内涵不了解,有的对建设小康社会感到无所适从。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迅速制定指导县、乡、村小康建设的思路,推动小康建设尽快起步。
二、应尽快确定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我县是山区贫困县、农业大县和三峡库区窗口县,小康社会建设的起点更低,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任务更艰巨。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统筹规划的同时,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量力而行,确保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应迅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当前,全县小康社会建设已开始起步,人民群众希望致富奔小康的要求日益迫切。各项指标能否完成,关键在于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迅速行动起来,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第2页)一文由www.yi35.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