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汤秀芳

[内容]

    语文课姓“语”,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说到底都是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又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给书面语言的训练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但对语言的另一翼——口头语言却投以不应有的冷漠,从而使口头语言的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

    《语文教学大纲》(92年版)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摆在与读、听、写同等的地位,并明确提出了训练要求。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而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纳于言、止于口,说话吞吞吐吐、无条无理的人能为现代社会所容纳所接受。根据《大纲》和现实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对照我们语文教学的实际,目前中学的口语能力训练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学生不说、少说,或即使说了,也是含混不清、言不成句、语不成义的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应试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虽然“说”也可达到检测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功底的目的,而且直观性强、可操作性强、反馈速度快。但只可惜高考、中考的检测条件有限,只笔试,不口试。因此,不少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平时按考题形式讲课文,复习时按考题形式做练习,一个劲儿地训练知识点,不考的就不教不训练,“说”的教学形同虚设。这种疲于应试的教与学,长此以往,便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忽视口语的训练,必然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水平不高的恶果。

            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确定。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既无传统特色,更无教改气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单调,仍陷在烦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泥淖中,这就使学生没有机会发言。有时学生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发言的机会,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的意,不要说鼓励、点拨,甚至会迎头一盆冷水,遏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因而造成学生想说但怕说,不敢说,导致不“会”说,不“能”说。

            三、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

    学生口头表达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而现在应试教学的结果必然带来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僵化,内容上的单一,氛围上的沉闷、严肃、紧张、做作。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哪有“说”的欲望呢?再说,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考试的压力,分数第一的影响,学生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近乎空白,学生自我组织的班会、团队活动等已不多见,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几乎被挤出校园,学生“说”的权利无疑被部分或大部分地剥夺。这样,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缺乏应有的口语能力训练的环境,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口头表达能力形成的载体,要想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等于一句空话。

            四、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从学生年龄看,一般小学到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害羞的心理不突出,发言、说话的顾忌不很多,相对来说比较踊跃,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口语训练的起步、发展阶段。而大多学生到初二以后的年龄段时,生理、心理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步入青春期的害羞心理随之而生,“怕说”更成为普遍现象。长期“怕说”下去,就失去了口语训练的黄金时光,最终导致不“会”说了。

            一、端正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言语是思维和信息的外壳,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说”与“写”作为信息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说”的方式表情达意, 比“写”的使用频率大得多。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应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四有新人。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素质教育被摆到了首要位置。语文教学由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移,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既是突破口,也是一个大枢纽。再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既是《大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任,如前所说,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各种先进通讯运用,对人的口语表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在现代人的沟通、交流、信息传递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电话、谈判、管理、介绍产品、洽谈生意以及求职中的自我推销等各个环节都是“口才”的较量。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的应有的地位,打破以往相对单一的“读”“写”教学的程式,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二、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

    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上,二是课外。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理应加大复述、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比例。如《“友邦惊诧”论》是鲁迅先生驳斥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电文的驳论文,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帝国主义的反动嘴脸,领会文章的中心意思,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让学生根据原文进行简单复述,另一组则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教师所提供的论据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对“读”进行了扩展,对“说”进行了强化。把辩论引进课堂,亦不失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式。再如教《愚公移山》时,我设置了“既然愚公年事甚高,移山又极艰巨,那么,你认为,他应该搬家,还是应该移山”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即使在写作训练上,我们也可营造出“说”的氛围来。就语言表达而言,“写”不过是“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叶圣陶语)。“说”与“写”其能力构成因素和思维转化过程基本相同,我们常见的训练形式“口头作文”就是“说”与“写”的结合形式。它以“说”的方式进行“文”的训练,训练的结果必然是一举两得,“说”“写”兼收。课堂外的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主要放手让学生以组、班、团、少先队、学校等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模拟采访、模拟谈判、模拟电话,进行即兴表演、讲故事、读报

《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65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