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的人治


之罪”,又“草疏论(蔡)京”,说:“自绍圣以来,七年之间,五逐言者,初逐常安民,次逐孙谔,次逐董敦逸,次逐陈次升,次逐邹浩。此五人者,皆与蔡京所见不同,虽其间或以他罪被逐,而京之所恶,则无不去者。今(龚) 之言京,又将罢去,则是两朝言官前後六人,无不为京而去也。”他本人也为弹劾蔡京,屡遭贬黜。①任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密谕以少默”,“伯雨不听,抗论愈力”,後被流放到海南岛。②此外,如张庭坚、江公望、陈?、沈畸、张汝明、石公弼、毛注、洪彦?、商倚、陈尧臣等人,也都是比较称职的台谏官。③他们的悲剧不仅是自身往往遭受贬责,而对愈来愈昏暗的政治却难以有所救治。

但自宋哲宗绍圣以后,此类台谏官毕竟只?少数。宋徽宗即位之初,崔 上书说,“臣闻谏争之道,不激切不足以起人主意,激切则近讪谤。夫为人臣而有讪谤之名,此谗邪之论所以易乘,而世主所以不悟,天下所以卷舌吞声,而以言为戒也”。“比年以来,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门下不驳诏令,共持喑默,以为得计”。“顷邹浩以言事得罪,大臣拱而观之,同列无一语者,又从而挤之”。④他所说的,是绍圣以来的情况。宋钦宗时,太学生雷观上书说:“自祖宗以来,相臣多因言官论列,直指某人可相,某人不可相,无非天下之公议,此最为我宋之盛典。崇宁以来,台谏一蒙时相拔擢,则多怀私恩,无有直言者矣。”⑤

按照宋制,台谏官须由皇帝亲自选拔,但在实际施行时,宰执也不可能完全不插手。自从宋神宗以来,由於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异论相搅”,宰执在援引同党出任台谏官方面,其实都起着作用。宋钦宗时,谏官程 说:“洎王安石用事已来,专以摧折台谏为事。然当时人材承累朝养育,而砥砺名节之风不衰,论议风生,以斥逐为荣,未为安石下也。至蔡京用事,师法安石,而残狠过之,议己者置之死地。台臣引用私党,藉为鹰犬,博噬正士。”⑥

①《宋史》卷345《陈 传》,《宋朝诸臣奏议》卷35《上徽宗论蔡京交结外戚》,卷55《上徽宗乞留龚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20,卷129。关於陈的差遣,《宋史》本传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不同,今依後一记载。

②《宋史》卷345《任伯雨传》,《历代名臣奏议》卷181任伯雨诸奏。

③《宋史》卷346《张庭坚传》,《江公望传》,《陈?传》,卷348《沈畸传》,《张汝明传》,《石公弼传》,《毛注传》,《洪彦?传》,《宋朝诸臣奏议》卷55陈尧臣《上徽宗乞重惜宪台之权》,卷76商倚《上徽宗乞戒朋党之弊》。

④《宋史》卷356《崔  传》。

⑤《宋朝诸臣奏议》卷48雷观《上钦宗乞择相》。

⑥《宋朝诸臣奏议》卷55程 《上钦宗乞内中置籍录台谏章疏》

11

陈公辅也说:“至熙、丰以来,用事者欲新法必行,恐人异己,故排斥群议,有出一言则谓之沮坏良法,必逐之而後已。谏官、御史,以其党为之,观望成风,无复公议。方太上皇帝(宋徽宗)诏求直言,言之不中,亦不加罪,及蔡卞乃尽治言者,如陈 等,皆当世端人,摈死不用,士论痛惜。臣观今日,其弊极矣。大臣乐软熟而憎 切,台谏之官与夫缙绅之士,相习一律,闲居议论,无敢及国家安危、生民休戚,况望于人主前争是非利害耶?所以上下欺罔诞谩,无所不至,而召天下之乱也。”①王安石、司马光和章?都程度不同地利用台谏,特别是蔡京,显示了利用台谏作为自己鹰犬的倾向。当然,蔡京本人? 管十分贪恋权势,却仍然被宋徽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还不够权臣的资格。其後果正如 陈公辅所说,“上下欺罔诞谩”,“召天下之乱”。

六、宋钦宗时:宋钦宗作为亡国之君,在位仅一年多,人们往往将他与宋徽宗相提? 论,一概骂倒,也有欠公允之处。宋钦宗懦弱无能,特别是在处置与金朝的关?有根本性 的失误,但从另一角度看来,他与宋徽宗有很深的龃龉,他即位之后,还是力图矫治其父 遗留下来的弊政。他个人的俭约,也与其父的穷奢极侈形成鲜明对照。宋钦宗在位时,就 台谏政治而论,还是显示某种恢复旧观的意图。当时涌现了一批有风骨的台谏官,如许翰、 陈过庭、李光、陈公辅、崔 、许景衡、程 、余应求、马伸、吴给、张所等人,他们弹 击佞臣,力图匡补时弊,?在危难时表现了气节。 宋钦宗虽然有时似有虚心听纳的姿态,而对待台谏的一些重要议论,却又没有采纳。 曹辅上奏说:“言路初开,谏官、台臣摩肩而进,其间亦有挺节徇公、捐躯报国之士,欲 效涓埃,以助明时。陛下温颜下访,若水投石,陛下之于言者,可谓真有意矣。然奏章十 上,六、七不行,纵或行之,聊复应耳。初信之,抑又疑之,初许之,抑又拒之,得无有 以私见曲说,进陈是非者乎?得无欲隔绝言路,故为沮折,使不得一伸其喙乎?陛下亦为 之不信言官,辄寝其奏,是又不断之过也。”②正如《靖康小录》说,“初,番贼至,朝 廷日下求言诏,及兵退,则讳言,多责进谏者,言路遂塞”,“时人为之语曰:懗敲疟眨?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闭。挕雹?宋钦宗不能信用李纲,是导致北宋亡国的重要失策之一。北宋人才凋零,李纲在危难 时刻敢於挺身而出,组织守卫京城,以拯救天下为己任,因而在士民中赢得很高的威望。 然而陈东领导的伏阙上书爱国群众运动,支持李纲,却遭致宋钦宗的疑忌。陈公辅上奏, 为李纲和陈东力辩,说:“李纲之罢,东以忠义感奋,恐其言不能上闻,故率诸生伏阙争

①《宋朝诸臣奏议》卷150陈公辅《上钦宗条画十二事》。

②《宋朝诸臣奏议》卷21曹辅《上钦宗论不断之过》。

③《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卷96。 12

之,不谓是日百姓亦来。臣询之诸生,皆曰:‘方李邦彦等退朝,百姓皆诟骂,东与诸生力遏之。既而百姓喧哗,东皇恐忧惧,面若死灰,遽欲退避,而百姓遮拥,求出不得。’然则东岂有意率百姓为乱哉?”①但宋钦宗?没有终止对李纲的猜忌,“君臣遂生间隙,疑其以军民胁己”。②执政耿南仲伙同其他宰执,怂恿宋钦宗命李纲带兵救援太原,其实是要将他置之死地。陈过庭、陈公辅、余应求等人“皆言:‘李纲儒者,不知军旅,将兵必败。’又言:‘纲忠鲠异众,为大臣所陷,他日成功亦死,败事亦死。’”陈公辅还特别对宋钦宗强调说:“纲何足惜,宗社存亡为可虑焉!”程 也为李纲说话。宋钦宗却忠言逆耳,反而将陈公辅、余应求、程 等人罢黜,“坐党附李纲,责监川陕诸司商税”。③宋钦宗不能用陈公辅等人的忠言,固然是快了耿南仲之流的私愤,但受害最深的,还不是李纲和支持他的台谏官,而正是宋钦宗本人。当开封陷落后,金人宣布废赵宋,监察御史马伸“抗言于稠人广坐中曰:‘吾曹职为争臣,岂可坐视缄默,不吐一词。当共入议状,乞存赵氏。’”④另一监察御史吴给响应马伸,“为草?子”。⑤当时,胜利的金人喜怒叵测,上此议状当然需要很大的勇气。吴给在起草?子后“致仕”。武官吴革密谋起义,反抗金军,营救二帝,“与谋者惟兵部尚书吕好问,监察御史马伸、张所,奉议郎致仕吴给数人而已”。⑥这三个御史在危难时刻都表现了自己的气节。

七、宋高宗时:宋高宗在位期间的头等大事当然是对金关系,?管他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主张因形势不同,而稍有差别,但基本方针还是离不开降金乞和、以求苟安于半壁江山。他即位之初,虽然一度命李纲为相,但最倚信的还是两个曾在元帅府为他出过不少坏主意的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最初任执政。黄潜善和汪伯彦首先提出,与金朝“画河为界”。⑦监察御史张所立即针锋相对地上奏,强调“河东、河北者,天下之根本,不可失去”,

①《宋朝诸臣奏议》卷19陈公辅《上钦宗乞官陈东》。 ②《朱子语类》卷127。 ③《会编》卷48,卷66《靖康小录》,《靖康要录》卷6靖康元年五月六日,卷8靖 康元年六月十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丙寅, 《宋史》卷379《陈公辅传》,卷381《程  传》,《胡澹庵先生文集》卷23 《龙图阁学士广平郡侯程公墓?铭》。 ④《挥麈录馀话》卷2。 ⑤《伊洛渊源录》卷12《马殿院》。 ⑥《要录》卷2建炎元年二月癸酉,乙亥。 ⑦《要录》卷5建炎元年五月戊戌。 13

?弹劾“黄潜善兄弟奸邪,不可用,恐害新政”。按照北宋时传下的惯例,黄潜善只能“引 去”。但“上谕旨留之,乃罢所言职。潜善意未已,寻责所凤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① 这是南宋开国后,台官与皇帝、执政的第一次冲突。冲突的实质是战,还是降。至於台官 仅因弹击一个执政,而承受如此厉害的惩罚和贬黜,在天水一朝是相当罕见的。当时正好 追究开封围城中的“卖国”罪行,四个标准的逆臣,“王时雍责授安化军节度副使,黄州 安置”,吴 和莫俦分别“充龙图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和“述古殿直学士、提举亳 州明道宫”,徐秉哲“充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②王时雍号称“卖国牙郎”, 又因其“尽搜取妇女於虏人,人号时雍为懧踩送夤珤”。③除他的处罚与张所相近外, 其他三人都以宫观官礼貌发遣,足见宋高宗、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生就一副什么样的心肝。 张所後来一度被李纲任用,但又终於被流放岭南,最後被盗匪刘忠杀害。④ 李纲短期任相後,即被宋高宗罢免。左正言邓肃为李纲辩护,谏劝宋高宗,也立即被 罢官,黄潜善、汪伯彦等指使“言者极论其罪”,最後“罢归居家”。⑤殿中侍御史马伸 发愤上奏,列举黄潜善和汪伯彦的各种劣迹,说:“今是何时,尚仍旧体,以言为讳。” 宋高宗“诏伸言事不实,趋向不正”,“责监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的人治(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67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