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
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的教育指导是指在教师亲身介入幼儿区角活动过程,并对幼儿直接施加教育影响的指导策略。实践表明,一般可有以下三种方式。
a.平行活动方式: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活动材料从事同样的活动,但不与儿童发生直接相互言行交往,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进行指导。这种指导方式往往用于幼儿的建构造型、科学探索、欣赏阅读、角色表演等活动现场中,效果较明显。平行活动方式充分运用暗示原理,使儿童在无意识中接受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可能。
b.合作活动方式:它是指当幼儿专注于自己自由活动时,教师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选活动过程,以施加教育影响,但仍然由儿童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合作活动方式常常运用于幼儿自选的扮演活动过程中。合作活动方式不是老师传授游戏的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理展开游戏情节。因而,应避免直截了当的指令,尽量防止儿童放弃游戏主动权而服从于教师的“调遣”。合作活动的关键在于把握介入游戏的契机。
c.领导活动方式: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活动,并在指导活动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活动的进程。这种指导方法常常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一般常用于幼儿自选的角色表演和有规则的游戏过程中。领导活动方式与合作活动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处于控制地位。
以活动材料为影响媒介的教育指导是指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改变设备与材料的方法来影响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着孩子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偶尔在活动中的学习和发展。
以幼儿活动同伴为影响媒介的教育指导是指在区角自由活动中,幼儿与成人的互动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代替或取代幼儿与幼儿伙伴之间的互动。区域中的自由活动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幼儿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的自选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建议儿童结成小组,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让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合作进行某区域里的活动,达到以强带弱的活动效果,也可培养能力强的幼儿帮助其他幼儿的品质。
由此可见,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既不能高高在上进行灌输,也不能自由自在放手不管,对能力差、反应慢的孩子要多提供一些探索的时间,要允许孩子出错,不要急于求成。那种认为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轻松”“解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师应成为站在幼儿背后的慈爱、沉静的指导者,真正从观察中获取准确的信息,注意从“面”和“点”两方面着手。在“面”上,要观察的是幼儿兴趣点(喜欢什么区的游戏、喜欢的游戏内容有哪些、哪些材料是幼儿最喜欢的等等)以及需要帮助、游戏中产生一些有必要老师介入的情况等等。在“点”上,要观察的是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行为、交往方式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为指导幼儿作好充分准备。
4、在区角活动中,既把幼儿看做是区角活动中表现能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的主体,也把教师看作是区角活动中的认识、实践主体。通过以教师指导为中介的同伴互动、与环境及材料的互动来引导和培养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探索、追求、表现,实现创新素质的向前发展。这时,幼儿彼此间地位平等,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幼儿既放松,又保持了独立性,这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区角活动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还拓展了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协调和帮助。
(二)、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定位要合理
区角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对幼儿进行指导、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必须从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时、适当的隐性的引导地位。
1、注重指导对象的广泛性、顺应性。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是由兴趣和需要维持的,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使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幼儿的内部潜能和个人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即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当前的活动上,指导不以主观判断为依据,不试图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意图去行动,不脱离幼儿的实际,增加引导型应答行为。以物质环境的丰富,开放为条件,心理环境的宽松、安全为背景,在宽容、理解的温暖气氛中,优化区角活动的氛围,关注幼儿活动的进展、动态,准确的判断,不要出现表面上的应答或处理。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介入,在幼儿专注于自我表现时,适时地退出,适时、适度地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所谓“适时”即教师何时介入指导。所谓“适度”即老师指导应留有余地,把握指导的“度”,老师在指导中注意适时、适度将有利于孩子在区角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性地发挥,以此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参与活动,寻找乐趣,获得发展。
2、注重指导效果的双重性、层次性。我们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来纵观孩子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不能盲目进行横向比较,而是看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努力了几分、进步了多少。所以,区角活动目标制订的要适度,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适宜的长远目标,以免因目标过高使幼儿失去信心、或因目标过低而压抑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的区角活动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即时效果,而是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在制定区角活动的目标时,要能够关注到幼儿的发展需要,发现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此外,幼儿从开始接触材料到操作、探索、讨论、得出结论是有一个过程的,要给幼儿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相信幼儿有一定的能力;对于幼儿的疑问、争论,不急于解答或给出定论,而是教给幼儿查找资料、寻找答案的方法、途径,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并且,允许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存在。因为对幼儿来讲,没有唯一正确的知识,只要是幼儿探索出来的,都应被视为合理的。最后,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教师要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3、注重指导方法的新颖性、开拓性。在区角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形成自信的基础,自信的核心自我,幼儿在主动的、积极的自我表现中形成自信,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允许每个幼儿充分地自我表现,而区角活动以其个别、独立的性质,公平地敞开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在克服困难,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中,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和操作,增长各种能力,获得成功,发展自信心。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态度认真,接纳、包容幼儿,以极大的热心去体会幼儿内心的感受;允许幼儿犯错误,允许幼儿宣泄情绪;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会解读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的行为。
4、注重指导过程的综合性、丰富性。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我们面对的每一位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个体需要选择适宜环境,以个体特有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要学会等待,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发展,允许幼儿的暂时落后,要让区角活动着眼于幼儿自我价值的体现,将幼儿想知道的问题、想做的事、怎么做的、结果怎样都通过“公布栏”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的思维、探索具体可见。这不仅便于幼儿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而且便于教师了解幼儿思维的整个过程,从中发现可以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让孩子每一次“我的成功”都变成“我们的成功”,为孩子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了稳定的心理基础。在区角活动的评估上,应体现目标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实行个别化的、客观性的关注幼儿内在变化和情感体验的指导。以“绩效”为主,因为活动效果以及动手能力,主要是看幼儿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成果。
5、注重指导活动的团队配合。在区角活动的对象上,教师应引导幼儿注重转团队之间的配合。因为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的是团队学习,如果个人智商都很高,为125,但团队整体的智商却只有65,这个团队肯定要失败的。因而在今天,高素质的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集思广益、相濡以沫、配合默契的团队才能战胜对手,取得成功。所以,必须要让
《浅谈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