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双鞋换回一架空客 “中国制造”背后藏隐患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国经济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外的许多商场里“中国制造”的标签随处可见,中国的玩具、厨具和纺织品出口居世界前列,仅1998年就向美国出口了价值700亿美元的商品。许多人津津乐道于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中国从事的主要是低级产品和加工业,其优势仅仅在于廉价的劳动成本。换言之,我国出口的制成品中相当比例的商品仍然是低附加值的商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占有较高比重。外经贸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对法国出口约1亿双鞋,平均1名法国人要摊2双鞋,而这1亿双鞋挣来的外汇才够换回一架空中客车。
中国要成为世界产品的“生产车间”———这是一个著名的,也是许多人引以为自豪的提法。但与那些跨国企业生产的造型新颖、工艺考究的产品赚取成倍的利润相比,这个“生产车间”创造的利润只有1%—2%!繁荣的中国制造景象背后还掩盖了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即总体上中国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已形成进口依赖,如光纤制造装备的100%,石油化工装备的80%都被进口产品占领。事实上,“中国制造”只是一个神话,所谓“中国制造”,不过是全世界制造业中的一环,而且还是低端的一环,世界制造业真正的主宰仍然是世界上掌握高新技术的跨国公司。
从总的趋势看,中国对于技术密集产品的进口依赖度迅速上升,而出口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却始终局限于低技术领域。我们现在处于为别人生产箱包、玩具、衣服、鞋帽和农产品的不利地位,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薄,替代性强,而且,屡次遭遇别人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惩罚,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正在忍受利润一天天趋薄的煎熬。
研究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们一致肯定: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不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资本积累,而是技术进步或技术积累(假定经济增长的其他必要条件都具备)。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低端制造,更不能为所谓的世界产品的“生产车间”而自得。我们必须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使它达到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上端。这才是真正的富民强国之路。否则,就像学者韩德强所说,“就算服装鞋帽业发达十倍,把全世界的业务都揽过来,中国也是弱小国家,只有一堆任人鱼肉的经济脂肪。”(马国川)
( 责任编辑:马芳 )
《1亿双鞋换回一架空客 “中国制造”背后藏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