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可作九年级讲义)
、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及其意义
(1)平等:经济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平等、企业身份的平等;(2)公平:经济活动中要买卖公平、竞争公平,任何企业都不能有特权;(3)诚实信用:经济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4)法律规则是经济活动的保障,在经济活动中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障经济安全。
5、法律法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1)经济活动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生产者必须依法登记,依法经营,必须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规定进行生产,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商标;不得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限期使用的产品应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不得实施欺诈行为。
(3)销售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和纽带。销售者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的规定,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搞欺骗性销售。不得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劣质产品,不得销售失效、过期或对人体有害的产品。
(4)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规定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6、打击走私犯罪既是一场重大的经济斗争,又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为什么?
近几年来,我国走私犯罪规模之大,危害之烈,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走私犯罪同大批党政干部的腐败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安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带来重大损失。走私犯罪,逃避关税,给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危害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破坏经济秩序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打击走私是严重的经济斗争。打击走私犯罪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着社会经济秩序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深入开展打击走私犯罪活动,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
第四课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宪法、教育法等对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内容有哪些规定?
(1)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2)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法规、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为什么?
(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2)一方面要通过普法教育,提高人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使这些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依法加强对社会主义生活各方面的管理。
(3)对于严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运用法律予以严厉制裁,保障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建立和弘扬。
(4)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才能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为什么?
(1)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2)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①保障性措施:法律明确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建设工作的途径和方法。②促进性措施:法律明确规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鼓励和奖励。
(3)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迷信、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活动、赌博、吸毒。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形成扶正被动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4)法律是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万里长城,青少年应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为科教兴国提供了法律保障:体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文物保护法、广告法等,体现和规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既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工作的重要地位,又促进和保障了这些事业的发展。
6、你身边有没有“黄赌毒”现象?请具体谈谈这些现象的危害。
黄赌毒是社会的丑恶现象,是社会生活的毒瘤,它是毒化社会风气、腐蚀青少年并诱发犯罪的社会污染源。
7、你身边有文化垃圾吗?说说他们的危害,面对文化垃圾政府和青少年应怎么办?
(1)影响学业,导致心理上的偏差,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诱发违法犯罪等。(2)国家必须依法加强精神文明,提高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依法惩治制作、传播的犯罪分子。(3)作为青少年更应认识提高自我辨别能力,依法自律,自觉抵制文化垃圾的侵蚀,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不良文化作斗争。
8、退休工人老李有种花种草的业余爱好,出于好奇,他种了几株罂粟花。居委会的同志告诫他,种罂粟花违法,他不以为然。结果,当地公安部门打上 《八年级政治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可作九年级讲义)(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849.html
(1)平等:经济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平等、企业身份的平等;(2)公平:经济活动中要买卖公平、竞争公平,任何企业都不能有特权;(3)诚实信用:经济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4)法律规则是经济活动的保障,在经济活动中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障经济安全。
5、法律法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1)经济活动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生产者必须依法登记,依法经营,必须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规定进行生产,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商标;不得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限期使用的产品应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不得实施欺诈行为。
(3)销售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和纽带。销售者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的规定,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搞欺骗性销售。不得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劣质产品,不得销售失效、过期或对人体有害的产品。
(4)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规定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6、打击走私犯罪既是一场重大的经济斗争,又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为什么?
近几年来,我国走私犯罪规模之大,危害之烈,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走私犯罪同大批党政干部的腐败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安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带来重大损失。走私犯罪,逃避关税,给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危害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破坏经济秩序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打击走私是严重的经济斗争。打击走私犯罪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着社会经济秩序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深入开展打击走私犯罪活动,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
第四课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宪法、教育法等对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内容有哪些规定?
(1)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2)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法规、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为什么?
(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2)一方面要通过普法教育,提高人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使这些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依法加强对社会主义生活各方面的管理。
(3)对于严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运用法律予以严厉制裁,保障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建立和弘扬。
(4)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才能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为什么?
(1)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2)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①保障性措施:法律明确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建设工作的途径和方法。②促进性措施:法律明确规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鼓励和奖励。
(3)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迷信、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活动、赌博、吸毒。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形成扶正被动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4)法律是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万里长城,青少年应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为科教兴国提供了法律保障:体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文物保护法、广告法等,体现和规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既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工作的重要地位,又促进和保障了这些事业的发展。
6、你身边有没有“黄赌毒”现象?请具体谈谈这些现象的危害。
黄赌毒是社会的丑恶现象,是社会生活的毒瘤,它是毒化社会风气、腐蚀青少年并诱发犯罪的社会污染源。
7、你身边有文化垃圾吗?说说他们的危害,面对文化垃圾政府和青少年应怎么办?
(1)影响学业,导致心理上的偏差,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诱发违法犯罪等。(2)国家必须依法加强精神文明,提高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依法惩治制作、传播的犯罪分子。(3)作为青少年更应认识提高自我辨别能力,依法自律,自觉抵制文化垃圾的侵蚀,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不良文化作斗争。
8、退休工人老李有种花种草的业余爱好,出于好奇,他种了几株罂粟花。居委会的同志告诫他,种罂粟花违法,他不以为然。结果,当地公安部门打上 《八年级政治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可作九年级讲义)(第3页)》